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胤衡)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今日通报涉不动产登记行政案件典型案例。该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元田介绍,2022年1月至2025年8月,法院共审结涉不动产登记行政案件95件,案件呈现出诉求类型集中、法律关系复杂、社会影响广泛、利益平衡难度较高等特点。
通报会现场。西城法院供图
通报会上,一起祖孙间的房产纠纷案例引发关注。孙某因经济问题盯上祖父老孙名下的房屋,伪造外地法院民事调解书,谎称老孙及其他近亲属已去世,自己作为法定继承人可继承该房屋。随后,他持这份伪造的调解书到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转移登记,因文书形式符合要求,登记机构为其办理了相关手续,并核发不动产权证书。不久后,孙某与白某通过签订虚假房屋买卖合同,将房屋过户到白某名下。
老孙发现房屋“易主”后立即报警,孙某因涉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被采取强制措施。老孙随后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涉案房屋从自己名下转移至孙某的登记行为。最终,法院判决撤销该行政登记。
西城区法院行政审判庭负责人管学雅表示,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当事人可持法院生效法律文书单方申请登记,登记机构主要审查文书形式要件;但采用虚假材料申请登记,若构成犯罪,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官特别提醒,伪造法院法律文书会侵害国家机关公文管理秩序与司法秩序,一旦发现此类线索,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西城区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曹实建议,不动产登记机构需强化审查义务、运用科技手段防范虚假登记、联动多方化解争议;社会公众要增强法律意识、做好财产保护、依法理性维权。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