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周五好!
今年暑假,潇洒姐的女儿问问为儿童时间管理课程制作了新的「自律俱乐部」系列小课,目前已经更新到了第四季。
这四季小课的主题分别是《如何制定和完成目标》《专注力的秘密》《效率手册使用指南问问版》和《在比赛中成长》。
问问在小课中的表达直接简单,小朋友都可以理解,大人看了也会深受启发。
![]()
可以说,问问这一代孩子早早地就掌握了时间管理的秘密。
“这些小课的内容都是问问独立表达的,但在成长中我没有全盘正式的去和问问认真讲过时间管理(怕她抵触反弹),现在看应该是潜移默化中也都有了作用,问问开始探索自己的办法,终究也是自己探索出的办法最好用!”
作为时间管理专家,潇洒姐很早就意识到,时间管理这件事,不仅成人要学习如何去做,更会从童年时期起就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身为父母,更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早早播下习惯的种子。
本周潇洒专栏,就为大家带来潇洒姐的育儿思路分享——《好习惯养成器》,本文也被收录于《写下来的愿望更容易实现》第四篇章。
《好习惯养成器》
王潇
写本书的初衷是帮助每个读者成长,直到这一节,我意识到本书的意义会比我想象的更大。因为大部分读者也会像我一样,孕育自己的孩子。从生育那刻起,成长不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
我的女儿问问出生于2012年12月。第一次当妈的人都一样,育儿的每一天、每一件事都可能是在试错。孩子只能成长一次,我们永远无法知道重新来过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结果。如果我曾在某个时间换一种教育方式,她现在会有什么不同?但我知道,如果我现在换一种教育方式,她将来一定会不同。
所以我生下她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自己作为参考样本,努力回忆我自己童年的喜怒哀乐及其产生的原因,回忆我童年的哪些事对今天的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至少可以先在问问身上做好这些事。
第一个结论
我思考后的第一个惊人结论——在童年时期养成的习惯,给一个人的一生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如果以时间为坐标横轴,每天的习惯好坏程度作为纵轴,对时间轴进行积分,最终的面积结果就是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总量,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一点点习惯上的小差距,在岁月的作用下,造成的面积差距是如此巨大。
我特别认同教育界的一句话:
播种动机,可以改变行为;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可以培育人格;
播种人格,可以掌握命运。
所以我在育儿上的一个深刻认知是:我要帮助女儿问问播种终身受益的习惯。
在问问5岁的时候,我认为时机成熟了,为趁早月度计划表格设计了习惯跟踪表格,叫作“HABIT TRACKER”。这个表格颜色活泼、纸张大而厚,被贴在我家门上。表的左侧栏目写着问问每天要做的事,右侧对应日期,每天在做完的事项后打钩。打钩这个动作一定要由她亲手完成,我希望在她5岁的时候,就将完成的满足感深深地印刻在人生的最初记忆里。
![]()
有了这样每月一张的HABIT TRACKER,问问就获得了可视的人生时间坐标横轴,纵轴上的项目将积累出她兴趣与能力的主要组织方向。这些项目需要我来参与引导和选择。当时间积累到一定程度,比如说以1年为单位,我就可以通过比对问问打钩过的项目的总时间和问问整体能力提升变化的结果,来了解她的天赋和发展方向。
当然,为了示范和参与,我也在HABIT TRACKER上做任务打钩,而且每天诚实讲解我做了什么、做了多久,然后兴奋地宣布打钩这件事,让问问看到我以此为乐、为此自豪。我很高兴的是,问问从一开始就喜欢打钩,这里面也许有遗传的原因,但我相信,时间长了,“时间看得见”这个概念对孩子来说,会比在我们成年人身上体现得更深刻。
第二个结论
对于女孩,破除性别的限制,就是破除了她更多选择的限制。
在有了HABIT TRACKER之后,你应该挑选什么样的项目来进入孩子的日常呢?
