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直新闻报道,过去48小时,几乎所有关注中美、中西博弈的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香港特区政府和美国白宫。8月18日,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罕见高调发声,强烈反对澳大利亚和英国为两名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罪行的香港通缉犯提供庇护,政务司司长陈国基火速在24小时之内分别召见了澳大利亚、英国驻港总领事。与此同时,特区警方的通缉令已发往海外,锁定以“危害国家安全罪”逃亡的相关人员。就在同一时间,特朗普又一次在香港问题上“闯下大祸”,一番“力挺黎智英”“呼吁拯救乱港分子”的言论,直接把美西方对华遏制的“剧本”演给了全世界。
![]()
这场外交风暴的根本矛盾,其实远比表面看到的“通缉与庇护”复杂得多。美西方国家不是没见过法治,英国和澳大利亚更是以“成熟法治国家”自居,怎么一遇到涉港通缉令就视若无睹?真要讲法律,难道不该是“有罪必究、违法必惩”?但事实摆在那,西方每次拿涉港问题做文章,法治就成了可以随意解释的“弹性条款”。他们嘴上讲程序正义,行动上却把“政治庇护”当成对中国施压的常规工具。包庇通缉犯,其实是给华盛顿递投名状,也是给自己的外交加分,顺便给中国制造点麻烦。
这一次的局面,和以往有些不同。以往西方炒作涉港,更多停留在舆论战、议会声明和“人权报告”层面。这次澳大利亚、英国直接给通缉犯发放庇护,等于公然把“反中立场”写在外交公文上。24小时内,陈国基召见两国总领事,措辞强硬,态度坚决,香港特区政府的回应丝毫不含糊。陈国基直言,任何国家包庇罪犯,实际上是在践踏法治原则、违反法治精神,这会严重损害香港与两国的关系。你可以说,这是香港对外“亮剑”,也是中央对涉港事务的强力支撑。
港府的态度清晰明了。香港是法治社会,“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不是口号,而是执法底线。警方依法对境外潜逃的危害国家安全分子发出通缉令,是职责所在、程序正当。关于庇护者的人权、言论自由、政治立场,特区政府反复强调,所有拘捕与检控都基于事实与证据,针对的是具体犯罪行为,和个人思想、背景、观点无关。法庭独立审理、公开审讯、保障被告合法权益,是香港司法的底色。外界一再质疑“政治打压”,但连黎智英的律师都承认,他在狱中不仅得到了应有的治疗,还因为自己不愿与其他犯人接触,被安排了单间。事实摆在这,所谓“人权迫害”就是一场舆论秀。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这些盟友国家,为什么乐此不疲地炒作涉港议题?说白了,这就是美西方遏制中国的“惯用剧本”。每次对华遏制手段见效有限,涉港、人权、台湾牌就会轮番登场。只要美国对华战略基调不变,西方盟友就会不断“打中国牌”,用来刷自己的存在感和忠诚度。最近,欧盟借口中国援俄,对华企业加码制裁;美西方联合军演、官员窜台、议会声明……这一切的目标都很清楚,就是在中美博弈的关键节点,给中国添堵。
这一次的涉港庇护事件,其实是全球外交“合成表演”的一环。澳大利亚、英国出面庇护香港通缉犯,正是给美国递上“投名状”,表明自己在遏华阵营中的积极性。特朗普则在乱港分子黎智英问题上“添柴加火”,鼓动国际社会“拯救勇敢之人”,让涉港议题成为最新一轮中美谈判桌上的筹码。可真相不需要“自圆其说”,律师自己都承认问题根本不存在。谎言反复炒作,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涉港问题成了美西方舆论和外交的多功能工具箱,想用就用,用完就扔。
![]()
在美国的主导下,涉港问题几乎成了每轮中美谈判的必备“杂音”。三轮关税谈判刚有点起色,涉港、人权、台湾等话题就会被美西方拿出来“虚空造牌”,用来提升谈判要价、拖慢中国节奏。这种做法在国内也有市场,美国盟友们怕被特朗普政策反复无常“割席”,只能不断表态,不断加码,争当对华强硬的“排头兵”。美西方已经没多少能动摇中国的底牌,产业链、稀土、金融反制、市场份额,中国的主动权越来越强。炒作涉港议题,无非是制造谈判噪音,给自己壮胆。
特朗普最近的表现,堪称教科书级的“极限施压+虚空造牌”。一边高喊对华关税要提到200%,一边在香港问题上扮演“人权斗士”,试图用涉港话题提升中美谈判的筹码价值。可这种“虚空造牌”的效果有目共睹,过去三轮谈判,每次在美方“加码”后,达成的共识都比预期缩水。中国在国家利益上的立场没有任何松动迹象,涉港、关税、稀土、科技等关键领域,只要触及核心利益,中方回应都极为坚决。美方如果还指望用涉港问题“换”谈判突破,反而只会加剧中国的警惕和反制。
看得出来,涉港庇护事件和特朗普言论,其实是美西方“团体作战”的缩影。一边是英澳为通缉犯“保驾护航”,一边是美国用关税、人权、香港等多重议题制造谈判噪音。欧盟对华制裁、联合军演、窜访台湾、对华企业进行技术限制,都是同一套剧本。只不过,这套剧本在中国这里,已经越来越难奏效。中国已经不是二十年前那个在国际舆论场“被动挨打”的角色。无论是外交反制、经济反制,还是主动掌握关键资源,中国的应对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精准。港府24小时召见两国总领事,欧盟金融机构遭遇中方禁令,窜访台湾的官员被点名谴责,美西方的“组合拳”反而让中国的底气更足。
![]()
涉港问题还会不会继续被美西方炒作?答案毋庸置疑,只要中美战略对峙不结束,这张牌就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有一点已经很清楚,涉港议题的边际效应在快速递减。每一次“庇护”操作、每一次“人权报告”,都让中国对外部干预更加警觉、应对更加坚决。美西方想靠涉港问题制造谈判优势,最后只能自讨没趣。产业链、技术链、金融链的主导权,才是未来全球博弈的真正砝码。
24小时内中方召见两国总领事,是一次极具信号意义的强硬亮相。香港警方的通缉令发往海外,是对“法治双标”的有力反击。特朗普的涉港言论,再次暴露了美国利用人权、法治议题“虚空造牌”的老路。美西方国家应该明白,真正的谈判筹码,不在于谁能制造更多的噪音,而在于谁能掌控规则、稳定市场、引领技术。涉港问题只是旧戏重演,世界格局的博弈已经悄然切换赛道。谁能把握未来,谁才是真正赢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