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问题、提出诉求后,有权处理的机关或单位会在规定的期限内出具书面答复。这份书面答复,就是信访回复文书。那么,信访人可能会收到哪些类型的信访文书呢?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几种最常见的形式:
一、受理告知书:确认“这事归我管”
法律依据:《信访工作条例》第二十三条:对信访人直接提出的信访事项,有关机关、单位能够当场告知的,应当当场书面告知;不能当场告知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
意义:多数人在提交诉求时,不清楚自己的事情归哪个部门去管,或者很容易搞错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能差别。当收到受理告知书,就说明反映的问题确实属于这个机关或单位的职责范围,他们正式“认领”了您的诉求。接下来,他们会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是60天)进行调查核实,然后给您最终的答复。这个给寄送告知书的单位,通常也被称为“职能部门”或“责任单位”。
《信访事项网上办理工作规程》附件(来源)
二、处理意见书:最终的调查结论
法律依据:《信访工作条例》第三十四条:对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六项规定的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 日内办结。
意义:处理意见书是信访办理程序中最核心的一份文书。责任单位经过调查,会综合事实、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有时也会参考公序良俗、习俗风俗,形成最终的处理意见。这份意见书会清晰写明投诉的是什么事、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和理由是什么、调查后认定的情况是什么、最终的处理决定是什么、以及做出这个决定的法律法规或政策依据。文书会加盖该单位的信访业务专用章,并且会明确告知您,如果对这个结果不满意,可以在多少天内、向哪个部门申请复查。
《信访事项网上办理工作规程》附件(来源)
三、延期办理告知书:复杂问题需要更多时间
法律依据:《信访工作条例》第三十四条:信访事项情况复杂的,经本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
意义:延期办理告知书就是告诉您,您反映的问题正在处理中,但因为情况复杂,需要更多一点时间(最长不超过30天)来调查清楚、妥善解决。它是由受理信访的责任单位或者牵头协调的部门发出的。收到这个,说明您的案子正在推进,只是需要多点耐心。
《信访事项网上办理工作规程》附件(来源)
四、不予(不再)受理告知书:告知正在办理或者“这条路走不通了”
法律依据:主要依据是《信访事项网上办理工作规程》第十九条,以及信访工作法治化中的“三个不予受理、两个不再受理”规定。
不予受理的常见情况:1.信访事项应当交由相应的政法部门办理,或者依法应该通过申诉、提起检察监督等方式来解决(属于司法程序管的事)。2.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事项,不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机关、单位的上级机关、单位又提出同一信访事项。3.对已有处理(复查)意见且正在复查(复核)期限内的事项,不予另行受理。
不再受理的常见情况:1.信访事项已经走完了所有信访程序(处理、复查、复核都有了最终意见),当事人又拿着相同的事实和理由再次投诉。2.已经依法终结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
意义:这份告知书就是明确告诉您,根据相关规定,您的这个信访事项正在办理或者不再进入信访程序处理了。它清晰地划定了信访受理的边界,防止程序空转,引导大家依法按程序解决问题。收到这个文书,通常意味着您需要寻找其他法定途径(如诉讼、仲裁等),或者接受之前的处理结果。
《信访事项网上办理工作规程》附件))
五、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意见书:寻求上级的“再判断”
法律依据:《信访工作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如果您对责任单位出具的《处理意见书》不满意,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向它的上一级机关或单位申请复查。收到复查申请后,上级单位必须在30天内给出书面复查意见。如果对复查意见还不满意,还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向再上一级申请复核(复核是最终程序)。
意义:复查和复核是信访程序内部重要的监督和救济环节。如果您觉得最初的调查处理不明确、法律依据不足或者程序存在问题,可以向上级部门申请重新调查。复查(复核)文书就是上级单位经过审查后,给出的结论。复查/复核机关是原处理单位的上一级机关、单位。申请复查/复核需要本人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并且要有具体的理由和依据。结果可能是维持原意见、变更原意见,或者退回原办理单位重新作出新的处理决定。如果申请不符合条件(比如超期了、事实理由不具体),上级单位也可能作出“不予复查/复核”的决定。
《信访事项网上办理工作规程》附件(来源)
这五种信访回复文书构成了信访程序回复的基本框架,每一步都有其特定的法律意义和作用,既保障了当事人的知情权和申诉权,也规范了信访工作的运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