近日,武清区高村镇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方案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批,这是“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启用以来,天津市首例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案例。方案实施后,预计将新增3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投资超百亿元,为京津冀构建“云-边-端”协同算力网提供核心支点。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让京津产业新城高村数智创新园在承接京津数字产业转移、集聚高端要素上更具“承载力”,更让武清成为京津冀算力枢纽建设的“硬支撑”,为区域产业协同升级提供“空间保障”。
![]()
此次优化的核心区域——武清区高村数智创新园,是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七个产业功能区的重要支撑点,更是天津市唯一的云数据应用主题园区、中国科协数字产业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其智算产业重大项目已纳入天津市重大项目谋划库。随着数字经济加速崛起,园区可出让用地不足的问题愈发突出,亟需通过优化管理范围破解用地瓶颈,为产业建设“拓空间”。
城镇开发边界是国土空间规划中划定的关键区域边界,其局部优化在天津市尚无先例可循。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武清分局以“闯”的精神、“实”的作风,在严守规划底线的前提下蹚出了一条合规高效的新路径。
闻需即动,
以政策锚定方向,下好“先手棋”
在接到园区管理范围优化诉求后,武清分局以“服务区域协同发展”为根本遵循,第一时间下沉园区摸实情、梳需求,找准问题核心。梳理《自然资源部关于做好城镇开发边界管理的通知(试行)》《市规划资源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开发边界管理的通知(试行)》等文件要求,明确了“通过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将智算产业重大项目选址地块纳入开发边界”的工作主线,既锚定了“为产业拓空间”的目标,又守住了“按规矩办大事”的原则。
精准破局,
以统筹破解难题,打好“组合拳”
武清分局紧扣国家“东数西算”战略,与高村园展开数十轮“面对面”研判,逐一攻坚破解难点。全程锚定“开发边界总量、扩展倍数不突破”的硬要求,确保与耕地、林地、生态红线“零冲突”。结合武清全域可利用空间实际,创新提出“调出低效用地、置换战略用地”的思路——把原本利用率不高、与数字产业发展适配性弱的地块调出开发边界,将高村数智创新园周边符合产业布局、能承接重大项目的优质地块精准调入。通过“一调一换”,既没占用新增开发空间,又让土地资源向战略产业“集中倾斜”,实现了“空间跟着项目走、要素围着产业转”。
协同推进,
以高效打通链路,啃下“硬骨头”
从方案编制到最终获批,需经区、市、部多层审核,武清分局牵头建立“市区镇三级联动”机制,全程盯办、层层衔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统筹相关部门意见,逐个破解调入调出地块选址、敏感区域关系核查、安全管控底线核查等问题,精准配置增量空间。同时,他们及时对接市规划资源局,主动汇报进展、请教政策细节,确保方案符合审核标准,最终成功获得自然资源部审批“通行证”。这标志着天津在城镇开发边界优化领域有了“可复制、能推广”的实践样本。
此次优化的“破题”,是武清分局为进一步推动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成果精准落地实施做出的创新实践。下一步,武清分局将持续以高效能空间治理,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以空间资源的精准配置与高效利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筑牢空间基石、注入持久动能。
来自订阅号@京津大视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