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植入支架后,最怕两件事:支架内长血栓和长期吃药引发出血。对于高龄、肾功能不全等高出血风险人群,这个矛盾更加尖锐。而一项名为PIONEER的临床研究,正在改变这种矛盾和焦虑。
![]()
中国研究突破:OCT技术揭示愈合真相
由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团队开展的PIONEER II OCT研究,采用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对75例高出血风险患者进行了精密观察。这种技术就像给血管做"胃镜",可以清晰看到支架表面的愈合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新型愈合导向支架植入后仅1个月,血管内膜覆盖率就达到83.8%,几乎接近完全愈合状态。这意味着支架表面很快被人体自身血管细胞覆盖,形成了天然屏障,大大降低了血栓形成风险。
吃药负担减半:1个月告别“双药枷锁”
这项突破对三类患者意义重大:
●老年患者:无需再为长期服药导致的出血风险而提心吊胆;
●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方案更加安全可控;
●需抗凝治疗患者:减少多药联用带来的复杂性和风险。
研究表明,基于这种“愈合导向”特性,高出血风险患者的双抗治疗时间有望从传统的3个月以上缩短至1个月,出血风险降低37%,同时还能保持相同的抗血栓效果,破解“越高危越难愈”的困境。
五年安心:血管拒绝“二次堵塞”
传统支架术后1年,由于血管内膜过度增生可能导致突然再狭窄,不得不二次手术。这种现象叫“晚期追赶”,发生率约2%-3%。PIONEER II OCT 2年随访数据显示:“愈合导向”心脏支架未出现“晚期追赶”现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晚期管腔丢失和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医生推荐它?
● 首先,专家表示:"这项研究的价值在于找到了平衡血栓与出血风险的新路径。通过加速血管自身修复,从根本上降低了患者对长期强效抗血小板治疗的依赖。"需要注意的是,缩短用药需医生综合评估,患者切勿自行调整方案。
● 其次,技术更懂“人性”:超薄支架梁(80μm,仅头发丝粗细)减少血管损伤;eG™底部涂层使支架贴壁更紧密,减少血流扰动引发血栓;PLAG完全可降解载药层避免慢性炎症—— 像为血管定制“隐形创可贴”。
● 再次,给生活“解绑”:缩短服药期=减少出血风险;加速愈合=早恢复晨练、旅行等日常乐趣。
● 最后,经得起国际检验:“愈合导向”心脏支架已获得欧盟CE认证,已获美国FDA附条件批准。
心脏支架不该是生命的枷锁,而应是通往自由的桥梁。当技术创新真正聚焦于人的需求时,医疗便有了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