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王刚上任那会儿,三十八岁,踌躇满志。他在原来的部门做得风生水起,如今调任新部门,面对一群陌生的面孔,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把自己的威信立起来。
这几乎是每一个新晋管理者最原始的冲动。害怕被看轻,害怕被视为一个“外来者”。于是,急于用行动向所有人证明:我能行,我是对的,你们必须听我的。
然而,我太了解这种心态了,这不是自信,而是一种包裹着焦虑的自卑。
这种急于立威的“表演型”管理,本质上是一种自我防御。不是在管理,而是在表演,是把每一次互动都当作是自己的“主场”,急于证明自己拥有掌控一切的能力。
很多新任领导,把这种“表演”当作了管理的首要任务。他们频繁地召开会议,每一场都用长篇大论来强调自己的过往战绩和对未来的宏伟构想。他们习惯性地打断别人的发言,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纠正每一个他认为不妥的细节。
他们以为自己在立威,实际上正在用自己的“表演”,亲手筑起一道高墙,将自己与团队隔绝开来。
你以为得到了服从,但得到的可能只是“无声的反抗”。
员工会变得越来越沉默,他们不再反驳,也不再主动思考。因为他们知道,反驳是无效的,而思考,最终也只会沦为一种无谓的消耗。团队的活力,就像被抽走了骨架,只剩下一具空壳。
你以为你得到了尊重,但得到的只是“职业的距离”。
员工会从内心疏远你,他们不再与你分享真实的困难,也不再向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因为他们知道,你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一个“听众”。
你以为你得到了认可,但得到的只是“表面的应付”。
当你在会议上滔滔不绝时,团队成员们要么低头玩手机,要么目光放空。当他们对你的指令点头称是时,以为是领导的魅力,但其实,只是他们对一份薪水最基本的尊重。
所以,新领导的第一要务,不是“立威”,而是“瓦解这种表演的冲动”。
我认识真正有智慧的领导,他们懂得,真正的威信,从来不是“立”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它不是一个“动词”,而是一个“名词”。
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是倾听。
他们没有急于去批判团队原有的工作模式,也没有去改动任何流程。他们像一个侦探,静静地观察着团队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看大家如何协作,如何沟通,如何解决问题。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理解这个团队的“历史”和“文化”。
他们做的第二件事,是赋能。
当团队在某个项目上遇到瓶颈时,他们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团队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他们没有对团队说:“看,我比你们更懂。”他们只是默默地把工具和方法论,像涓涓细流一样,注入到团队的日常工作中。让大家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找到那个豁然开朗的瞬间。
他们做的第三件事,是把握改变的节奏。
他们深知,改变不是一场革命,而是一次进化。他们没有一上来就推翻整个体系。他们先从一个最微小的细节开始,比如把周会的时间缩短十分钟,比如引入一个更高效的协作工具。这些微小的改变,就像一个个小小的“胜利”,让团队尝到了甜头,也让他们逐渐相信,这个新领导带来的改变,是真正的进步,而不是无谓的折腾。
所以,新领导的第一要务,不是“立威”,而是“做人”。这听起来很鸡汤,但事实就是如此。你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空降兵”,急于用权威来震慑人心。你需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插班生”,先去了解你的新同学,先去融入你的新集体,先用你的专业能力,去为这个集体做出一些真实的贡献。
真正的权威,不是通过强势的姿态,而是通过价值创造。当你能让你的团队变得更强大,让他们的工作变得更轻松,让他们的价值得到更大的认可时,你就不需要再去做任何的“立威”动作。
因为,这时候你的威信已经像一棵大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
——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