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抵兰州,回乱未息,他问一独眼老兵,老兵只哼三字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左宗棠的马靴踩在兰州总督府冰冷的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回响。

他对著面前毕恭毕敬的兰州提督马桂,语气听不出喜怒。“马提督,黑风寨一役,我军新败,损兵折将。你说,是本帅的湘军太弱,还是那乱匪太强?”

马桂的脸上堆著恰到好处的惶恐与谄媚,腰弯得像一张满弓。“大帅息怒!非是湘军不勇,实乃西北地势诡谲,贼寇狡诈如狐,我等绿营兵与其周旋多年,亦是……亦是屡屡吃亏啊!”

左宗棠的视线从马桂油滑的脸上移开,落在堂下一个角落。那里站著一个衣甲破烂的独眼老兵,像根被风沙侵蚀了千百年的木桩。

“你,叫什么名字?” 左宗棠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大堂都静了下来。

老兵浑浊的独眼抬了抬,似乎才意识到这位钦差大臣在问自己。他嘶哑地开口,声音像两块石头在摩擦:“魏铁牛。”

“好,魏铁牛。”左宗棠手指沙盘,“本帅再问你,若要破金积堡之围,断贼寇粮道,该当如何?”

魏铁牛的独眼扫过满堂将官脸上的讥讽与不屑,他没有走向沙盘,只是伸出三根黑乎乎的手指,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



01

同治七年,冬。

黄河冰封,朔风如刀。

左宗棠的帅驾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缓缓驶入兰州城门。

城墙上的“兰州”二字,在风沙的打磨下已显得斑驳不清,如同大清在这片土地上摇摇欲坠的权威。

没有百姓夹道欢迎,街道两旁只有紧闭的门户和偶尔从门缝里投来的、夹杂着恐惧与麻木的目光。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合了牲畜粪便、劣质煤灰和绝望的气息。

城头上站岗的绿营兵丁,三三两两地靠着墙垛,身上的号衣褪色发白,手中的长矛斜搭在肩上,眼神涣散,与其说是在守城,不如说是在等待下一次开饭。

兰州提督马桂,率领着一众本地将官在城门口迎接。

马桂是个身形臃肿的胖子,满脸横肉,一套崭新的提督官服穿在他身上,显得格外扎眼。

他一见到左宗棠下轿,立刻满脸堆笑地迎了上去,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卑职兰州提督马桂,恭迎大帅!大帅千里迢迢,驾临陇右,实乃我等之幸,陇上百姓之幸啊!”

他身后的将官们也跟着跪倒一片,口称“恭迎大帅”,声音却参差不齐,透着一股有气无力的敷衍。

左宗棠身披一件厚重的狐裘大氅,花白的胡须在寒风中微微颤动。

他年近六十,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扫过眼前这群神态各异的将官。

“马提督请起,诸位将军都请起吧。”他的声音沉稳,带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国难当头,不必拘泥这些虚礼。”

他扶起马桂,目光却越过他的肩膀,望向这座死气沉沉的城池深处。

他知道,真正的战场,不在城外,或许就在这城中,就在眼前这些人的心里。

接风宴设在总督府的花厅,菜肴丰盛,酒香四溢,与城中的萧条景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左宗棠端坐主位,面沉似水,几乎没怎么动筷子。

马桂举着酒杯,满面红光地站起来。“大帅,您有所不知,这西北的回乱,与中原的捻匪、发匪大不相同。”

“哦?有何不同?”左宗棠淡淡地问道。

“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熟悉每一条山沟,每一片戈壁。骑术精湛,来去如风。”马桂说得唾沫横飞,“他们白天为民,晚上为匪,根本分不清谁是良善,谁是贼寇。”

“我军前几任统帅,不是不想进剿,实乃是……有心无力啊!”他重重叹了口气,“此地山高皇帝远,粮草转运艰难,朝廷拨下的军饷,运到兰州,十成里能剩下五成就算不错了。”

