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疆之行(二)大漠风情
文|王蒙
新疆之神奇,首先蕴藏在这“疆”字中。不知是造物主的刻意安排,还是冥冥之中的巧合,“疆”字的构造,竟与新疆的地理形态惊人地契合。你看,右边三横,自上而下依次代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中间两个“田”字,恰似准噶尔与塔里木盆地——著名的“三山夹两盆”,在此呼啸而出!左边的“弓”,勾勒出曲折蜿蜒的西部边境线;左下角的“土”,则是兵团人在万古荒漠上开垦出的千里绿洲——一字一山河,一笔一乾坤,不可谓不神奇!
![]()
自幼受《冰山上的来客》《昆仑山上一棵草》等作品影响,我对新疆一直向往。但实地到此后,却因工作太忙无缘打卡名胜。好在,“我像一只飞来飞去的蝴蝶”,经常往返于五家渠、石河子与乌鲁木齐之间,沿途风景就是一道流动的巨幅画卷,可以一饱眼福。这三座城市,皆位于“疆”字右上的“田”之侧,即准噶尔盆地南缘。这片中国第二大盆地,面积相当于三个浙江省,却不及新疆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新疆之广袤,由此可见一斑。
车行戈壁,仿佛穿梭于时空的裂缝。一侧是沉睡千年的荒漠,砾石遍野,沙丘连绵;另一侧却是阡陌纵横,机声轰鸣、沃野热土。这里,既是蒙语“难生草木”的大戈壁(戈壁:蒙语意为难生草木的砾石荒漠),也是兵团人用血汗浇灌的塞北江南。五十年代开始,无数拓荒者以手锄肩挑,在这片不毛之地上开垦出万顷良田,铸就了北疆经济坚实的粮棉基础。
水,本是生命之源,在这年降水量不及蒸发量十分之一的戈壁绝境中,兵团人却创造了人间奇迹。他们用双手建起了石河子、五家渠、北屯等崭新城市,开垦出约100万公顷的大农场,让这片“难生草木之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就像生长于此的胡杨树,根系深扎地下十余米,傲对50℃酷暑与-40℃严寒,演绎着“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沙漠传奇。它,何尝不是兵团战士扎根荒原,初心不改之象征?
![]()
从小在人口稠密、屋舍俨然之地长大的我,也是个从未被人信任的菜鸟司机。可在这广袤的北疆大漠,我却意外收获了驾车驰骋的乐趣:这里,笔直的公路延伸至天际,视野开阔如连绵的足球场,路上罕见车辆行人;不必担忧会车、避让,偶尔偏离了方向,也能从容折返,道旁虽砾石嶙峋,大地却是一马平川。没有悬崖急转弯,没有桥梁与高架,唯有沉醉于风景变幻中,那一颗天地惟我独行的自由心在迎风翱翔!而停车,更是随心所欲;地广人稀之地,到处有足够倒腾的空地——似这般逍遥仙境,岂是在江南逼仄街巷中所能想象?
![]()
在北疆大地上驰骋。路边,小小的维、回、哈萨克族村庄一闪而过。我想起民谣《新疆18怪》:“敬酒歌声不外卖,结婚宴席无酒菜;夏日要把皮袄穿,风吹石头砸脑袋;鞭子底下谈恋爱,井底全部连起来;铁床摆在大门外,胶鞋套在皮靴外;姑娘出嫁把妹带,香甜瓜果吃不败;男人要把花帽戴,猪字不能随便带;吃的饼馕像锅盖,美玉泡酒酒更醇;汽车要比火车快,兵团姑娘不对外;大盘鸡里放皮带,古丝道上地名怪。”
民谣的意思是:维族男女不卖唱;宴席中,只吃肉不喝酒也没蔬菜;夏天日夜温差很大(有“抱着火炉吃西瓜”之说);戈壁滩的风,可以吹起石头(如著名风口阿勒泰的大风,就曾掀翻过火车);青年男女相恋,常用牧羊鞭甩恋人;维族的坎儿井,在地下是互相连通的;铁床放在门外是让人坐或躺的,相当于沙发的作用;胶鞋套在皮靴外,是用来保护靴子的;妹妹陪姐姐出嫁,是去作伴娘的;香甜瓜果可以一年吃到头;维族男人喜欢戴小花帽;维族人忌吃猪肉,也不能随意用猪作比喻;维族馕饼大得像锅盖;和田玉可以泡酒喝;新疆的火车,一般是站站停靠的慢车,还不如汽车速度快;兵团姑娘恋家,一般不嫁口外人;皮带,其实是一种宽面条。
