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2025级开学典礼教师代表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莉
以人的方式去爱,去创造
各位同学大家好:
祝贺大家来到北京师范大学,进入我们文院的大家庭。很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向大家表达对各位的欢迎 。
要说点什么呢 ?如果时光是一个转盘,各位将要开启生命中的北师大时间了,所以,建议同学们去校园打打卡,走一走,逛一逛,去了解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校园,虽然黄昏时会看到有乌鸦飞过,但也会有喜鹊和燕子,在四季的流转中,我们会看到郁金香、蔷薇、银杏树,也会看到向日葵和牡丹。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北师大每位同学都将要完成个人的蜕变 。
作为老师,也作为各位二十年前的学长,我有几句心得要和各位分享。第一句话:以人的方式爱这个世界。今年春节,我相信很多同学都看了《哪吒2》,暑假也看了《浪浪山小妖怪》。这两部电影都是影响我们生活的文化事件。而他们的背后都站着一部经典《西游记》。这些电影是对《西游记》的改写、改编。我相信,电影的编导们,都无数次阅读、领悟过《西游记》,他们对《西游记》是热爱的,是以人的方式去爱、去理解作品的。所以,才会将人的感受赋予哪吒、敖丙和小妖怪,电影讲的是哪吒的故事、讲的是妖怪的故事,但也是讲的今天的人、今天的生活,今天的年轻人的情感。这就是我要说的以人的方式去爱,而不是以人工智能的方式去爱。以人的方式去爱,也包括理解自己的身边人,和他人有情有义地相处,所以,要祝福各位同学,在北师大,培养自己爱的能力,学习爱,收获爱。
第二句话,以敬畏心,做挚爱事。25年前,研一开学的时候,我曾写信给朋友,沮丧地告诉他,周围同学都很厉害,而自己是只笨鸟。那位师长回复说,知道是笨鸟的人是有福的,因为至少它知道先飞。后来他又加了句话,哪里有什么天才,不过是因为热爱,多练了 101遍而已。很多年过去了,我越来越觉得这是金玉良言,越来越相信勤能补拙这个道理。
我们的王宁教授,是我非常尊敬的老师,关于她的采访中有一句话:“以敬畏心,做挚爱事。”我非常喜欢,特别想与大家共勉。其实,我们的启功先生、钟敬文先生、李何林先生、童庆炳先生、王富仁先生,也都是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人,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都成为了令人尊敬的大师。我一直认为,这些老先生身上的品质在于全身心热爱、沉潜于挚爱之事。做事情要专心致志,全身贯注,要有耐烦之心。今天的短视频,在教我们如何用十分钟看完《红楼梦》,五分钟可以读完《西游记》, 三分钟了解鲁迅。但是这怎么可能呢,书是需要领悟的,是需要心灵和情感去浸润的。我们读文献不只是要读观点,也要读逻辑、读细节、读文章里的意味深长,这需要人的品味,人的琢磨。我想说的是,在学业方面,要专注,要耐烦。时间是可以重塑一个人的。我们在哪里下功夫,时间就在哪里淬炼我们。
第三句话是,学习创造,学习独立思考。我们的校园里有鲁迅先生的半身像,每次走过,我都要停下来看看。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鲁迅先生曾经在北师大任教,他是我们的“大先生”。昨天我在课堂上还讲起,鲁迅的伟大在于,他创造了那么多人物,——当我们随时随地自嘲,我们有点阿 Q精神的时候;当我们对失恋的人说不要变成祥林嫂的时候,我们会意识到,鲁迅的伟大,在于他创造了那些无处不在的人。这些100年前的人们,一直在参与着我们的生活,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建构着我们对人的理解。
说到创造,必须说到语言。100年前,我们的语言里是没有女字旁“她”的。后来,是刘半农创造了这个字。从此之后,“她”不仅是一个新的汉字,伴随这个字的还有一种新的价值观,一种新的、对女性地位的理解和认识也相伴而来。正是在北师大校园里,成长起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代女作家庐隐、冯沅君、石评梅等等。在文学院四楼的宣传墙上,可以看到从北师大走出的许许多多作家们的名字,而且,我还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中国第一位在课堂上讲授女权主义理论的教授是李大钊先生,而第一代女作家们都是他的学生。鲁迅先生正是在我们的女高师附中,发表了他的著名演讲,《娜拉走后怎样》。所以,我们北师大文学院和北师大校园,有着如此丰富有创造性的时刻。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认识到这个传统,思考如何接续这个传统。
今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的重要性。新的词语在层出不穷,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被语言塑造。对于文学而言,写作者的创造就在于使一个普通的词语焕发光泽,红豆不只是红豆,明月不只是明月。枇杷树怎么能只是枇杷树?当我们想起“活着”,我们不仅仅在说“活着”;当我们说起“红高粱”不仅仅是在说“红高粱”……因为我们文学传统里的名诗、名句和名篇,我们身边的日常风景变成了情感寄托物,最终凝聚成了我们的民族情感共同体。优秀的文学作品有什么用?它会使风物变成我们记忆中的闪光;它有强大的能动性,会改变我们的所见、所知,改变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它所教会的,是我们如何有情有义地生活,去爱,去理解。去辨认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部分,这便是文学的创造,文学的光泽。
写作者,是给语言增魅的人,一位作家的创新,其实就是要创造新的语言表达。真正的写作是写下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真正的文学创作就是擦亮那些旧词语,跳出那些陈辞滥调。“从来如此,便对吗?”“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些最常见的汉字组合在一起后就会闪闪发光,这是属于文学的意义。
就在前几天,我重看了话剧《犀牛》。四周人人都变成了犀牛,只有主人公一个人发出了要坚持做人的呼喊。那个夜晚我深为感慨,久不能入眠。——有一些感受是需要被唤醒的,有一些感受是那些智能机器人和大数据永远无法给予的。我们要认清作为人的写作与作为AI写作的边界,要严守这个边界。莫言老师有一句话,叫做“不要被大风吹倒”,今天,要做一个不随风而动,不人云而云的人,何其重要。创造是创新语言,同时,创造也是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要有人的定力,人的坚守。
最后,我想把鲁迅在《随想录》中的一段话作为我今天发言的结尾。1918年,鲁迅写下了他对新青年的期许,他希望新青年们摆脱冷气,积极向上,要有行动力。这句话是这样说的: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不必等候炬火。”
和各位同学共勉,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