他这番话,明着是在诉苦,暗地里却是在给左宗棠下绊子。

第一,敌人很强,我们打不过是正常的,你别指望能速胜。第二,条件很苦,后勤跟不上,你带来的湘军也得趴下。第三,暗示军饷不足,是在为自己这些年拥兵自重、虚耗粮饷的行为开脱。

左宗棠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在面上的茶叶,没有接话。

他身边的幕僚刘典,一个精瘦的中年文士,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宴席上的其他绿营将官,则纷纷附和。“马提督所言极是啊!那些贼匪,狡猾得很!”“是啊,大帅,这西北的仗,不能用中原的老法子打。”

整个花厅里,充斥着一股颓废和消极的气氛。

他们不是在商议如何平乱,而是在告诉左宗棠,这乱,平不了。

左宗棠将茶杯重重地放在桌上,发出“嗑”的一声轻响。

喧闹的花厅瞬间安静下来。

“诸位的意思,本帅明白了。”左宗棠缓缓开口,目光如电,扫过每一个人,“就是说,这兰州城,只能围困,打不得;贼匪,只能看着,剿不得。”

“本帅奉皇命而来,督办陕甘军务,不是来兰州城里听各位说书的。”

“明日起,本帅要亲自巡视城防、军营、武备库、粮仓。所有账册、兵员名单,一并送到帅府!”

他站起身,拂袖而去,留下满堂目瞪口呆的将官和一脸尴尬的马桂。

风从门外灌进来,吹得桌上的烛火一阵摇曳。

马桂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看着左宗棠离去的背影,眼神逐渐变得阴冷。

一个副将凑到他身边,低声说道:“提督大人,这位左大人,看来是个不好伺候的主啊。”

马桂冷笑一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过江的猛龙,到了我这浑水里,也得盘着。他想动我们的饭碗?哼,走着瞧。”



02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

左宗棠便在亲兵的护卫下,开始了他的巡视。

马桂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脸上依然挂着恭顺的笑容,只是眼底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他们首先登上了城墙。

寒风刺骨,左宗棠用手抚摸着斑驳的墙砖,上面布满了刀砍箭凿的痕迹。

“马提督,这城墙多久没有修葺过了?”

马桂立刻答道:“回大帅,年年都在修。只是……风沙太大,您瞧,刚修好没多久,就又被吹得不成样子了。”

左宗棠没有戳破他的谎言,只是指了指墙垛后一个蜷缩着睡觉的兵士。“那又是为何?”

“许是……许是夜里巡逻,太过辛苦了。”马桂的额头渗出了一层细汗。

左宗棠走过去,踢了踢那个兵士。

兵士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到一群将官围着自己,吓得一个激灵跳了起来,手中的长矛“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那长矛的矛头,已经锈迹斑斑,矛杆上甚至还有裂纹。

左宗棠的脸色愈发阴沉。

接着,他们去了武备库。

库门一打开,一股浓重的霉味和铁锈味扑面而来。

架子上堆放的火枪,大多蒙着厚厚的灰尘,枪管里黑乎乎的,有些甚至能看到蛛网。

左宗棠随手拿起一把,拉了拉枪栓,纹丝不动,显然是锈死了。

“这就是你们用来对抗贼匪骑兵的火器?”左宗棠的声音冷得像冰。

马桂的冷汗已经流到了脖子里。“大帅,这些……这些是备用的。精良的火器,都……都在前线的弟兄们手里。”

“是吗?”左宗棠冷笑,“那就去军营看看。”

兰州的绿营大营,与其说是军营,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贫民窟。

营帐破旧不堪,寒风从缝隙里呼呼地灌进去。

兵士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赌博、晒太阳,一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

看到左宗棠一行人进来,他们只是懒洋洋地瞥了一眼,连站起来的意思都没有。

整个军营,弥漫着一股腐烂、绝望的气息。

左宗棠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这不是一支军队,这是一群穿着号坎的叫花子。

用这样的人去平乱,无异于驱羊入虎口。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马桂他们如此消极,因为他们手里根本无兵可用。

