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山微文明
文明 / 资讯 / 热点 …
![]()
![]()
![]()
![]()
![]()
![]()
![]()
![]()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至圣先师”。他不仅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基础,其家风也以“诗礼传家、仁德修身”为核心,深刻影响了中华千年来的传统家庭教育。
![]()
孔子极为重视家庭教育,尤其强调“诗”与“礼”的教化作用。有一次,孔子在家里独自站在庭中,儿子孔鲤迈着小步恭敬地走过时,被他喊住了,问他学过诗没有?孔鲤回答说还没有。因为那时候诸侯国之间主宾应答,以及上层社会交际场合的交谈,都要引上几句诗。孔子就教育儿子说,不学习诗是无法同人交谈的。于是,孔鲤就退回去认真地学习诗。隔了一段时间,孔鲤从院里过时又被孔子叫住了,问他学习礼了没有?孔鲤说还没有。孔子又教育说,不学习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于是,孔鲤就去学习礼。“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一训诫成为孔氏家族的核心家训,后世称为“过庭之训”。
孔子主张“修己以安人”,自身言行即为家风典范。他曾说:“吃粗粮,喝凉水,弯起胳膊当枕头睡大觉,快乐也就在其中了。不由正道而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如同过眼云烟一般。”他对弟子及子孙的教育,始终以“仁”为核心,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子孙世代恪守此道,如孔子嫡孙孔伋作《中庸》,进一步弘扬儒家修身思想。
![]()
孔子的家风通过子孙世代延续。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始于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终于民国时期(1935年),承袭了32代,近900年。历代衍圣公都在孔府里办公和生活,孔府的一景一品、一石一树,均受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泽被,以及为政以德的孔氏家风熏陶。
孔府内宅门照壁上有幅“戒贪图”,绘于明代,其用意非常明显,那就是借“犭贪”的丑恶形象作为家族正心修身的家训,以告诫子孙,切不可贪婪纵欲。孔府主人衍圣公请工匠绘制“戒贪图”时,还立下一个特殊的家规:每当衍圣公从内宅出来路过照壁时,跟班的差人必须高喊一声:“公爷过犭贪了!”表面上是出于礼仪向外通报衍圣公要出门,实则是提醒衍圣公到外面后,一定要以德为本,保持清廉俭朴的良好形象。
![]()
孔子的家风,强调教育、廉洁与道德修养。这一传统不仅塑造了孔氏家族的千年风范,更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正如《论语》所言:“德不孤,必有邻”,孔子的家风至今仍为世人提供精神指引。

稿件来源:福州妇联 综合编辑:仓山微文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