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8月28日夜里,齐齐哈尔城外俄军的炮火把夜空染得通红,城里面,寿山正面临这辈子最煎熬的选择:是听从朝廷"停战议和"的命令,还是用这一身血肉,为东北的山河做最后一点抗争?
历史上总有一些让人颇感意外的事件,寿山作为袁崇焕的七世孙,最后选了吞金、饮弹,用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晚清政府殉道,为家国河山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然而寿山之死不是这场战争的句号,而是晚清边疆悲剧的缩影,当17万沙俄大军踏破东北边境时,一位将军的孤军奋战,照出的是曾经天朝上国在那个时代的无力。
![]()
山雨欲来风满楼
19世纪末的东北,早就成了沙俄眼里的一块肥肉。1858年的《瑷珲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让沙俄抢走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他们还不满足。
1896年《中俄密约》签了之后,沙俄借着修中东铁路的名义,把铁路线变成了插进东北的一把刀,沿线驻军、设警察,一步一步往前挪。
![]()
奉命于危难之间,寿山就是在这危急关头接了黑龙江将军的差事。他出身将门,父亲富明阿当过吉林将军,他也很明白沙俄的野心:"俄国人把铁路当命根子,其实是想靠这个控制咱们东三省!"
可当时的清廷太弱了,这也让他处处为难,满打满算,黑龙江的驻军才三万多人,炮是老掉牙的旧家伙,粮饷也凑不齐。
![]()
南边吉林将军长顺、盛京将军增祺总怕"惹毛了俄国人",不肯一起作战。更让人窝火的是,沙俄还把他加固边防的事,污蔑成"想在江北重新搞影响力"的挑衅。果然强盗的道理,从来都不需要正义来遮掩。
![]()
硬着头皮也要打
1900年7月,沙俄"保护铁路"的谎话彻底露了馅。十万俄军分六路扑向东北,头一个打的就是瑷珲要塞。
此时守将凤翔手下只有三千清军,他们手中拿着土炮长矛,对抗的是四十门重炮和上万俄军。
![]()
凤翔部第一次打退俄军后,沙俄竟把气撒在老百姓身上。于是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的七千多手无寸铁的百姓,被赶到黑龙江里杀害,江水红了七天都没褪下去。这种没有底线的行为在三十七年后的金陵城,另外一群野蛮人也曾经犯下如此恶劣行径,只可惜至今没有正面的道歉回应。
寿山听说这事以后,气得"眼睛都要瞪裂了",一边派船去救幸存者,一边让凤翔渡江反击。
![]()
清军夜里偷袭过俄营,打死了几百敌人,可装备和人数实在是差得太远,寿山一方终究没法扭转局面。
8月4日,瑷珲城被攻破,凤翔带着剩下的人死守北大岭,身上中了好几枪,还挥着刀喊"谁后退就斩了谁!"直到血流干了才倒下。
凤翔部折损后,齐齐哈尔也暴露在俄军的炮口下。无奈下的寿山最后想试试外交途径,他派程德全去跟俄国人谈判,严肃地说"我们愿意保证商民安全"。可俄军根本不当回事:"谈判?等我们进了城再说!"
![]()
更要命的是,清廷的投降政策像副枷锁框住了寿山,老太太为了平息八国联军的火气,连着发旨意让东北停战。
一边是俄军的炮火,一边是朝廷的严令,寿山对着天叹道:"打也不是,守也不是,只能以死报国了!"
![]()
将军之死
1900年8月28日,俄军到了齐齐哈尔城下,要求寿山亲自去见他们。寿山心里清楚,去受降就是辱国,他先吞了金自尽没死成,就让儿子开枪。
儿子手发抖,打在了寿山右臂上,他又让家将连开三枪,才在棺材里断了气。遗书只有八个字:"勿杀黎庶,以保民安"。
![]()
可悲的是寿山的死并没有叫醒朝廷的骨气。清廷反倒以"惹恼俄国人"为由,革了他的职,直到1906年才追封"忠愍";可沙俄在秘密报告里承认:"寿山死了,反倒拖慢了我们占领的计划"。
更让人唏嘘的是,他殉国前一直主张的"开荒实边"(让百姓迁过去种地,巩固边防),1904年竟被清廷实施推行了,只是那时候的东北,已经成了日俄打仗的残酷战场了。
![]()
寿山和凤翔的牺牲,终究没能挡住沙俄的动作。要不是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输了,这片黑土地说不定真就换了主人。
但寿山等人的抗争,还是扯掉了侵略者的假面具。所谓"护路"其实是想吞并,所谓"谈判"不过是用武力压人。
![]()
寿山最终的选择,是武将对"军队败了就去死"这老规矩的极致坚守,可也是整个体制都垮了的时候,个人血性最后的一点光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