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郭沫若骂鲁迅“衣冠禽兽”,鲁迅加1字回骂,世人笑称:说得恰当

0
分享至

文坛巨匠之间的对决从来少不了“刀光剑影”。



郭沫若和鲁迅这两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本是同路人,却因文学理念、革命立场甚至私德问题激烈交锋,笔墨相讥长达数年。

郭沫若骂鲁迅衣冠禽兽,鲁迅回敬也毫不留情。

他说了什么?一场民国文坛最著名的“骂战”,背后究竟是文人相轻,还是英雄相惜?

笔墨烽烟起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坛,如同一锅将沸未沸的水,表面翻涌着新思想的泡沫,底下却是传统与变革的激烈碰撞。

在这片喧嚣之中,两位旗手鲁迅与郭沫若,本应并肩而立,却最终拔刀相向。



他们的分歧或许不是起于私怨,而是根植于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如何救国”这一命题的不同回答。

鲁迅年长郭沫若十一岁,早已以《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成为新文学的灵魂人物。

他像一名冷峻的解剖医生,以笔为手术刀,一刀一刀划开国民心中麻木、愚昧的毒瘤。

他的斗争方式是个体的、启蒙的,坚信唯有唤醒一个个具体的人,中国才能真正得救。

而彼时的郭沫若,正沐浴在浪漫主义的狂潮之中。

他是创造社的领军人物,激情澎湃,相信诗歌的翅膀可以承载革命的理想。



在他看来,集体的力量、革命的洪流,才是摧枯拉朽、重建山河的根本。

不同的路径选择,注定让两人在同一条战壕里望见了不同的敌人。

1928年,鲁迅在《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一文中批评某些年轻人眼界狭隘,未能以进步眼光看待文学发展。

这篇文章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却在对岸的郭沫若心中激起了巨浪。

在他看来,这无疑是这位文坛权威对新生革命文学力量的一种“打压”。

郭沫若的反应迅速而激烈。

他甚至化名“杜荃”,发表了《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一文,将“封建余孽”这样沉重的政治帽子,径直扣在了鲁迅头上。



这些词汇在今天看来灼烫刺目,与鲁迅先驱者的形象格格不入

尽管后人分析,郭沫若此举更多是出于派别论争的策略,而非真正否定鲁迅的人格,但在当时,这无异于一场公开的宣战。

鲁迅的还击依旧保持着他特有的风格,犀利而精准

他没有在“反革命”这种政治标签上纠缠不休,而是直指论敌的理论软肋。

他在演讲《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中,毫不客气地嘲笑创造社所鼓吹的“革命文学”往往空有题目,缺乏实绩。

后又以小说《一只手》,隐喻地讽刺对方缺乏真正投身革命的勇气。



鲁迅的批判,总是能绕过口号的外衣,刺入逻辑的芯子。

这场论战很快超越了个人恩怨,演变为语丝社和创造社两大文人阵营的集体交锋。

报纸杂志成为他们的战场,文章就是往来飞射的箭矢。

表面上,这是文艺理念之争;深层次里,却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启蒙理想与激进革命之间的艰难抉择

一边坚信改造人心才是万源之本,另一边则主张必须以集体的力量粉碎旧世界的桎梏。

字见锋芒

文人之间的交锋,最精彩的往往不在宏大的理论辩驳,而在那些精准刻骨的人格速写。



鲁迅和郭沫若的论战,从文艺路线延伸至个人领域。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源自鲁迅一篇未点名的批评。

他在文章中犀利抨击某些接受新式教育、满口革命理想的知识分子,私德却极为不堪,对感情不负责任,本质上仍是旧式文人玩弄权术的那一套。

尽管文中未提姓名,但其描摹的形象在文艺圈内早已心照不宣,指的正是感情生活丰富多彩的郭沫若。

鲁迅一生严谨自律,对原配朱安虽无爱情却尽到供养之责,与许广平更是相守不渝。



在他看来,知识分子的私德与公共立场理应统一,一个对身边人都无法负责的文人,又何谈拯救国家

这番指责像一根银针,精准刺中了郭沫若的痛处。

他自知理亏,无法在事实层面辩驳,却又咽不下这口气。

情急之下,他选择了人身攻击,将“衣冠禽兽”四个字狠狠掷向鲁迅。

这顶帽子扣得既突兀又失真,鲁迅一生克己复礼,坚守节操,其人格光辉连政敌都难以否认。

郭沫若的怒骂,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气急败坏和理屈词穷,引得文坛一片哗然。



真正的大师从不陷入泼妇骂街般的撕扯。

面对这四个字的攻讦,鲁迅既未暴跳如雷,也未长篇大论地自辩。

他只是淡然一笑,“才子加流氓”的五字回敬,仿佛一帧精准的X光片,瞬间照透了郭沫若的双面人生

“才子”是毫无保留的赞赏,鲁迅曾认真研读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对其学术才华与诗歌天赋真心钦佩。

