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国产大飞机C919一经亮相,便收获了海量订单,订单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
然而,当订单数量远超当前产能之际,关于第二总装厂的选址问题迅速吸引了全国22个城市的积极参与竞标!
那么,为何像西安、南昌、成都这样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一线城市最终都未能胜出?这座备受瞩目的第二总装厂最终又落户何处?
![]()
揭晓的答案不仅揭示了地理区位的重要性,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中国高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
国际市场如何带动内在需求
C919自诞生之初便立志于走出国门,不局限于国内市场封闭发展!
![]()
其技术路径明确,通过全球采购实现高起点的技术集成,借助国际成熟技术快速搭建平台。
再以该平台为基础,推动国内供应链体系的全面升级。这种“先集成、后替代”的战略,成为项目快速推进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
以飞机的“心脏”——发动机为例,C919选择了国际成熟型号LEAP-1C,由CFM国际公司制造。
这款发动机单台推力可达129.98千牛,使飞机巡航速度轻松维持在0.785马赫。
这种选择显著提升了飞机的基础性能与经济性,使C919在2007年立项初期就具备了与波音737、空客A320系列竞争的实力。
![]()
其供应链体系更是遍布全球,汇聚了世界顶尖供应商的技术资源。
集成只是起点,真正的目标在于“牵引”。有了成熟平台支撑,国产发动机CJ-1000A项目得以稳步推进。
该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至2023年3月已进入飞行测试阶段,目标清晰、风险可控,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
为了获得国际市场的“通行证”,C919经历了极为严苛的测试流程,例如机头需承受1.8公斤物体以每秒108米速度撞击。
机翼结构必须在地面模拟极端气候和起降时的极端载荷,电子系统则要在高强度电磁干扰下证明其稳定性。
这些高标准的国际认证流程,如同一位严苛的教练,迫使国内配套企业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
![]()
最终的商业运营数据是最好的证明。自2023年5月28日从上海飞往北京的首班商业航班以来,C919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航班准点率高达97.24%,日均飞行时长超过8.12小时。
这些数据不仅验证了集成系统的可靠性,更为后续国产化替代提供了宝贵的验证平台与市场信心。
![]()
为何最终选址上海
当C919的订单总数轻松突破1500架大关时,一个现实问题摆在面前——产能已无法满足订单需求。
于是,建设第二总装厂的计划被提上日程,消息一出,全国22个城市迅速响应,争相争取这一“金凤凰”。
![]()
这场选址竞争,与其说是城市之间的“竞赛”,不如说是一次对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规律的深度检验。
在这场角逐中,陕西、四川、江西、江苏、辽宁等省份都表现得非常积极。
南昌曾是C919的试飞地点之一,拥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江西省方面也为此与商飞进行了多轮洽谈,但因一份产业园采购报告的意外曝光,优势逐渐减弱。
![]()
西安拥有深厚的军工航空产业基础和庞大的供应商网络,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但问题在于,西安的产业结构更偏向军用领域,与C919这类民用飞机的市场逻辑和适航标准存在一定差异。
早在2007年,西安就曾与上海争夺商飞总部,但最终未能成功。
![]()
成都同样具备一定实力,四川航空是ARJ21飞机的重要客户,城市在零部件设计和整机维修方面也有基础。
但评估结果显示,从“维修飞机”到“制造飞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沈阳作为商飞的供应商,其军用航空实力雄厚,但在民用航空领域仍显薄弱。
![]()
郑州则希望借助其强大的交通枢纽地位和物流优势争取机会,而太原、济南、重庆等城市则因产业方向不同,较早退出了竞争。
经过多轮筛选,第二总装厂最终于今年8月确定落户上海浦东临港。
![]()
这一结果虽出乎部分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现代高端制造业的竞争,早已超越单一成本或政策优势,转而依赖一个集人才、供应链、金融、经验于一体的“超级生态系统”。
其他城市未能胜出,并非实力不足,而是上海的优势是系统性、压倒性的。
![]()
首先,经验复用价值巨大。首个总装厂自2010年启动建设,历时五年建成,核心厂房长300米、宽100米,期间积累的宝贵经验与教训,成为无形资产。
基于这些经验,第二总装厂投资119.5亿元、占地33万平方米,启动过程自然更加高效顺畅。
其次,供应链密度是关键因素。长三角地区汇聚了大量航空配套企业,物理上的邻近性极大降低了物流和时间成本,形成了高效的“近场效应”。
![]()
上海市政府也计划到明年支持本地供应商数量达到150家,并引导700亿元投资来强化这一优势。
最后,高端人才的集中与洋山深水港等世界级基础设施,为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回顾C919的发展历程,它是中国通过构建强大产业引力场,实现高端制造业突破的缩影。
![]()
它起始于一个开放兼容的技术核心,使项目迅速站稳脚跟。
随后,这一核心固化于一个高度集聚的物理空间,为项目提供了最适宜的成长环境。
最终,它将通过市场的持续扩张释放全部潜力,这不仅是中国大飞机的成功,也为未来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套可借鉴的方法论。
![]()
结语
那么,C919第二总装厂落户上海,是否是当前最优选择?
未来中国大飞机产业的布局,应更注重“集中力量办大事”,还是“多地协同共进”?
这场选址背后的产业思考,或许比结果本身更具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与探讨。
![]()
参考资料:21世纪经济报道《中航西飞C919批产交付同步推进,C929能否成为新增长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