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一腔好奇心去“围观”台湾立法机构的闹剧,很多人一时间还真分不清到底是在看现实,还是误点进了一档综艺真人秀。蓝白阵营一头、绿营一头,推搡、咬牙、拳脚相加,甭提有多刺激。这不,前脚钟佳滨直接一个摔跤动作,把国民党那头的陈菁徽扣在地上;后脚林淑芬紧跟,一拳揍上民众党的麦玉珍,现场乱成一锅粥。你要说这些人真没素质吧,他们偏偏还拿着“为了改革、为了人民”的大旗,声嘶力竭地吵着。尤其是民进党那拨人,如今在立法机构成了少数,说白了就是给改革找个搅局的由头,哪怕最后改革方案顶着满场爆炸头的气氛通过,仍旧不忘现场再丢个大招。邱议莹掏出她那标志性的巴掌,啪啪一声甩在罗智强脸上,妈呀,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股火药味。说句不怕得罪人的实话,邱议莹在岛内早就是个“打手”级别的人物了,从小到大谁都不惯着她——可惜,她偏偏就是惯会给人添堵的那类人。
![]()
讲到邱议莹,屏东老家的邻里可都有印象,1971年那会儿,她哇哇落地,家里就不是普通人家。说她喝着“蓝奶水”长大,也不算夸张。她爷爷邱庆德,小时候可是“邱市长”,屏东的“地头蛇”,国民党手里个重要人。别看屏东在老蒋、小蒋时代穷得掉渣,长期没被重视,国民党索性养着一批地方家族各管各的。到了她父亲那一代,心气倒是有点不服,眼看着中意的位置被自家人夺走,越想越不是滋味,最终一跺脚投奔进了最早喊着“党外运动”的那波人。而这“党外运动”,几乎成了后来民进党的根基。小邱就这样耳濡目染,打着“本土意识”和反国民党的大旗,连她弟弟都跟着混进了政坛,做过议员,后来跑去商场捞金。要说天时地利加点不服输的性格,1998年刚27岁的邱议莹,便风风火火登上民进党的“中常委”席,成了岛内政坛的少年维特,起步线直接飞越大多数人。
邱议莹真正让人记住,是因为她“不讲理”的方式:遇上不顺眼的,那可是一点也不惯着。还记得2009年那场“立法院全武行”,基本就是邱议莹和李庆华的专场戏。李庆华是谁?国民党元老李焕的公子,台北江湖地位不低,小时候可没受过啥气。偏偏邱议莹不买账,当众怼了对方一次家风,又拍桌又谩骂。两人你来我往,台面上的话都快炸锅了。李庆华激着激着,憋出一句:“你敢打我啊?”正常人听了这话也就是虚张声势,邱议莹可不,她绕到后头,真的直接一耳光扇过去。人群一阵哗然,现场夹杂着观众的窃笑和倒吸凉气声,都看懵了;别说李庆华,连一旁的助理妹妹都圆不回来场面。
![]()
本以为被起诉之后,邱议莹会消停点,结果她是一点不改本色。往后几年但凡岛内有什么风头浪尖,她总能带队冲在前头。2013年陈水扁贪腐入狱,法务官员陈明堂还没来得及喝口热水,就被邱议莹他们一帮人围堵到难以下楼。那件事最炸裂的部分,还是她亲脚踹开了法务部门曾勇夫办公室正门,把那扇原本挂着铜牌的门踹得“咣当”一声,玻璃碎片撒了一地,成了台北政坛老人们口中的“女强人踹门事件”。大部分人当天都在微博上刷屏,说“这场面,比电视剧都精彩。”你要问她怕不怕被追究?拜托,台面上既然有马英九“温良恭俭让”派出所长,当然没人真敢碰她分毫。之后新主管一句“以和为贵”,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搞得当年法务员工私下吃饭时直咬牙:“还是不如推翻重来算了。”
说实话,邱议莹这种风格,在岛内政坛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看这次,她扇罗智强那一巴掌,只差没顺手再丢个瓶子过去了。蓝绿阵营的火气,基本都在这一刻点燃。罗智强捂着脸,话没说几句,转头就拿法律说事;可大多数人却觉得,岛内政治越闹越不像样。国民党里面许多老臣还坚持什么“以理服人”,结果一遇到真火爆角色,完全吃不住劲。这让我忍不住想到,老百姓私底下其实不怎么在乎谁家政纲写得多漂亮,谁的学问比谁高,倒是喜欢瞧着谁更敢动手。就拿2017年那会儿,国民党那位许淑华,眼见自家好姐妹李彦秀差点被邱议莹扯破衣领,甩手就是一巴掌,打得对面楞了一下。这样的场景,倒让不少偏蓝的市民暗中叫好,私底下还会调侃一句:“靠,打得干净利落。”
![]()
岛内的这些“表演”,其实是现实政治张力的缩影。老派国民党的那一套温和、自律,被当作“示弱”和“无能”的符号,而邱议莹这类人,则成了“敢作敢为”“有本事”的代表。可是,真相是吗?一些民意代表甚至明明白白承认,很多打架都是按剧本来,多数时候该说的还是要说,该演的还得演;可演得多了,难免真就上头。这种氛围下,蓝绿群众两边都很沉迷于输赢——只要自家人气壮声高,哪怕破点规矩又怎样呢?政治舞台上,规矩反而成了少数人的游戏。
关于邱议莹本人,有种说法一直在屏东老街流传。她小时候非常倔,有时候邻居家孩子抢了她的玩具,她二话不说就上手,“管你是谁家的儿子,反正理在我这边。”家里老人说,这小孩天生不信邪,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脾气倔得像牛。成年后,混迹政坛,手腕和气场都跟小时候没差多少。甚至有人说,邱议莹之所以行得通,是因为她吃透了台湾那股“谁狠谁赢”的社团文化。一个女流之辈凭胆量钢上众多男性同仁,越闹越有存在感。有一次屏东县某个老同学聚会,几个旧友边吃饭边起哄:“我们那谁,是真不怕事啊,要是再年轻点,谁能拦得住她?”没两杯酒下肚,大家开始竞相爆料,说她打架的细节、耍脾气的瞬间,说着说着,倒还挺自豪。
![]()
但热闹过后,更多普通人,其实还是有点心灰意冷。岛内的媒体直播间,时不时冒出市民在评论区留言:“我们要的是议事,不是武斗!”只是往往没人理会,热搜榜单永远被“打了谁”“谁哭了”挂着。眼下,改革方案好歹是过了,可围绕邱议莹和她这一挂的风波,不会就此结束。台湾政坛像一锅老汤,各家味道各有千秋,谁都想往里放点辣椒撒点盐。将来国民党能不能硬一回?邱议莹这一派是不是还会更放肆?没人能打包票。
其实,回头想想,岛内政治如果总靠拳脚解决问题,到头来又有多少人还能相信规矩和理智?但又有谁不明白,这样的游戏规则,背后其实是压力得无处可去。只是,政坛再怎么翻云覆雨,老百姓日子还是得照过。我们这些局外人,看得热闹,心里却未必真佩服谁。说到底,时间久了,谁主沉浮还真说不定。谁会先熬不住,谁又能最后笑到最后?台北的风吹了一夏天,议事场里的桌椅照样年年留着,只是坐在上头的人,变得快得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