或者说,他们从未想过要用这些兵。

这些兵只是他们用来向朝廷伸手要钱、维持自己地位的筹码。

就在左宗棠心头怒火翻腾之时,他的视线被角落里的一个身影吸引了。

那是一个马厩的角落,肮脏而昏暗。

一个身材瘦削、脸上有一道狰狞刀疤的独眼老兵,正蹲在地上。

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无所事事,也没有畏惧地看着这群将官。

他只是专心致志地做着自己的事。

他用一块捡来的破瓦片,一遍又一遍,极有耐心地磨着自己那把早已卷了刃的腰刀。

“滋啦……滋啦……”

刺耳的摩擦声,在这死寂的军营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的动作很慢,很稳,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

他的眼神,没有畏惧,没有谄媚,甚至没有希望,只有一种近乎麻木的专注。

仿佛磨刀这件事,就是他活着的全部意义。

马桂顺着左宗棠的目光看过去,不屑地撇了撇嘴。“大帅,一个没了眼珠子的老兵痞罢了,叫魏铁牛,脑子有点不正常,您别在意。”

左宗棠没有说话,只是深深地看了那个独眼老兵一眼。

在这片腐烂的沼泽里,这块顽固的石头,让他看到了一丝不一样的东西。

巡视的最后一站是粮仓。

马桂呈上的账册写得清清楚楚,库存米粮五十万石。

可当粮仓大门打开,左宗棠抓起一把米时,他的手攥得咯咯作响。

米粒中,掺杂着大量的沙土和糠麸,甚至还有已经发黑霉变的陈米。

“马桂!”左宗棠终于无法再抑制自己的怒火,“这就是你给本帅看的五十万石军粮?!”

“这就是你给守城将士吃的东西?!”

马桂“噗通”一声再次跪下,声泪俱下。“大帅明鉴!卑职冤枉啊!朝廷拨下的粮食,千里迢迢运到兰州,路上损耗巨大,加上……加上本地奸商囤积居奇,卑职也是……也是没办法啊!”

他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左宗棠气得浑身发抖,他指着马桂,嘴唇哆嗦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知道,再追究下去,也只会得到更多的谎言和借口。

这张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不是他一朝一夕就能捅破的。

他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了粮仓,身后的亲兵甚至能听到他牙齿咬得咯咯作响的声音。

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刀,却砍在了一团棉花上,有力无处使。

这就是西北的钝刀之痛。

它磨损的不是刀锋,而是持刀人的心。



03

回到总督府,左宗棠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整整一天。

他对着巨大的西北舆图,彻夜不眠。

他知道,不能再指望马桂和他的绿营兵。

想要打破僵局,必须主动出击,用一场胜利来树立自己的威信,也提振一下早已跌入谷底的士气。

他将目光锁定在了一百里外的一处乱匪据点——黑风寨。

根据情报,黑风寨地势险要,是乱匪骚扰兰州周边的一个重要前哨,寨中约有五百匪徒。

左宗棠的计划很简单:出奇制胜。

他打算动用自己带来的两千湘军精锐,由熟悉地形的绿营兵做向导,连夜奔袭,在天亮之前,一举端掉黑风寨。

这是一个典型的、教科书式的突袭战术。

第二天的军事会议上,他将这个计划抛了出来。

“诸位请看,”左宗棠指着沙盘上的黑风寨模型,“此地易守难攻,贼寇必定心防松懈。我意,今夜子时,派我湘军两千,由绿营向导带路,奔袭此地,务求一战而定!”

话音刚落,马桂立刻站了出来。

“大帅,万万不可!”他一脸“忠心耿耿”地劝谏道。

“为何不可?”左宗棠冷冷地盯着他。

“大帅有所不知,那黑风寨三面环山,只有一条狭窄的山路可以通行。我部曾数次围剿,都被他们居高临下击退,损失惨重啊!”

“而且,”马桂加重了语气,“夜间在戈壁和山区行军,极易迷失方向。向导之说,看似稳妥,可万一……万一向导也看不清路,岂不是将我大军陷于险地?”

