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老黄迷上了骑行,刚卖掉一辆一万多的旧车,新换了一辆三万多块钱的山地自行车。他激动地跟我说:“谢老弟,你看现在这世道,只要有钱,啥都能买到!”我听了忍不住逗他:“老黄啊,你这毛病,是不是还没忘了当年得罪指导员那件事儿?”
今天要说的这个故事,还得从战友老黄50多年前的一段部队经历讲起。
53年前的1972年,我和老黄一起从老家乌山脚下参军入伍,到了驻龙岩的一个部队服役。老黄叫黄世发,我和他是一条胡同里光屁股长大的发小。我们69年2月第一批上山下乡,三年后的72年又一块儿参军。那会儿可真没想到,我会和老黄成为一辈子的好友,就连退休了也住到一个小区里。
![]()
1972年3月,我们连队在编制调整中被撤销了,我和黄世发同时被调到了福州军区机关旁边的一个部队,都成了“家门口的兵”。我们这个连队年前才从抗美援老前线撤回国内,战友们长期在国外执行任务,回国后连队有计划地安排干部和老兵们探亲休假。
我知道,他们回来以后,除了部队发的工资和津贴,还有一部分出国补贴,一下子许多人都宽裕了。所以回老家探亲时,都想多带点当地的土特产或者紧俏商品回去。
有一次和战友聊天,黄世发吹牛说他爹在商业部门工作,再紧俏的东西都能买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传十,十传百,全连都知道黄世发的父亲是南下干部,在商业局工作,能买到紧俏商品。
第一个找黄世发的是他们班的汤班长。汤班长是个入伍6年的老兵,山东人,家在沂蒙山区。他家里刚给他说好一门亲事,他想回家给未婚妻送一块手表。但他知道手表是紧俏货,商业系统没熟人,有钱也买不到。
于是汤班长悄悄对黄世发说:“我放你一天假,你回去给我买个上海牌手表吧。要是没这个手表,我都没脸回去见你嫂子……”说完,班长把他积攒的98元钱塞到了黄世发口袋里。
汤班长虽然没念过几年书,但吃苦精神特别强,在战士中间威信很高。所以黄世发跟我说了这件事后,我极力赞成他帮这个忙。
![]()
于是黄世发周末下午就离开连队回家去了。没想到周日晚上他竟然空着手回来了。一问才知道,周末商业局不上班。尽管黄世发的父亲也很重视这件事,但他也得找人才能办成,关键是买手表要票。当兵的哪来的票啊?黄世发的父亲只得先找人弄手表票,显然一天时间是办不成的。
黄世发跟班长说,等两天他再回去一趟,父亲准能办好。后来黄世发又跑回家一趟,回来时挂包里果然有一块闪着银光的上海牌手表,汤班长高兴坏了……
自从黄世发给汤班长买到手表这样的紧俏商品后,他一下子在连队成了香饽饽。不仅当兵的巴结他,就连干部和班长们见到他,也总是没话找话套近乎。
后来营里领导和战友休假前,都纷纷找到我们连的其他战友,拐弯抹角找黄世发帮忙买东西。有时候黄世发还带上我一起回家。那段时间,黄世发给战友买过收音机、手表、理发推子、麦乳精、老北京布鞋……他还帮换过全国粮票,什么都有。
然而到了1973年,黄世发却把指导员给得罪了。
原来,1973年春节前,指导员准备回陕西老家休假。他让汤班长把黄世发叫到了连部。指导员在国外期间曾立过三等功,是位责任心很强的政工干部,很会做战士们的思想工作。我和黄世发调到这个连队后,指导员曾分别找我们谈过话,我们打心眼里敬畏这位首长。
指导员对黄世发说:“我批你假回家两天,想办法帮我买一辆自行车。我已经和父亲商量好,自行车买好后,休假时就托运回家,算是给老父亲的寿礼。”
此时黄世发已是副班长,他想等汤班长退伍后接替班长工作,再找指导员帮忙入党,这样退伍后就好安排工作了。于是黄世发把给指导员买自行车当作头等重要的大事,接受任务后没跟我打招呼,就一个人急匆匆地回家了。
哪曾想,他这次回家找父亲办事,却遇到了意外情况。当时商业局内部已经下发通知,为保障全市居民过个祥和的春节,商业系统所有的商品优先供应城市居民。而当时结婚潮、探亲潮叠加,所有凭票购买的商品都供不应求。
黄世发的父亲也清楚儿子这次回来两天,是给儿子单位的领导办事,心里自然也很重视。但因为买自行车这事说得突然,等到老父亲回局里找自行车票时,就连管理票证的同志那里一张也没了。同事说:“现在的自行车票是紧俏中的紧俏,最快也要半年以后了……”
老父亲明知道节前弄不到票,对儿子说:“告诉指导员别着急,我尽量想办法弄到票。”可是直到指导员登上回家的火车,自行车也没买来……黄世发再也没好意思找指导员。
这一年的年底,没有当上班长、也没入党的黄世发退伍了。不过,没替指导员买成自行车这件事,成了黄世发心中的一道坎。
![]()
多年后战友聚会,没见到老指导员,多方打听才得知,指导员后来干到教导员转业,哪料转业后没几年竟然病逝了。
而黄世发退伍回来,被安排到银行系统工作。由于他工作积极努力,后来也转成干部,最后从市行处长岗位上退休。
没想到老黄退休后爱上了骑行,他骑的自行车已经换了四五辆,从刚开始时的两千多元,变成了现在的三万多。他在骑行健身、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很难说当年的心结不是一个理由!有些遗憾,就像车链子上的锈斑,时间久了并不会消失,但一路骑行带来的风,总会让人学会与它共存。老黄蹬着越来越贵的自行车,或许蹬的不是车,是那段怎么都追不回的岁月,和那个永远没送出去的歉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