我特别感谢我爸妈的一点,就是从小他们并没对我提过类似“女孩子做这个工作太累”“女孩子找个安稳的工作就可以”“女孩子要早点儿结婚”这样的要求,为长大后的我节省了很多破除自我性别障碍的成本。
在意识到这点之后,我和问问之间的交流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在问问3岁时,她回家告诉我:“男孩子是要穿蓝色衣服的,不穿裙子,女孩子是要穿粉色衣服的,女孩子穿裙子。”我就很认真地告诉她:“问问,男孩子和女孩子,都可以穿所有颜色的衣服,只要自己喜欢穿,男孩子也可以穿裙子。”在这个谈话之后,问问会开始告诉我她早上要穿黑色衣服上幼儿园,在那之前,她是一个爱穿粉红色衣服的小女孩。我之前以为她天性喜欢粉红色,后来才明白她是受到了这类传播的影响,她认为自己是小女孩,应该穿粉红色。我内心暗暗对这种影响表示震惊,想起波伏娃的那句话:“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
所以在选择问问的习惯培养和学习的项目时,我的第一个出发点是去除性别障碍。女孩子不是只适合学习绘画、跳舞、弹琴,不是一定喜欢玩娃娃、过家家,她也可以喜欢玩恐龙、星球和机器人,只要她是人类的一员,就可以学一切人类可能感兴趣的东西。
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将体育锻炼和参与比赛作为日常习惯来培养,这是一生的巨大财富。我在上小学的时候身体柔软,上中学以后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成为一名体育爱好者。这些基础与体能的提升带给我的自信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因此我将跆拳道、游泳、足球项目都拿给问问选择,她一旦选了我就鼓励她参加,让她体验这些体育活动带给她的快乐,让这些快乐写入她童年的记忆里。
第三个结论
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并体验做选择和做决定的感觉。
在问问的HABIT TRACKER表格上,最左侧的任务选项不是由我来做全部的决定,问问也要参与其中。当我回忆自己的小时候,我还能记起我自己做决定时的快乐和被父母强制选择时的痛苦。每当问问选好一个项目时,我会再追问她一句:“你决定了吗?这是你选的哦?”直到问问回答:“我决定了。”
我希望未来的问问在做各种重要选择时,内心也会浮现出“我决定了”这句话,懂得它代表的意义。只有当她意识到是自己在做选择而不是别人为她做选择时,才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真的是重要的人生时刻。
还有,我发现,我无法避免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个人好恶加入问问的训责引导之中。我发现,一些我认为不在目标内的事情,问问也许会认为是重要的和每天应该完成的。比如问问为自己设立的任务包括每天学习辨认节奏卡。从我的角度来看,这项技能和学习时间可有可无,但是问问自己很重视,每天完成后会非常快乐地打钩。
关于快乐,人们的定义各不相同。所以,放手让孩子来定义什么是快乐。我只能定义我的快乐,不应该干预别人的快乐。人生的真谛就是发现属于自己的快乐,然后追求它。
第四个结论
父母最擅长引导孩子的领域,恰恰是自己擅长的领域。
问问的HABIT TRACKER左侧项目里,有弹钢琴、学习节奏卡、学字母、学数字、绘画、讲故事、游泳等。当然,所有这些日常项目都是为了培养她从微小积累的习惯,我希望问问能从中发现自己的天赋或兴趣。我本人完全没有音乐天赋,面对钢琴一筹莫展,需要钢琴老师上门来教学。问问参加了周末画画班,她特别喜欢去上课。但她最喜欢我和她一边交流一边绘画,成果也最显著。我认为问问已经在画画中体验到了心流时间,这种体验是贯穿一生的财富。