“流氓”则是毫不留情的鞭挞,直指其用情不专、见异思迁的私德瑕疵。

这五个字很快传遍文化界,甚至成为郭沫若一生都难以撕掉的标签。

时人无不莞尔,既叹服鲁迅骂得雅致,又感慨其评得透彻。



这不是情绪化的辱骂,而是基于事实的人格画像,才情纵横是真,浪荡不羁也是真。

鲁迅以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告诉世人,真正的批判不必声嘶力竭,只需实事求是,便足以让对手无地自容。

私德和公义

文人的笔可以描绘时代的风云,却未必能写好自己的人生。

在鲁迅与郭沫若关于私德的笔墨交锋背后,是两位文学巨匠截然不同的情感选择,也是新旧交替时代知识分子无法回避的道德困境。

郭沫若的感情世界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浪漫小说。

二十岁时,他顺从父母之命娶了张琼华,却在五天后就离家出走,留下这位传统女子独守空房六十八年。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与护士佐藤富子相爱,对方为他与家族决裂,生下五个孩子,共同度过二十一年艰难岁月。

抗战爆发后,郭沫若毅然回国,将安娜与子女留在日本,半年后便与于立群开始新生活,生育了六个孩子。

他的每一次爱情都轰轰烈烈,每一次离别却都决绝无情,仿佛情感只是创作的燃料,燃尽便可丢弃。

与郭沫若的浪漫多情相比,鲁迅的情感世界显得克己沉重。

同样面对包办婚姻,他虽从未与朱安有过夫妻之实,却始终承担供养之责,甚至因为担心离婚会致其于绝境而维持名存实亡的婚姻,还鼓励对方走出去,去学习。



与许广平结合后,做到了情感上的专一与责任。

在鲁迅看来,知识分子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完人,私德有亏则公义不立。

他将自我约束视为知识分子最基本的操守,认为真正的革命者必须首先战胜自身的欲望与软弱。

当时文坛对二人的私德评价也呈现两极分化。

不少人赞赏郭沫若敢爱敢恨的真性情,认为他冲破了虚伪的礼教束缚。

更多人则钦佩鲁迅的自我克制,认为他展现了传统士大夫“修身齐家”的现代版本。

在此时看,两位文人似乎已经走向两边,可终有一条路,他们会殊途同归。



殊途同归

当历史的洪流漫过个人的恩怨,真正的知识分子总能找到超越分歧的更高价值。

1930年代中期,日本侵华的铁蹄踏碎山河,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机。

就在这存亡续绝的关头,鲁迅与郭沫若的私人论战悄然让位于共同救国的宏大叙事,展现了中国文人“外御其侮”的传统精神。

1936年,左翼文学界提出“国防文学”口号,呼吁建立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

重病在身的鲁迅率先响应,发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明确表态:

“我以为应当说,作家在‘抗日’的旗帜,或者在‘国防’的旗帜之下联合起来。”



文中他特别提到郭沫若,肯定其革命立场和文学成就,直言“郭沫若先生远在日本,被侦探们监视着,连著作也禁止出版,但他还是奋斗着”

这番表态如同橄榄枝,跨越了昔日的恩怨纷争。

困居日本的郭沫若得知鲁迅的态度后,深受感动。

他虽未能立即回国,却通过文字遥相呼应,积极参与海外抗日文化运动。

更令人动容的是,当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逝世的消息传至东瀛,郭沫若在悲痛中写下了两副挽联。

其中“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之句,不仅展现其诗人才情,更体现对鲁迅的崇高敬意。



这些文字超越了个人的嫌隙,成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共鸣的最好见证

鲁迅逝世后第十一天,郭沫若主动接过鲁迅未竟的事业,成为左翼文坛新的旗帜。

他在历史剧创作中延续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在学术研究中发扬鲁迅的治学精神。

昔日论敌的身影,反而成为指引自己前进的明灯。

这种转变不是妥协,而是民族危亡面前的价值重估,当文化血脉面临断绝之忧,个人的文艺观念之争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纵观二人从相争到相和的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最可贵的精神品质。

既能在承平时期保持独立思考、勇于争鸣,又能在危难之际超越分歧、共赴国难。



真正的文人相重,不是观点的完全一致,而是在分歧中依然保持对彼此人格与追求的尊重

争论时不失风骨,合作时不计前嫌。

在民族最需要的时候,鲁迅与郭沫若用行动证明,知识分子的笔墨从来不是为了个人恩怨而存在,而是要为这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写下共同的注脚。

而思想的火花终将汇聚成照亮民族前行的火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实地探访西贝线下门店,饭点高峰期没人就餐,多年老粉选择退卡

