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天气炎热,申城连续二十多天高温,由上海中国画院、丰子恺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丰子恺艺术展也很热。这场从8月初开始在程十发美术馆举办的展览,每天上午自开馆伊始,美术馆就迎来大批参观的市民和游客。
本期的新闻晨报《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前往展览现场进行了探访,并采访了业内人士与市民朋友。
新闻晨报《上海会客厅》节目
丰子恺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国画家、文学家、教育家、翻译家、装帧设计家。对于这次丰子恺艺术展带来的参观热,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市民来说,丰子恺先生名头大,漫画又是家喻户晓,老少咸宜,加上目前又恰逢暑假。”
程十发美术馆外的展览海报
市民“星愿”在程十发美术馆做了近两年时间的志愿者。8月28日这天,她去美术馆M层的自习书画室做志愿者。
“星愿”告诉记者:“最近来看丰子恺展的市民不少,几个展厅的人流量特别高,早上10点钟我来馆的时候,已经有人在门口排队。特展给孩子们的暑假生活添加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美术馆更是市民避暑乘凉的好地方。”
图为 上午10点观众排队等候入馆
艺术评论家石建邦上周去程十发美术馆参观了展览,他的家人最近也去观展了。
石建邦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观感:“观众很多,大家安安静静地欣赏丰先生的美妙佳作,展览布置得也非常好,展陈精致。可以看得出,大多数人都喜欢这个展览,因为它不是属于那种所谓画家圈子的画展,很多人看了之后很感动,而且是年纪越大越容易感动,因为有了更多的人生感触。建议超过40岁的朋友,可以看看那些作品,很治愈的。”
展览现场正在参观的市民
在石建邦看来,丰子恺是一位超出普通意义上的画家。“丰先生个人的艺术修养非常全面,他是文学家、翻译家,对西洋画有一定了解,也有很高的音乐造诣。他年轻时留学日本,早年翻译过西洋现代绘画书籍,所以他的综合修养是非常高的。”
记者发现,和以往的展览相比,这次主办方对文创比较重视,一楼和二楼都有展览的相关文创出售,其中部分文创产品每天都需要补货,现场有三款丰子恺限定章,体验价28元送敲章本,记者买了一张冰箱贴。前不久,馆方还上新了一款《饮水思源》丰子恺纸扇。
二楼的文创区域,人头攒动
在二楼专门为展览设置的互动区域,坐得满满当当,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拼豆板块参与丰子恺作品里的人物、猫咪、蜻蜓……
展览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市民“吾爱吾岩”最近爱上了手工缝制,她穿上了自己制作的旗袍观展,与画中旗袍女子隔空对望。“手缝旗袍里的东方美,一针一线缝进旧时光,一襟一袖藏着东方韵。看先生画里的人间烟火,倒像从画中走出来赴一场跨时空的约,这穿越感太妙了!”市民“吾爱吾岩”说。
市民“吾爱吾岩”在展览现场合影
记者注意到,主办方这次专门为参观者制作了导览手册。翻开手册,可以发现展览分为“诗意之心”“赤子之心”“悲悯之心”和“爱国之心”四个板块,其中,“诗意之心”“赤子之心”板块在一楼展厅,“悲悯之心”“爱国之心”板块在二楼展厅。
展览现场正在参观的市民
作为这次展览总策划,上海中国画院党总支书记、主持工作副院长江鹏介绍,作为上海中国画院成立6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展览是上海中国画院和丰子恺研究会的第一次合作,也是上海地区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丰子恺书画艺术展。展览汇集了近200幅丰子恺先生的绘画作品、书法作品以及丰子恺先生曾经使用过的文房用品、手稿、书籍等珍贵文献资料,以此立体呈现丰子恺先生精彩的艺术人生。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广大观众能够更好地感知丰子恺先生的艺术魅力,让他们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丰子恺先生是上海中国画院首任院长
据介绍,上海中国画院于1956年筹建,1960年正式成立。画院成立之初,凝聚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半壁江山之力,名家辈出、群星璀璨。丰子恺先生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上海中国画院首任院长。丰子恺先生师从弘一法师,他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书法家、翻译家、散文家和音乐家。他的绘画作品天真烂漫,妙趣横生,画面亲切,温暖人心。他的书法作品质朴淡雅,古拙简约。丰子恺先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他的作品来自于人民,又回馈于人民,同时又得到了人民的认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体现了丰子恺先生对大自然、对平凡生活的无限热爱,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扎根于生活。丰子恺先生的书画艺术是艺术大众化和生活化的典范。
展览现场的展品
丰子恺的一位家人告诉记者:“丰先生去世至今五十年了,根据著作权保护年限,作品五十年后进入公版。丰先生的作品多,而喜爱丰先生作品的人更多。直到现在,还有不少新的发现,最近我找丰先生抗战时期的漫画,还找到了五十来幅《丰子恺全集》都没有收入的漫画。”
丰子恺与家人的书信往来
在二楼的展厅,有一组丰子恺与家人的书信往来。丰子恺先生的外孙女杨朝婴在看到记者发来的图片之后表示,这张图片是丰子恺致信幼子丰新枚的来信,从1959年到1975年间大约有180通。
展览现场的巨幅人物图片
1962年孩子们在襄阳公园看外公丰子恺画速写
展览现场的巨幅人物图片
1960年,丰子恺在辅导上海中国画院首批学员
展览现场有多张经过放大处理之后的巨幅图片,那么,这些图片背后有什么故事呢?杨朝婴告诉记者,一张图片是来源于1962年拍摄的老照片,反映的是孩子们在襄阳公园看外公丰子恺画速写的场景,老照片的左上角是杨朝婴,右上角为其弟弟杨子耘;另外一张图片的老照片拍摄于1960年,反映了丰子恺当年在辅导上海中国画院首批学员的场景。还有一些历史图像,留待感兴趣的朋友去现场一一探究。
按照计划,展览将于9月7日结束,目前没有延期计划。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可以抓紧最后一周的时间前往参观打卡!
“上海中国画院成立65周年系列·人生短 艺术长——丰子恺艺术展”:即日起至9月7日(周一馆休),开放时间为10:00—18:00(17:00停止入场),展览地点为程十发美术馆(虹桥路1398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