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大湾区艺术节开讲!田沁鑫:希望艺术的血液为湾区城市助力

0
分享至

9月17日上午,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艺韵和鸣”艺术讲堂之《艺术生态与城市发展》在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举行。名家大咖就文艺创作、艺术节展与城市文化生态的互动关系展开深度对话,激荡艺术新思。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一级导演田沁鑫作主旨演讲,阐述艺术生态与城市发展之间相互滋养与共生共荣的动态关系。她指出,大湾区多元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地域文化,为艺术生态的涵养与交融打下坚实基础,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大湾区文化。展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艺术生态与城市发展前景广阔。



以下为田沁鑫《艺术生态与城市发展》主旨演讲内容——

“艺术生态与城市发展”的提法,客观而充满内涵。可以感受到两者之间的相互滋养与共生共荣的动态关系。正像老子在《道德经》里所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思想上的“相互依附、相辅相成”才会在境界上高度契合,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的“和合生相”高度契合,形成自然与整体、独特与和谐互为融通的“大湾区文化精神”。



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的广州,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既有千年商都的深厚底蕴,也有现代都市的澎湃活力。广州,始终以开放的姿态连接古今、和续中外。

1 艺术生态与城市精神

艺术生态是城市精神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璀璨结晶,不仅是情感与思想的表达,更是城市发展的血脉动力。城市是人类居住的“家园”,这个“家园”需要阳光滋养,永续灌溉。艺术,恰是城市最鲜明的文化水源,是城市健康的标识,是身份与认同。国际著名城市在艺术生态与城市精神方面,都有充分结合。例如意大利著名的“威尼斯双年展”,闻名于城市精神和文化品牌。威尼斯是温柔的水乡,双年展是艺术的展现,二者叠映生辉;如每年一度的英国“爱丁堡艺术节”,是苏格兰爱丁堡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为期近两个月的城市狂欢,吸引了世界艺术爱好者走进古堡连绵的独特城市,领略城市与艺术相加带来的双重快感和魅力;如北京的798艺术街区,这座由大厂厂房改造的艺术地标,充满了工业结构与现代艺术的魔力与诱惑,吸引了世界艺术家来到北京走进这座街区,在这里进行艺术梦想的放飞与实现。这些与国际城市相连的艺术品牌,标签化地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辨识度。



艺术生态是城市精神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培育城市生命制造的体验感,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精神获得感。城市也必须为此,涵盖艺术创作、文化设施、展览教育、宣传普及等一系列丰富多元的文化生态,及与之相配套的人才、机构等。只有这些要素彼此交织,才可以形成城市精神,城市才可以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城市的居住者才可以更具备文化自信。

2 城市形象与文旅品牌

希望艺术的血液可以流淌自如



回顾历史,诸多知名城市的闻名与发展,都彰显着艺术生态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像堪称艺术之都的美国纽约,拥有举世闻名的百老汇剧院区、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等艺术地标,吸引全球观众和艺术爱好者前来,由此城市集旅游,及游、行、娱、住于一体,带来相关产业的繁荣。艺术氛围激发着更多的艺术创作灵感,这种艺术生态的滋养,使纽约这座城市不断创新和发展,像骨骼与经络,通行无碍亦无痛,在金融、科技等领域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成为世界城市典范。

法国巴黎,也同样以艺术底蕴和艺术生态闻名于世,吸引全球游客。像卢浮宫、奥赛博物馆等。这些艺术殿堂珍藏着人类历史上的大量艺术瑰宝。再有涉猎现代艺术的“巴黎时装周”,更是推动着法国时尚产业的发展,引领全球时尚潮流,为巴黎赢得“时尚之都”美誉。艺术与时尚的新组融合,为巴黎再添新彩,让浪漫的巴黎,不断输入新的艺术血液和艺术空气,以城市为名,吸引大量艺术人才和商业投资,促进城市的再闻名和更全面的发展。

回到古老文明智慧的中国,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倡,及城市集群探索,可以明确艺术生态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这个目标,即是向着中国式现代化进发。大湾区涵盖两个特别行政区,及广东省的9个城市,面积达 5.6 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重大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实现国际视野看中国的重要转型,将实现“十五五”规划和2035年强国建设的重要落脚点和实践成绩。万众瞩目,希望艺术的血液可以流淌自如,为湾区城市助力。