实地探访西贝线下门店,饭点高峰期没人就餐,多年老粉选择退卡

娱小北
2025-09-18 17:10:21
深圳核心区放开限购?官方辟谣

深圳核心区放开限购?官方辟谣

界面新闻
2025-09-19 20:10:27
善恶终有报,狂妄自大的“盲人”歌手杨光,终究付出了惨痛代价

善恶终有报,狂妄自大的“盲人”歌手杨光,终究付出了惨痛代价

萧嚉影视解说
2025-08-21 17:55:55
山东入室抢婴案宣判1死缓2无期,姜甲儒父亲:将抗诉,希望被告死刑立即执行

山东入室抢婴案宣判1死缓2无期,姜甲儒父亲:将抗诉,希望被告死刑立即执行

封面新闻
2025-09-19 18:37:04
67-62,辽宁队击败新疆队,三巨头合砍40分,崔万军拿下开门红!

67-62,辽宁队击败新疆队,三巨头合砍40分,崔万军拿下开门红!

体坛小快灵
2025-09-19 10:06:06
案例:湖南女护士被执行死刑,行刑时回头质问武警,让他当场崩溃

案例:湖南女护士被执行死刑,行刑时回头质问武警,让他当场崩溃

星宇共鸣
2025-09-17 17:58:03
在金正恩的治理下,去平壤高级饭店吃一碗冷面,需要花多少钱?

在金正恩的治理下,去平壤高级饭店吃一碗冷面,需要花多少钱?

明史专家
2025-09-17 19:49:48
北京电影家协会发布致歉声明

北京电影家协会发布致歉声明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09-19 13:23:43
上海大叔55岁未婚,住垃圾堆却要穿名牌,打开冰箱后才知啥叫生活

上海大叔55岁未婚,住垃圾堆却要穿名牌,打开冰箱后才知啥叫生活

寒士之言本尊
2025-09-08 23:20:45
赵睿离开新疆队!阿不都沙拉木终于说出心里话,说得很实在

赵睿离开新疆队!阿不都沙拉木终于说出心里话,说得很实在

球哥评球
2025-09-19 12:37:18
国内暂无解药!死亡率接近100%!医生开出4瓶白酒救湖北小伙一命

国内暂无解药!死亡率接近100%!医生开出4瓶白酒救湖北小伙一命

朗威游戏说
2025-09-16 11:49:08
这一次,西贝贾国龙一反常态,罗永浩的一句话,给了他最后的体面

这一次,西贝贾国龙一反常态,罗永浩的一句话,给了他最后的体面

小丸子的娱乐圈
2025-09-16 19:34:53
生态环境部发布会上提到广东这条河,督察助力黑臭河变生态河

生态环境部发布会上提到广东这条河,督察助力黑臭河变生态河

南方都市报
2025-09-19 14:53:14
枯草堆里的那个下午,藏着我们最炽热的青春

枯草堆里的那个下午,藏着我们最炽热的青春

青苹果sht
2025-09-18 05:50:02
短短7天!金发科技市值突破620亿!宇树科技将上市,金发会突破1000亿?

短短7天!金发科技市值突破620亿!宇树科技将上市,金发会突破1000亿?

新浪财经
2025-09-19 17:22:23
唏嘘!全红婵被体型反噬,博主:大概率半退役,陈芋汐未来天花板太高

唏嘘!全红婵被体型反噬,博主:大概率半退役,陈芋汐未来天花板太高

小椰的奶奶
2025-09-18 08:09:46
美国就算一动不动,中国20年也追不上?九三阅兵后,局势已被改写

美国就算一动不动,中国20年也追不上?九三阅兵后,局势已被改写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09-10 10:41:55
直击iPhone 17开售首日: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有黄牛加价500元收购Max 256G版本

直击iPhone 17开售首日: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有黄牛加价500元收购Max 256G版本

澎湃新闻
2025-09-19 09:46:27
王朔:越没本事的人越喜欢学人情世故,酒桌怎么敬酒,怎么发烟

王朔:越没本事的人越喜欢学人情世故,酒桌怎么敬酒,怎么发烟

清风拂心
2025-09-19 14:15:05
半夜雨大!海上“三台共舞”!最新预报:“桦加沙”或给上海带来明显降水,影响时段→

半夜雨大!海上“三台共舞”!最新预报:“桦加沙”或给上海带来明显降水,影响时段→

鲁中晨报
2025-09-19 15:33:10
2025-09-19 22:03:00
顾史 incentive-icons
顾史
多了解些历史,发现能看懂很多事
5610文章数 10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男子25万盖一栋三层楼房 房子还没建好成全村人"笑话"

头条要闻

男子25万盖一栋三层楼房 房子还没建好成全村人"笑话"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684亿大牛股,把孕妇逼到胎停?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教育
手机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2025上经贸主要生源来自哪些高中?

手机要闻

专访苹果高管:iPhone Air比之前所有iPhone都更耐用

本地新闻

大学生军训哪家强,广西申请“出战”!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卫星图像显示以军坦克集结加沙城周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