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介绍一则与闯关东有关的史料,其具体是民国版《安东县志》(注:安东即丹东旧称)中的一篇人物传记。这位人物名叫王德山,其原籍在山东登州府文登县,在清光绪十一年时与父母一道闯关东辗转定居于安东县青梅村附近。
与之前介绍过的“安东商祖”王建极等风云人物不同,王德山一生并未有显赫的事业——来到关外后,他先是做小买卖,后长期以种菜为生,过得完全是普通人的生活。而他之所以能名留县志,主要与出众的孝行有关。
从史料记载来看,王德山父母闯关东时就已年老体衰,无法自力更生,家中生计只能依靠儿子和儿媳。而王德山与妻子仇氏不辞辛苦,尽力孝敬双亲,多年不辍。这种可贵的品质,也让王德山赢得了乡邻们的广泛赞誉。
通过这段史料,除了可以管窥胶东民众闯关东的艰辛和可贵的品质之外,对于探究地方姓氏也有一定参考价值。王姓为大姓,暂且不提。王德山妻子的姓氏“仇”则比较有特点。倘若王德山是在闯关东前就娶妻的话(从文中描述来看,这种可能性很大),那么,结合旧时联姻距离普遍较近的背景来分析,王德山妻子多半也来自文登或邻近州县。对于文登仇姓,笔者暂时了解不多,而与文登相邻的牟平(旧称宁海州)则可见仇姓分布。但这些只是推测,仇氏的准确籍贯为何?暂时还无法下结论。
以下就是史料的原文,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王德山,原籍文登,清光绪十一年因家贫隋父母徙居安东,至青梅村管界东窑栖止焉。父云鹏、母宫氏年均就衰,寄居斯地,家无儋储。德山负贩营生,稍有蝇头以资奉养。
逾数年,以种蔬为业,勤于治畦,夙夜匪懈,肩挑街卖,终岁作苦,甘旨之供,因以无缺。父母见子之过劳也,忧伤之心,形于颜面。德山恒愉色婉容以慰之。妻仇氏性贤淑,能承夫志,孝事翁姑,克尽妇道。
当其父年七十八、母七十六,均以老病卧床数年不起。德山侍奉汤药,左右就养。疾革时,目不交睫、衣不解带者数月。双亲先后病没,附身附棺,并皆美备,乡里以孝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