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抑制狨猴背外侧前额皮质第 46 区会削弱食欲动机并增强威胁反应性,其影响通过不对称的左半球通路介导。
背外侧前额皮质( dlPFC) 与注意力、抽象思维、工作记忆和抑制控制等高级过程有关。它也是难治性抑郁症非侵入性脑刺激的靶点。
先前的研究表明,dlPFC 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抑郁和共病焦虑症状,并调节胼胝体下扣带皮层 25 区的活动,该区域与治疗成功相关。大脑半球不对称已被观察到,左侧dlPFC的激活与抗抑郁反应相关,而右侧dlPFC的激活与抑制控制相关。虽然神经影像学研究进一步表明dlPFC参与了情绪调节,但其因果作用尚不明确。
在《科学》杂志发表的这项研究“灵长类背外侧前额叶 46 区功能障碍影响动机和焦虑”中,研究人员利用化学遗传学和药理学失活方法来研究狨猴的 dlPFC 46 区功能。
六只狨猴被用于评估动机和通路操纵的实验,而另一组七只狨猴被用于涉及脑内药物失活的半球不对称实验。
动机评估采用渐进比率任务,要求参与者对奶昔奖励的触摸屏反应不断升级;完成行为则通过蔗糖偏好测试进行测量。威胁反应则采用人类入侵者范式进行测试。
额外的操作包括使用手术植入的套管将药物注入连通区域,即32区、腹侧32区(A32v)和25区。氯胺酮通过全身给药或直接注入25区,以评估治疗相互作用。
在这六只动物的队列中,46区失活降低了渐进比率任务中的总体反应和获得的奖励,但并未改变蔗糖偏好。全身性氯胺酮和A25内氯胺酮输注可阻断动机缺陷。
通路特异性操作表明,背部 32 区 46 区终端的失活(而不是向 25 区直接投射的失活)会降低动机,而向 25 区输注氯胺酮可以逆转这种影响。46 区失活也会增加威胁反应性,其影响局限于向腹部 32 区投射。
另一组由七只狨猴组成的研究组被用于测试大脑半球不对称性。研究人员分别在46区单侧或双侧脑内注射了蝇蕈醇和巴氯芬。
左侧或双侧46区失活导致威胁反应评分升高,而右侧46区失活则无此影响。进一步的通路特异性实验证实,左侧A32v介导威胁反应增强,而左侧和双侧A32介导动机缺陷。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46区与32区和25区构成一个功能网络,共同调节积极和消极情绪相关行为。失活会导致快感缺乏样和焦虑样表型,这些表型由不同的通路介导:背侧32区负责动机,腹侧32区负责威胁反应。
氯胺酮通过 25 区的机制逆转了动机缺陷,这与将 dlPFC 刺激和胼胝体下扣带回活动与治疗反应联系起来的临床证据一致。
研究结果为情绪调节背后的不对称前额叶网络提供了因果证据,为难治性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机制上的见解。
文章来源:MEDICAL PRESS
论文来源:DOI :10.1126/science.adx414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