3 艺术创作与城市活力

艺术生态与城市进步相互成就

近年来,在大湾区这片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土地上,艺术生态正以独特的姿态蓬勃发展,与城市的进步紧密相连,相互成就。

艺术创作方面,大湾区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广州大剧院自制音乐剧《雄狮少年》,聚焦千年“醒狮文化”和岭南风土人情。通过舞台画卷,展现平凡少年不懈追梦的故事。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将岭南文化与武术元素相结合,编排精彩,表演精湛,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上作品同时受到海内外观众的热情欢迎,为大湾区文化发展树立了典范。

大湾区的艺术设施也在蓬勃建设与完善,为艺术生态发展提供了支撑。广州大剧院作为广州的文化地标,由世界著名设计师扎哈·哈迪德和声学大师哈罗德·马歌尔爵士的联袂设计,获得“世界十大歌剧院”和“世界最壮观剧院”等国际赞誉。15年来,广州大剧院始终秉承以国际性、创新性、原创性、探索性为原则,以经典文艺创作、生产、制作为核心演出产品,在国内外艺术领域、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方面产生广泛声誉。诸多国内外顶级演出及精彩的艺术活动,有利于广州城市文化形象的国际传播,同时,为中国广州艺术发展提供了高端平台。

同样,香港的文化中心和西九龙戏曲中心、澳门的文化中心、银河综艺馆、美高梅剧院、银河G-Box等新老艺术场馆,也在各自城市的艺术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着艺术生态的繁荣。

4 人才培养与艺术生态

人才是艺术生态的核心要素



人才是艺术生态的核心要素,以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年度文化艺术盛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青年音乐周”为例,为音乐人才的培养、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大湾区的文化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以广州大剧院首届“戏聚星火·大湾区青年戏剧计划”,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戏剧,为粤港澳青年戏剧人搭建舞台,助力湾区戏剧发展。

再以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三季为例,与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文广旅体局联合打造,聚焦深圳民族企业发展、聚焦城市改革,共同讲好中国故事。10 位青年导演在70 余部报名作品中脱颖而出,今年5月在深圳进行规模性展演。同时同步启动 5 场 “大师课”系列活动,中国国家话剧院优秀演员孙红雷、田雨、陶虹等通过创作分享、技巧点拨,为青年创作者注入专业养分,推动戏剧艺术与城市发展深度共振。这是一次艺术人才的聚集,通过艺术感染力提升城市精神内核,艺术与城市二者相互赋能,才能更好地彰显文化创新与城市活力交融共生、蓬勃生长。

艺术生态对大湾区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多方面的。从经济角度而言,艺术产业已成为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湾区共11个城市,包括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这些城市就像是盛开的花朵,需要浇水和维护,使之更为绚烂,所以文化不可或缺。艺术生态的繁荣更是丰富大湾区城市文化的重要根基和内涵,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形象面貌的具体呈现。大湾区多元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地域文化,为艺术生态的涵养与交融打下坚实基础,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大湾区文化。增强了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利于吸引全球目光,形成独具魅力的璀璨城市明星,提升大湾区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

5 灵感源泉与科技创新

艺术思维为科技创新提供独特视角

艺术生态无疑也为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提供灵感源泉。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催生了新的艺术形式和创意产品。数字艺术、新媒体艺术等新兴艺术形式在大湾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城市人民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艺术思维也能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创新方法,促进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

6 未来发展与艺术合力

以艺术为桥、联通世界

以文化为翼、共创未来

展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艺术生态与城市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可以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整合粤港澳三地的艺术资源,形成更强大的艺术合力。推动艺术创新,鼓励艺术家们深入挖掘大湾区的文化内涵,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加强艺术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为艺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让大湾区的艺术走向世界,提升大湾区在全球艺术舞台上的地位。

期待本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能扎根广州独特的城市基因,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碰撞出更多创新创意的火花。这不仅能为广州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更能凝聚起大湾区的艺术合力,以艺术为桥、联通世界,以文化为翼、共创未来。

策划:王卫国 李阳

统筹:贺蓓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钟欣 蔡丽怡 李春花 刘益帆 实习生 余励

编辑:彭思敏 陈逸芬 蔡思思

视频:南都N视频记者 林经武 朱俊毅 杨杰 实习生 张莹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钟锐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南方都市报 incentive-icons
南方都市报
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
573551文章数 35848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