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偶然看到了有关鲸落的视频,感慨大自然的神奇。“一鲸落,万物生”,不仅是一场凄美壮丽的自然想象,更是一首关于生命,死亡与重生的宏大诗篇。鲸落是结束但并非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最大的个体成就最广阔的繁荣。而房地产的陨落刚好与鲸落相反。
过去二十年,中国的公共服务价格堪称“全球良心”, 居民电价不到国际均价的60%;自来水价格位于全球最低10%;大学学费常年冻结在4000-5000元;地铁票价3元坐全程,公交1元随便乘…这背后,并非因为我们资源过剩,而是土地财政在隐形补贴。地方政府通过卖地获得巨额收入,再向水、电、交通、教育等领域进行转移支付,从而维持低公共服务价格。每卖出一套房子,都在为这份“福利”默默买单。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资金链紧张,直接导致土拍减少。而土地收入是各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当收入锐减的时候,各地方都开始“开源”了,现在全国多地公交车悄悄取消老年免费卡,地铁票价酝酿调整;大学学费一夜涨30%,“五千元时代”彻底终结;水、电、燃气费听证会频频召开,“多年不涨”的神话正在破灭…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正在发生的时代转折:低房价补贴高福利的时代,结束了。
![]()
正所谓“一房落,万物涨”。2021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高达8.7万亿元;而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预计不足3万亿,蒸发近6万亿。就算扣除成本,净财政收入也锐减超2万亿。“巨鲸”(土地财政)正在缓慢沉没,曾经被它托起的整个公共服务系统,不得不浮出水面、自己呼吸。
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时代的转型。很多人还在期待楼市刺激政策“让房价再飞一次”,但真相是,国家要的不是房价反弹,而是软着陆。房地产正在从经济引擎转变为基础行业,而公共服务则正从“补贴时代”走向“效率时代”。这意味着,价格会更透明,但也更贵;服务会更市场化,但也更现实;福利会更精准,但普惠式补贴将越来越少。未来作为普通人在认清事实的同时更应当正视问题。
理性看待涨价:这不是“抢钱”,而是一场财政结构转型的必然。抱怨没有用,理解逻辑才能做好准备。
重新规划家庭支出:教育、能源、出行等固定开支比例未来很可能上升,需提前调整预算、规避冲动消费。
放弃“普涨信仰”:不是所有房子都能升值,但公共服务成本上升将是普遍趋势。
关注城市的财政健康度:未来能维持优质公共服务的,一定是产业强劲、税收稳健的城市。选择这样的地方生活,就是选择抗风险能力。
“鲸落”之后,万物重生。土地财政的退场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更加真实、也更加挑战的时代的开始。我们曾经享受的低价便利,实则是以房价为隐藏税基的补贴红利。而当潮水退去,我们也终于看清,从来没有免费的公共福利,只有还没有结算的账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