我因此还思考了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才是绝对既无保留又能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的一对一教育。过去我们常说子承父业,看似老生常谈,却是效率最高的教育模式。父母最擅长引导孩子的领域,恰恰是自己擅长的领域。无论父母是不是有着“这行太苦了,孩子可不要和我干同一行”的想法,大概率上都有让孩子在此领域显著高于平均水平的能力。这种一技之长的幼功给孩子带来的自信和胜任感,可以在未来延续很久。所以我要将我擅长的绘画多教给她一些,她也必定会进步得更快,这与对绘画的兴趣和掌握的画画技能在以后是否可以用来谋生、是否会辛苦、学艺术要花多少钱,都没有什么关系。
第五个结论
必须投入地和孩子一起玩,不能敷衍。
我和叶先生的HABIT TRACKER左侧还有一项,叫作“陪问问”。
父母必须言传身教当榜样,希望孩子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想让孩子成为的人,自己要先成为。这已经是真理了,不需赘述。但是一直当孩子的行为准绳,时刻注重其规矩、成绩和礼貌,那真是太压抑了,这些是我关于童年的不好回忆。轮到我做父母的时候,我认为父母除了是教育者,还要是孩子成长的参与者和体验者。而且在我有了问问以后,更是发现大人只是生得比较早、经历比较多,在看待世界的格局上,并不比孩子更优越。跟随孩子的目光重新打量,大人世界司空见惯的美丑、好坏、阶层高低都会被重组,和孩子一起参与和体验,对大人也是有益的。
很多时候我们说要陪孩子,如果不能投入地陪伴,都是假陪,孩子也知道你在假陪。所以一起玩的时候,你要首先代入幼童时期的自己。对她来说,孩子此刻正在玩的游戏就像你正在办的大事一样重要,因此无论你觉得游戏多幼稚,都应尽量进入自己小时候玩游戏的状态——沉浸到游戏中。
我会和问问用心地去捏一个橡皮泥,搭一组积木,在这个过程中一起编一个我们幻想的人物故事。我基本上每次都用尽全力,玩到我们都要一起呵护那个橡皮泥和积木房子,怕弄坏了作品,因为我们一致认为我们的作品很宝贵。在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是真正的好朋友,经历同样的故事,有同样的审美,互相懂得、心灵相通。
第六个结论
保持情绪稳定,让情绪稳定成为一个习惯。
其实,作为父母,我们还可以在HABIT TRACKER的左侧默默地加上一个项目。
就是一个字——稳。
我回忆起我的小时候,我家每逢大事都有“静气”,每逢小事也有“静气”。但是我爸太严厉,这样不好,我会觉得我爸对我一直不满意,导致我在家行动不舒展、不自如。后来我创业了,这个“静气”继承下来就成了正面品质,所以我决定沿用,但要改成轻松舒展的版本。
让孩子认为父母具有不惊慌、不爱着急、不压抑、不生气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所有事情都讲究氛围,家里更是。遇到事情,要为孩子示范出一种遇事先面对后解决的反应惯性:“这个事情不是大事,让我想想怎么回事儿,我找到办法了。”
当孩子发脾气和失去耐心的时候,你的应对措施也很重要,因为你家的主流沟通基调会奠定她未来与别人沟通的基调。父母也是人,实在控制不住的时候,去HABITTRACKER看一眼——稳。训练有意收敛惊慌、积极思考对策的习惯,能够有助于一个人保持表面平静,有助于成长为未来的领导者和决策者。
不过这个领导者和决策者是针对我自己的意愿而言的,我对问问的未来并没有非常具体的期待,我当然希望她一上来就能获得生而为人的尊严与自由,能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当然,第一,这不现实;第二,这取决于我的能力对她的支撑和保护,这个能力目标又反过来决定了我首先应是一个情绪稳定并能控制局面的人。
可见,每一个孩子,包括曾经的我和现在的问问,对原生家庭都没得选。原生家庭是注定的,我们会从这里出发,带着好的或者不好的影响。在自己的成长中,甚至到下一代的成长中,我们才有机会去修正这一切。
重要的是,我们在每一天、每一点上都有意去修正,渐渐接近目标。播种动机,可以改变行为;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培育人格;播种人格,可以掌握命运。
点击预约潇洒姐8月直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