最后一句“古丝道上地名怪”更有意思。我得着重解释: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其地名集中了多民族语言(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等)和自然环境影响。比如:塔克拉玛干,维语意为“进去出不来”,暗示环境险恶;喀什噶尔,“喀什”源自突厥语“玉石”或“绿洲”,“噶尔”有“土地”之意。地名混合了波斯、突厥语;巴音布鲁克,蒙语“富饶的泉水”,反映了游牧民族对水草的珍视; 博格达,蒙古语“神灵”“神圣”,丝路商旅视雪山为神山,地名带有自然崇拜色彩……如此等等,地名“怪”,却极富地域特色。
![]()
北疆的牛羊马驴骡,它们“渴饮天山融雪之水,饥食戈壁有机牧草”,故肉质鲜美无出其右;牧民手工制作的酸奶,淡黄浓稠,食后齿颊留香 ;当地人“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喝酒豪情,更是令人折服。周末,与小饭馆邂逅:烤马肉、烧驴肉、手抓饭、羊肉串、拌面……滋味何等撩人!有一次,一道菜名叫“49丸子”的大杂绘,让我百思而不解:丸子数量无缘49,馅料品种更不足49,此名缘何呢?直至老板笑而解惑:“因首创此菜之饭店,距离国道49公里啊!”哈,如此天马行空的命名,恰似北疆人不拘一格的豪放性情!
公路旁,不时有羊群啃吃棉花地里的残枝枯叶。那“咩咩”的叫声,是寂静大漠中最动人的韵律。说到棉花,我想起成语“南橘北枳”:古人以“枳橘之变”,比喻同一植物因水土差异而果实不同。而棉花,则有“南枳北橘”之分。江南棉花枝繁叶茂秆高,但棉桃并不多;北疆棉花叶疏枝稀秆矮,其棉桃却硕果累累。高达350-500公斤的亩产,轻松超过江南棉的数倍之多。这背后,是地膜滴灌技术与长达12-14小时日照,共同创造的农业神话;是新疆棉拥有世界顶级品质的关键因素!
![]()
北疆旅行,五至十月才是黄金时节:此时天池湖水清澈、群山环抱;雄伟的博格达主峰,冰川积雪银光皑皑,与湖水相映而成“天山明珠”;伊犁草原溪流花海、喀那斯秋色是“神的自留地”;那喀什古城,“活着的西域”;独库公路,“一天过四季”…… 七八月,各种瓜果闪亮登场:吐鲁番葡萄、阿克苏糖心苹果、哈密甜瓜,库尔勒香梨……还有原产西域的西红柿、番薯、胡萝卜、花生等,口味特别好。
然而,属于我的却是冬季;是零下20多度的清晨,推门可见“暴雪三六九,小雪天天有”的奇观;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是“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的浪漫;是屋外如入冰窑,室内温暖如春的截然相反;是从未看见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的疑惑——除了室外奇寒不宜嬉戏,还有下雪太频繁,物非稀而不贵之原因吧?
![]()
还有,当地民居窗户设计亦见智慧:双层玻璃间留半尺空隙,既能保暖御寒,又可当冰箱存放食物,真是环保又实惠。北疆空气干燥如天然烘箱,刚洗完的衣服挂阳台晾晒,会冻成硬梆梆的冰棍,但摊在室内沙发上,最多一小时便干燥如初;更有趣的是越冬的葡萄藤:农人将藤枝埋入半米深的泥土中,待春风吹拂时再请它重见天日。这般周而复始的种植智慧,实在令人惊叹……
北疆之美,不仅在于山川盆地的神奇和壮丽,更在于每一棵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里;在每一个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前行日子里!纵使行程的车轮终将驶离,来自西域的大漠风情早已在灵魂深处,为我播下了一片浓荫如画的绿洲!
2025.11.2.
- End -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关注我们就是最大的支持@
对话主编请加微信:
□ 图文:王蒙
□ 编排: 天姥老人
□ 审核:水东居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