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演出为高清展映,非真人演出!
故事发生在东北的某个乡村
生命的无意义曾经伴随着生活于此的人们
“生与死”的概念
主要集中在个人身体上
尤其是女性身体上
正如话剧《生死场》台词写的那样
“生老病死,没啥大不了的。生了就让他自己长大,长不大就算了......”
直到日寇的铁蹄开始践踏这片黑土地……
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
一场生死的悲歌,深沉宏大
既 波澜壮阔 又 平淡如水
从时代的夹缝中拨开层层雾霭
为生而死,向死而生
2025年8月30日
中国国家话剧院“CNT现场”高清展映季
话剧《生死场》
*点击上方海报即可购票
01
极具冲击力的舞台语言
编织成一曲民族精神的悲壮史诗
话剧《生死场》改编自萧红的同名小说,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田沁鑫编剧、导演,韩童生、倪大红、赵娟娟、任程伟、李琳、马书良、谢琳等担任主演。
故事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农民在日寇铁蹄蹂躏下悲惨的生活状态以及渐渐苏醒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情绪。
鲁迅先生曾在这部小说的序言中称,萧红对“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力透纸背”。为了舞台的可视性,田沁鑫对人物做了增删,并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适当运用插叙、倒叙、定格等电影手段,将小说中的散点事件增减或凝练,推动剧情发展。
当那片浸满血泪的东北黑土地在舞台上徐徐展开,话剧《生死场》以极具冲击力的舞台语言,将 "生的麻木" 与 "死的觉醒" 编织成一曲民族精神的悲壮史诗。
田沁鑫这样评价:“萧红的原小说注重‘向着民众的愚昧而写作’,而我们的话剧要强调的是民族非凡的韧性和生命里的顽强。对民族命运进行反思,找到华夏民族的生命精神,呼唤民族自省意识的复归。”
中国人为什么要站起来?为什么要与侵略者做斗争?这部改编自萧红同名小说的作品,不仅保留了原著对底层生命状态的描绘,更依托现代意识的舞台设计,让20世纪30年代的东北乡村成为叩击当代人灵魂的精神场域。舞台上那片虚实交织的黑土地,远不止是物理空间的还原;它更像一个承载民族精神的隐喻容器,在光影变幻间,无声诉说着生命的沉重与觉醒的伟力。
02
韩童生、倪大红等主演
实力演员同台飙戏
“生啊!就是老天爷和好了面,一屉顶一屉,来到世上蒸一蒸啊…死吧!就是你翻了白眼儿,蹬直了腿儿,到了阴间啥也别扯,整明白了?嗯哪。”
话剧继承了萧红小说原著的主要特色,强化了原著的风格,有着强烈东北乡土的朴拙、粗粝和蒙昧,不带任何修饰和美化,带着浓郁粗犷的乡土气息和北方民俗文化色彩。
老戏骨倪大红曾在采访中这样说道:“我太喜欢二里半这个人物了”。有人这样评价:“因为这个戏实在是太震撼了,所以忘不掉。”
《生死场》正是这样一个有着火和土性情的作品,火是因为激情,土是因为沉淀。同时剧中有大量摸爬滚打的形体表演,韩童生和倪大红在排练场上始终带着护膝,不遗余力。
谈到这部戏对自己的影响,在剧中饰演赵三的韩童生称,该剧是不能磨灭的戏剧生涯的里程碑,是一个非常有分量的戏剧。“在当时戏剧的环境下,这部戏是给我们这些热爱戏剧的演员来说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们知道戏剧是有希望的,是可以和观众们一起走得更远的。从那以后,我就坚定了终身不可能离开舞台的信念。”
自1999年首演以来,话剧《生死场》以其震撼的舞台力量、深刻的民族反思和先锋的美学探索,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此次国话“CNT现场”高清展映季,是话剧《生死场》1999年版高清修复影像首次公开亮相。
中国国家话剧院“CNT现场”高清展映季
话剧《生死场》
展映时间
2025年8月30日(周六)19:30
展映地点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演艺中心
音乐厅
展映票价
¥128/88/68
限时早鸟优惠
购买¥128可享受早鸟8折优惠
扫码购票
*演出时长:约100分钟(无中场休息)
*本场演出一人一座一票,6周岁以上(凭身份证),或1.2米以上儿童凭票入场,其他儿童谢绝入场;
*本场演出为高清展映,非真人演出!
*图文资料来源演出团方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责任编辑:生活君
▌素材来源: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
| 垃 | | 办理指南 | | 交规扣分标准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