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抗战危急之际,有一群华侨儿女,放弃优渥的生活、放弃稳定的工作,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奔赴抗日前线,他们被称为“南侨机工”。
白雪娇回国抗日 写家书别亲人
亲爱的父母亲:
别了,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挠我投笔从戎了。我知道父母亲一向是明情达理的,对于女儿的行动,是不会有异议的。
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所以,虽然几次的犹疑踌躇,到底我是怀着悲伤的情绪,含着辛酸的眼泪踏上征途了。
这是南侨机工白雪娇回国抗日前,留给父母的家书。1914年,白雪娇出生在马来亚槟城的一个富庶家庭。1939年,在国家危难之际,她瞒着父母应征南洋华侨机工,成为滇缅公路机工队的一员。她的这封家书之后被许多报纸登载,激励无数青年共赴国难。
穿越枪林弹雨 南侨机工筑起“不沉的补给线”
南侨机工,全称“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抗战初期,中国海上通道被日军切断,大批军火物资必须转从紧急建成的滇缅公路运入。然而,滇缅公路全长1146公里,崎岖不平,地势极为险恶。因长期战乱,中国国内精通驾驶、维修的技术人员极度匮乏。
抗战危急时刻,爱国侨领、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向全体华侨发出招募通告。在其号召下,1939年至1942年,在被称为“死亡公路”的滇缅公路上,3200余名南洋归国华侨青年,驾驶卡车穿越枪林弹雨,抢运军需物资、抢修运输车辆,为抗战筑起一条“不沉的补给线”。
在新加坡谋生的20岁青年吴钟标,是最早报名的南侨机工之一。为了瞒着家人,吴钟标将名字改成吴惠民。
南侨机工 吴惠民(原名吴钟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就准备回中国了,我叔叔讲我是一个独苗,不肯让我回中国。所以我就改名吴惠民,我去报名他不晓得。
当改了名字的吴钟标来到报名处时,才发现自己距离招募要求,还差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
南侨机工 吴惠民(原名吴钟标)
第一次报名人家问我:你懂得驾驶吗?我说不懂;(他又问)修理呢?我不懂。结果他讲不行,我想不行怎么办?我就回来租小车、的士去学,学一个礼拜,驾车我会了。
李月美女扮男装加入南侨机工队伍
事实上,像吴钟标这样克服困难、坚定回国参战的爱国青年,在南侨机工中还有许多。而在他们的传奇故事中,“当代花木兰”的故事曾轰动海内外——她就是马来亚华侨李月美。
李月美出生在马来亚的一个华侨商人家中,从小生活优渥,年少时便会开车。李月美的孙女杨婷说,奶奶是女扮男装加入南侨机工队伍的,她长得高大结实,当时报名处的人都没看出破绽。
李月美孙女 杨婷
招募规定上是规定了不能招募女性的,所以她当时就被拒绝了。但是她非常不甘心,就把自己头发剃光、穿上了弟弟的衣服,去了另外一个报名点进行报名。
李月美驾驶技术出众、反应敏捷,是躲避轰炸的好手。日军飞机在天空盘旋时,她和战友配合默契,争分夺秒地将车子开进茂密的树林。直到一次意外翻车,李月美被送到医院进行救治,她女扮男装的身份才被识破。
枪林弹雨中 南侨机工驾车行驶在悬崖峭壁间
1939年9月,长沙保卫战开始,次年1月,日军攻入长沙。中国炮兵占据岳麓山阵地,压制敌人炮火。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中国军队指挥部急电重庆炮弹告罄,后方回答:炮弹尚在缅甸仰光待运。此时的仰光囤积了大批军用物资,但由于缺少运输车辆,无法运回中国。此时,正在仰光逗留的南侨机工许海星接到了任务。
南侨机工 许海星
因为那个时候汽车还没有装好,就等汽车组装,装修(组装)好就运车到畹町。
许海星等人负责将军用物资从仰光经铁路运抵缅甸北部的腊戍,再从那里装上卡车,沿着滇缅公路运送到昆明,乃至国内抗战的各个战场。
从昆明到畹町近1000公里的距离中,要穿越六座大山、五条大江,以及无数悬崖峭壁。穿过怒江、越过高黎贡山,南侨机工们在崇山峻岭间盘旋而上,一道接一道的急弯,一个又一个的上坡下坡。一边是600多米深的峡谷,一边是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坡度在30度以上的路段就有十几处之多。机工们稍有不慎,就会坠入山谷。
南侨机工 许海星
怒江惠通桥的右边是一个石壁,石壁那边车翻下去,就连人连车都不用找了。
滇缅公路平均每公里有一名南侨机工牺牲
在如此险峻的环境下,南侨机工们还要躲避日军飞机的追击。1940年,日军占领越南,成立了滇缅公路切断委员会。从河内出发的轰炸机,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昆明上空,一场针对中国抗战生命线的大轰炸开始了。
南侨机工 林广怀
飞机来了,车上有押运兵一拍驾驶室:敌机来了!我车子一停,扑到沟里面。我也不晓得怎么躲,他们怎么躲、我怎么躲。跟在我后面的车子“砰!”被炸飞了。
1942年5月,日军攻入中国云南,占领了怒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滇缅公路被完全切断,南侨机工们至此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据不完全统计,3200余名南侨机工中,超过三分之一在滇缅公路沿线英勇牺牲,牺牲时平均年龄不到23岁。滇缅公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一名南侨机工为国捐躯。
重走英雄路 南侨机工精神薪火相传
八十多年来,南侨机工们不畏艰险的精神与爱国情怀一直被世人铭记与传承。2025年6月,南侨机工的后人参与了“忆南侨机工故事”云南行活动,他们重走滇缅公路,缅怀先辈的英勇事迹。
李月美的孙女杨婷没有见过奶奶,但当她跟随先辈足迹重温那段历史时,昔日先辈们肩负家国重任,驾驶卡车昼夜不停穿梭于这条“生死线”上的艰辛与无畏,仿佛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李月美孙女 杨婷
我大部分知道(奶奶事迹)的方式,都是通过家里的长辈。家里面也珍藏着奶奶的照片,是我们家最珍贵的财富。通过照片、查阅资料和视频,我更直观、更准确地了解奶奶。
年轻的杨婷与老照片上李月美女士的相貌十分神似,通过现代AI技术,杨婷终于与素未谋面的奶奶跨时空拥抱在一起。
李月美孙女 杨婷
奶奶除了是名英勇的战士,我觉得她更是一名伟大的女性。她言传身教,经常跟我父亲说,要热爱祖国,要回到祖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她的精神像一盏明灯,始终照耀着我们一家,一代又一代,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一直在激励着我们。
赤子功勋!南侨机工谱写爱国壮丽篇章
时光荏苒,在云南昆明西山上矗立着一座9米高的纪念碑,基座上刻着四个大字:赤子功勋!碑文这样写道:三千多名热血奔腾的南洋华侨机工,以自己的生命、鲜血和汗水,在华侨爱国史上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原标题:《赤子丹心!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不到23岁》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宋慧
来源:作者:CCTV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