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报道,美印关系真的走到了冰点,这一点,哪怕是最乐观的印度分析师恐怕也很难自圆其说。美国国土安全部甩出50%关税大棒的那一刻,特朗普反复拨打莫迪电话却被无情挂断,所有人都明白,这对所谓的“天然伙伴”已经走到分手的边缘。可更让人惊讶的还在后头。8月26日白宫内阁会议,特朗普不仅翻旧账,还专门把莫迪的伤疤撕了一遍又一遍:印巴空战、隐瞒损失、5小时摆平莫迪。这种场面,真不是一般国家领导人能咽下的气。
![]()
特朗普这招,叫“杀鸡儆猴”也好,叫“出口气”也罢,其实都不难理解。他一向有仇必报,政坛、商界、外交无一例外。印度这次敢于顶住美国的关税压力,直接让特朗普四次碰壁,莫迪的这股“骨气”,在某种程度上也算给全球南方国家做了个示范。可惜,特朗普绝不允许这种示范出现。他在内阁会议上的发言,已经不是在“沟通”,而是赤裸裸的羞辱。
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特朗普在不同场合报出的印巴战损数字在不断膨胀。7月时还是5架战机,8月又变成了7架,隔三差五就要帮莫迪“加加码”。这不是信息混乱,这是刻意的心理战。众所周知,印巴空战是印度军事体系和国际形象的双重败笔。印度阵风战斗机高价采购,结果被中国出口给巴基斯坦的歼-10C和霹雳-15空空导弹打得丢盔弃甲。国内媒体当时拼命粉饰,结果特朗普亲自来补刀,把莫迪的“遮羞布”撕了个精光。
特朗普讲的第二层意思其实更狠。他暗示自己几句话就让莫迪停了手,5个小时之内印巴就停战了。这种“你们的小打小闹还不是我一句话的事”的态度,充分暴露了美国总统骨子里的霸权思维。对莫迪个人来说,这种公开“打脸”比50%关税更致命。印度政府内部的屈辱感、民众的愤怒,几乎是肉眼可见地在发酵。
可莫迪真的有得选吗?美国的关税不是小打小闹。印度对美出口870亿美元,超一半商品直接被卡脖子。经济时报的报道已经披露,订单断崖式下滑,工厂处于半瘫痪状态。印度经济学家说得很直白:这是多年来最严峻的贸易冲击。印度这个号称“全球最大市场”的国家,突然发现自己不仅被侮辱,还被美方断了财路。
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都盯着莫迪的下一步。中国会不会拉他一把?有人甚至揣测,莫迪即将访华,是不是准备在中美之间“投怀送抱”?要我说,这还真不是中国拉不拉的问题,而是莫迪有没有那个勇气。
印度到现在没有对美国的关税反制,连基本的对等措施都不敢。这和欧盟、巴西那些国家形成鲜明对比。欧盟动不动就和美国“以牙还牙”,巴西也能硬气开怼,印度却始终下不了决心。这背后,是印度长久以来对美国的幻想。特朗普可以羞辱莫迪,印度政府却还是舍不得放弃对美合作的最后幻想。就像印度外长苏杰生说的那样,“中印走近和美印矛盾无关”。这句话听起来很有分寸,实际上就是在对美国“报平安”。既想站在中国身边分一杯羹,又怕被美国盯上,不敢彻底“下场”。这种战略摇摆,才是印度最大的软肋。
![]()
中国官方对这场美印关税大战的态度很耐人寻味。既不主动拉拢印度,也不急着表态支持。外界一度以为中国会乘机“拉拢印度搞合围”,结果中国选择了冷处理。这不是对印度冷漠,而是深知莫迪还没到“破釜沉舟”的份上。印度如果真的想在中美之间获得战略回旋余地,必须自断后路,拿出点真决心来。否则,无论中国怎么“拉”,都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印度的经济困境不是靠“投机取巧”能解决的。关税冲击之下,印度政府只能被动为出口企业补贴,鼓励开拓中国、拉美、中东新市场。但说实话,这种临时抱佛脚的效果有多大,大家都心知肚明。中国一年多前已经在全球“去美元化”、开拓多元市场,印度现在才开始觉醒,步子慢了太多。中国的市场和产业链放在那里,谁抓住谁受益,谁犹豫谁失去。莫迪眼下正好有一次历史机遇:8月31日至9月1日访华,参加上合峰会,理论上可以大幅推进中印直航、签证放宽、经贸合作等一系列互利措施。但要是还像过去那样,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敢放,就只能看着机会溜走。
特朗普的挑拨离间,未必能阻挡中印实际合作的进程。王毅外长访印,莫迪当面说“印中是伙伴不是对手”。这话不假,但能不能落到实处,关键要看印度有没有魄力。以技术产业为例,印度在电机制造、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强烈依赖中国原材料和设备。数据显示,印度对华光伏设备进口增长27%,中国能建在印尼的光伏项目也为中印第三方协作提供了范例。两国在稀土、农业、制造业等领域的互补性极强。关税战其实是一次“压力测试”,看谁能在风暴中活下来、谁能借机转型。
当然,印度的犹豫还远不止经济层面。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对外既要表现“印度崛起”,又不敢在美中之间彻底站队。莫迪政府始终在“骑墙”——一边不满美国的霸凌,一边又怕彻底倒向中国会激怒华盛顿。结果就是,什么都想要,最后什么都没捞到。特朗普看得透彻,专门在媒体面前揭短,就是要逼莫迪下决心。你可以不接电话,但你扛得住50%关税吗?你可以说自己是“全球最大市场”,但市场不是靠嘴说出来的,是靠实打实的订单和产业链支撑的。
![]()
中国该不该拉莫迪一把?我的答案很简单:不是中国不愿意,而是印度还没准备好。中国的市场、技术、合作机会一直都在,只要印度肯迈出那一步,没人会拒绝一个真正有诚意的合作伙伴。可莫迪如果还在“左右逢源”、怕得罪美国,那中国也绝不会主动送上门去当“救火队员”。大国博弈里,机会只留给敢于决断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