他说得“合情合理”,句句都是在为大军的安全“着想”。

左宗棠心中冷笑,他知道马桂的潜台词:我的地盘,你别想轻易插手立功。

“不必多言,本帅心意已决。”左宗棠一挥手,不容置疑地说道,“此战,以我湘军为主攻,你部只需派出五十名最熟悉地形的老兵担任向导即可。”

他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马桂也不好再反对。

“既然大帅决心已下,卑职自当遵命。”他躬身领命,眼底却闪过一丝诡异的光芒。

当天夜里,子时。

两千名装备精良的湘军将士,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出城。

带队的是左宗棠的爱将,总兵张曜。

队伍的最前方,是马桂派来的那五十名绿营“向导”。

他们在黑暗中策马狂奔,风声在耳边呼啸,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要为新帅打一个漂亮的开门红。

出发前,左宗棠再三叮嘱张曜,务必在黎明前发起攻击。

可事情的发展,却完全偏离了轨道。

那群绿营向导,带着大军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像没头的苍蝇一样,绕起了圈子。

他们一会儿说走错了岔路,一会儿说天太黑辨不清星辰。

张曜心中焦急万分,却又无可奈何,毕竟他是外来人,对地形一无所知。

等他们磕磕绊绊,终于找到黑风寨的时候,东方的天空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预想中的奇袭,变成了一次大张旗鼓的强攻。

更让他们心惊的是,黑风寨里,安静得可怕。

张曜派人小心翼翼地摸进寨子,才发现里面早已是人去寨空。

“不好!中计了!”张曜顿时感到一股寒气从背脊升起。

就在此时,寨子后方的山谷中,突然响起了震天的喊杀声。

无数乱匪骑兵,如同从地底下钻出来一般,从四面八方包抄过来。

原来,乱匪早已得到消息,不仅撤走了寨中的人,还设下了埋伏。

湘军奔波了一夜,人困马乏,又失去了地利,瞬间陷入了重围。

这一战,打得极其惨烈。

湘军将士虽然骁勇,终究寡不敌众,在付出了数百人伤亡的代价后,才勉强杀出重围,狼狈地撤回兰州。

左宗棠入主兰州的第一战,以惨败告终。

消息传回城中,全军震动。

马桂等人虽然表面上唉声叹气,但眉眼间那幸灾乐祸的神色,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帅府之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左宗棠独自站在那副巨大的舆图前,久久不语。

