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名溯源】
宁海有两个塘下村,黄坛镇的塘下村与西店镇香山的塘下村得名各有渊源。黄坛塘下村距黄坛东北不足 2 公里,处辛岭坑西侧,《宁海地名志》称其因地势低洼得名,但村民更认同另一段传说:康熙年间,有江西人在此凿建两口无水之塘(俗称 “旱塘”)谋夺风水,村落因位于 “旱塘” 下方而得名 “塘下”。
该村历史上曾与后沈村合并,老门牌标注 “后塘”,如今与魏家、沙栋、俞家等村合称 “五星村”。主居吕姓,传承着宁海独有的习俗 —— 年三十不谢年,这一异于寻常的传统,藏着一段关于 “吕娘娘” 的往事。而西店香山的塘下村,则因村西有大水塘、村落坐在其下方而得名,与黄坛塘下村形成 “同名异源” 的趣况。
![]()
【塘下吕娘娘】
谢年本是浙东年终重要习俗:腊月选吉日备供品,祭祀神明祖先以感恩庇佑、祈盼来年顺遂。但塘下村的吕姓族人,每年年底皆不举行谢年仪式,这源于一场关乎生死的救赎。
传说南宋年间,康王赵构为避金兵追击,逃至塘下村 “磨塘” 一带。当时村民吕金花正在晒场晒谷,见一陌生人慌张奔来求救,正是落难的康王。仓促间无处藏身,吕金花急中生智,让康王躲进晒谷用的 “脚箩”,自己则坐在倒扣的脚箩上,展开裙摆遮掩,看似寻常地继续劳作。
金兵追至,盘问是否见过陌生人。吕金花从容指向台州方向,称那人已往彼处逃窜。金兵信以为真,策马追去。未等康王走远,金兵却折返而来 —— 他们察觉 “一个人不可能连马也追不上”,断定是吕金花藏匿了康王,撂下狠话:“三日内不交人,屠尽全村!”
吕金花当机立断,让村民连夜逃难。三日后金兵再来,见村中空无一人,怒杀吕金花泄愤。这位女子以一己之命换得全村平安,牺牲之日恰是年三十。待村民逃难归来,已是大年初一,错过了谢年时辰。为纪念吕金花的义举,塘下村从此定下 “年三十不谢年” 的规矩,代代相传。
后来,吕金花被尊为 “吕娘娘”,其墓位于桥头村西金家岙峧头。据村中老人回忆,墓冢以精致石板砌筑,规模比普通坟墓大三四倍,60 岁以上村民多曾见过这座 “塘下娘娘坟”,可惜石板后来被移作公用,仅留遗址供人追念。
这类 “箩中藏康王” 的传说,在宁海西店至台州一带多有流传,情节虽略有差异,却都印证着民间对 “舍身护主” 义举的推崇。而塘下村的 “不谢年” 习俗,恰似一枚活态的印记,让吕金花的勇气与善良,在流转的岁月中铭记 —— 不谢年,不是遗忘传统,而是以最质朴的方式,把英雄的故事刻进了年节的肌理。
- End -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关注我们就是最大的支持@
对话主编请加微信:
□ 撰稿:水东居士
□ 排版:天姥老人
□ 审核:应可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