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军迷圈一直在传一个梗,说看了中国的9.3阅兵彩排,军迷变成了军盲(紧接着境外各情报机构的线人也集体“麻爪”,因为中国军迷一直是他们套取中国军事装备情报的重要来源),再看一遍越南的9.2阅兵式排练,就能重新变回军迷了……
其实吧,越南人并非对于新技术没有敏感性。恰恰相反,越南对于“自己努力一下就能做到”的新概念武器装备,是花了很大心思的。就比如越南哪怕在“东亚怪物房”里,都是非常注重无人机和巡飞弹的研发和战术使用的,这比很多“发达国家”的军队都更为值得肯定。而在另一种新世纪开始流行的“时髦陆战兵器”——车载身管火炮,也就是俗称卡车炮方面,越南也一直给予高度关注并且不断有新型号推出。
近期,越南就在其“国防成就展”(模仿俄罗斯的“军队”系列展示)上,对外公开了一种新型152毫米卡车炮,一眼看上去外形非常时髦。
越南展示的新型152毫米卡车炮
越南展示的新型152毫米卡车炮
卡车炮虽然看上去就是“卡车+炮”一般地“原汤化原食”,但实际上对于汽车工业和身管火炮工业水平的要求并不低,但是越南那聊胜于无的工业基础决定了在现在这种条件下不可能研制出多么高端的武器——毕竟越南最近的一期“科技进步奖”颁发给了连中国59式坦克正面车体装甲都打不穿的“国产”85毫米穿甲弹了。
于是越南在卡车炮的发展方面就喜提“筚路蓝缕,路边一条”的艰辛却并不辉煌的历程。
早在2012年前后,越南就推出了其自行研制的第一型车载105毫米榴弹炮,和当时很多后发国家的卡车炮一样,越南采用的也是最简单,类似于DIY的“卡车+炮”简单组合模式。作为首次尝试,越南人民军的下属企业是懂得省(捞)钱的,人家用二手卡车配二手炮,“攒”了一型“全新”的卡车炮。活脱脱的冷战卡车和二战老炮儿的结合,“生”出了这么一个“越特社”的卡车炮。
车是过去苏联提供的“乌拉尔”375D六轮越野卡车,炮则是从当年南越伪军手里缴获(接收)的105毫米M101A1榴弹炮,M101A1有多老呢,就是我军从淮海战役用到抗美援朝的“美式105”是也。
“乌拉尔”375D六轮越野卡车
至今还在越军中服役的M101A1型榴弹炮
越南105毫米卡车炮是最为简单的“卡车+炮”组合,就是将M101A1型榴弹炮拆掉炮架,把炮身(含高低机和方向机)直接装到“乌拉尔”375D卡车的货斗上,由于M101A型榴弹炮的后坐力不大,于是驻锄也一并省了,这在卡车炮里也算是比较大胆的设计了。
上三图:越军的乌拉尔105毫米卡车炮
不过除此之外,越南的105毫米卡车炮似乎就没啥亮点可说了,毕竟作为同类产品中自动化程度极低(几乎“全靠手操”),射程和威力也难以称道的型号,这玩意很难引起多少重视。
另外,虽然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还在用M101A1这种“爷爷级老炮儿”改装卡车炮有些罕见,但越南倒也不是独一份,同时期的韩国也鼓捣了一个名为K105A1的车载榴弹炮,就是将M101A1榴弹炮集成在起亚的五吨级K711A1越野卡车底盘上。
K105A1卡车炮
不过韩国人显然比越南人愿意下本钱,K105A1卡车炮是具备新型自动火控系统,同时具有自动装填、自动调炮和自动放列能力的,驾驶室顶部还配备了自卫用的遥控武器站,韩军的计划是用K105A1替换其海军陆战队的M101A1牵引式榴弹炮(其实就是另一种“原汤化原食”)和二线师团中炮兵团里的120毫米迫击炮。
发射中的K105A1卡车炮
至于为何用一堆价格不菲的“周边”去伺候一门“二战老炮儿”,韩国人的解释是,因为韩国海军陆战队长期以来只能分配到M101A1榴弹炮,所以也只好拿这玩意来改……
说回越南,虽然基于M101A1的105毫米车载榴弹炮怎么看都“不怎么样”,但那已经是迄今为止唯一“上量”的越南卡车炮了,毕竟数量和规模是基于产能的,产能则是由工业基础决定的,而这些越南都不具备。越南人似乎也觉得如此“简易”的卡车炮有点拿不出手,于是它也并未在今年的越南“9.2阅兵式”彩排中出现。
此后,越南通过与古巴的军事交流,获得了古巴的“木星5”130毫米车载加农炮技术,其实“木星5”也一样是“原汤化原食”,将苏联提供的130毫米M46牵引式加农炮集成到同样是苏联提供的“克拉斯”255B越野卡车上(这种卡车本来就是用于牵引M46加农炮的),再对车体和驾驶室做相应调整的产物。
130毫米M46牵引式加农炮
“克拉斯”255B越野卡车
“木星5”130毫米车载加农炮
与古巴的“木星5”相比,越南还做了一些细节改动,主要是换了一个越南自行研制的液压驻锄(M46的后坐力可不是M101A1可比的,必须上驻锄),并且在车体中部增加了两个备弹箱,一个存放炮弹,一个存放发射药筒,和“木星5”一样,越南的130毫米车载加农炮亦没有什么自动化元素,一切都凭人操。
和新型152毫米卡车炮停在一起的130毫米车载加农炮(左)
由于“克拉斯”255B越野卡车的存量并不多,加上该车是乌克兰生产的,如今更不用指望什么零备件和成品了,甚至M46加农炮的存量也比较有限(加农炮的身管寿命比榴弹炮要短得多),古巴主要将“木星5”作为海岸炮使用,越南的情况也类似,从越军对外公开的一些演习镜头里看,130毫米车载加农炮主要也是在海岸地区的工事里“蹲坑打炮”。
上两图:越南新闻中出现的130毫米车载加农炮
与之前的那些“简易”乃至于“简陋”的型号相比,这次越南展示的新型152毫米车载榴弹炮要“时髦”地多,底盘采用俄罗斯的“卡玛兹”(很大的可能是“卡玛兹”6560)八轮越野卡车底盘,驾驶室不仅增加了装甲防护,顶部还加装了配备12.7毫米机枪的遥控武器站、激光告警接收机和烟幕弹发射装置,车体上装备有可以自动展开的液压驻锄,采用了类似“炮塔”的封闭战斗室设计,全新的方向机使得火炮可以360°全向旋转,具备很大的射界,可以实现自动装填、调炮和放列,越南人甚至为其设计了全新的热护套和炮口制退器,看上去现代化程度很高。
“卡玛兹”6560型八轮越野卡车
越南152毫米卡车炮带遥控武器战的装甲驾驶室
越南152毫米卡车炮的装甲封闭战斗室
越南152毫米卡车炮的装甲封闭战斗室后部
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却有一个非常大的黑色幽默,就是这门看上去很时髦的卡车炮,其炮管长度竟然是对标D20榴弹炮的。而D20是苏联于上世纪50年代研制的152毫米牵引榴弹炮,也是一门不折不扣的“老炮儿”了,采用的是26倍口径的短身管,于是越南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世界上“首创推出”了采用26倍口径短身管的152毫米车载榴弹炮。
越南依旧在使用的D20型152毫米牵引榴弹炮
换句话说,越南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当代新型卡车炮的各种“时髦要素”,却不能自己生产一根全新的长炮管,更没法研制基于长炮管的新弹药。因为苏联在1987年前后进行了“有生之年”的最后一次152毫米身管火炮技术迭代,研制了47倍口径的新型长炮管和配套的新规格弹药,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2A65牵引式152毫米加榴炮和2S19自行式152毫米加榴炮。其射程和弹道性能性能好于西方的39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逊于西方国家的52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但是由于此时已是苏联末年,这一“技术迭代”的成果并未惠及苏联以外的任何一个“苏东阵营”国家。
2A65牵引式152毫米加榴炮
2S19自行式152毫米加榴炮
但三十多年过去,47倍口径152毫米加榴炮已经是如今俄军身管火炮里的绝对主力,这也是朝鲜或许能够为俄罗斯提供一些152毫米炮弹,但要做到“俄乌战争里的俄军炮弹全靠朝鲜”是绝无可能的,因为无论是47倍口径152毫米加榴炮还是更长的52倍口径152毫米加农炮,其弹药朝鲜都无法生产(因为苏联时期并未有相关技术转让),而朝鲜可以生产的26倍口径152毫米火炮弹药,俄军虽然也有一些D20型牵引加榴炮和2S3型自行加榴炮在使用,但数量较少,地位也比较边缘化,所以朝鲜提供的152毫米炮弹最多也就是“锦上添花”地派用场。
俄乌战场上的D20型榴弹炮
俄乌战场上的俄军2S3型自行加榴炮
说回越南,那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既然连炮管的制造都无法解决,那么无论在新型火炮上花多少心思,都是筚路蓝缕,路边一条的结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