他知道,问题不出在他的战术,不出在湘军的战斗力。

问题出在“人”。

这些绿营向导,不是“迷路”了,他们是故意的。

马桂不是在“协助”,他是在“掣肘”,甚至是在“通敌”。

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在这片土地上,他是一个被孤立的“外人”。

他精心绘制的作战蓝图,在现实面前,不过是一张废纸。



04

黑风寨之败,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左宗棠的脸上。

帅府里的将官幕僚们,一个个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喘。

他们提出的各种建议,不是陈词滥调,就是隔靴搔痒,没有一个能切中要害。

左宗棠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孤独和烦躁。

他将所有人都赶了出去,独自一人在书房里来回踱步。

窗外的风沙拍打着窗棂,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在嘲笑他的无能。

深夜,他突然做了一个决定。

他换上了一身普通的士兵服饰,只带了两名亲兵,悄悄地离开了总督府。

他要去兵营,去那个腐烂的、绝望的地方,再去看看。

他觉得,答案或许不在帅府的地图上,而在那些活生生的人身上。

深夜的军营,比白天更加死寂。

只有巡逻兵丁有气无力的脚步声,和远处传来的几声犬吠。

左宗棠凭着白天的记忆,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那个肮脏的马厩。

借着昏暗的马灯光,他又看到了那个独眼老兵,魏铁牛。

魏铁牛没有睡觉。

他正蹲在自己那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旁边。

那匹马老得毛都掉光了,身上全是伤疤,看起来随时都会倒下。

魏铁牛从怀里掏出一个黑乎乎的馍馍,这是他今天的口粮。

他小心翼翼地把馍馍掰成两半。

一半,他自己小口小口地啃着,眼神依然是那样的麻木。

另一半,他却用手搓碎了,一点一点地,喂到老马的嘴边。

老马亲昵地用头蹭着他的肩膀,发出满足的嘶鸣。

在这样一个连人都吃不饱的地方,他却愿意把口粮分给一匹行将就木的战马。

左宗棠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心中某个地方被触动了。

他走上前去。

“咳。”他轻轻地咳了一声。

魏铁牛像是受惊的野兽,猛地回过头,独眼中射出警惕的光芒。

当他看清来人只是一个普通士兵打扮的“同袍”时,又松懈下来,继续低头喂马,懒得搭理。

“老哥,问你个事。”左宗棠也蹲了下来,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

魏铁牛头也不抬。

“黑风寨打了败仗,你知道吗?”

魏铁牛的动作停顿了一下,算是回答。

“你觉得,是为什么败的?”左宗棠盯着他的侧脸。

魏铁牛终于抬起了头,浑浊的独眼打量了一下左宗棠。

他似乎从这个“普通士兵”的身上,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质。

他沉默了半晌,喉咙里发出嘶哑的、像是被沙子磨过的声音。

“官不知兵。”

他顿了顿,又说。“兵不知官。”

他转过头,指了指天上昏暗的月亮,又指了指脚下冰冷的土地。

“不知天,不知地。”

最后,他吐出了结论,像是在说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焉能不败?”

说完这几句话,他便不再开口,仿佛耗尽了所有的力气,继续专心致志地喂他的马。

短短的四句话,十六个字。

却像十六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左宗棠的心上。

官不知兵——他这个大帅,确实不知道底下的兵是什么样子,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兵不知官——底下的兵,也确实不知道他这个大帅的意图,只当他是又一个来镀金的过客。

不知天——不懂西北诡谲多变的气候。

不知地——不熟戈壁山川的复杂地形。

这四句话,直白粗鄙,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黑风寨之败的全部根源。

比帅府里那些幕僚们引经据典的长篇大论,要深刻百倍。

左宗棠愣在原地,反复咀嚼着这几句话,只觉得茅塞顿开。

他一直以来思考的,都是战术、兵法、权谋。

而这个独眼老兵告诉他的,却是最原始、最根本的生存法则。

他没有动怒,反而对眼前这个衣衫褴褛的老兵,生出了一丝敬意。

他知道,他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你叫魏铁牛,是吗?”左宗棠站起身,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魏铁牛没有回答,只是轻轻抚摸着老马的鬃毛。

左宗棠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转身离开了马厩。

他来时心中充满了迷茫和烦躁,回去时,脚步却变得异常坚定。

他知道,明天要做什么了。



05

第二天,总督府大堂。

气氛庄严肃穆。

左宗棠端坐帅位,马桂等一众兰州将官分列两侧。

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疑惑,不知道这位新帅今天又要唱哪一出。

昨天吃了败仗,今天不追查责任,反而一大早把所有人都叫来,实在是奇怪。

“传魏铁牛上堂。”左宗棠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堂里回荡。

“魏铁牛?”

将官们面面相觑,都在搜索这个陌生的名字。

马桂想起来了,这不就是昨天大帅在军营里盯着看的那个独眼龙老兵痞吗?

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心想:这是要杀鸡儆猴了。拿一个不长眼的老兵痞开刀,来立他新败之后的威风。

片刻之后,魏铁牛被两名亲兵“押”了上来。

他还是那身破烂的号衣,脸也没洗,头发乱糟糟的,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酸臭味。

他走进这富丽堂皇的大堂,就像一只土狗闯进了皇宫,显得格格不入。

他浑浊的独眼扫视了一圈,没有丝毫的胆怯,只是麻木地站在堂中央。

将官们都用一种看好戏的眼神看着他,等着他被军法处置。

左宗棠却出人意料地站了起来,亲自走下了帅位。

他走到魏铁牛面前,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左宗棠指着堂中央那巨大的、描绘着整个陕甘地形的沙盘,沉声问道:“魏铁牛,你来看。”

“如今,回乱主力盘踞金积堡一带,与我大军对峙。其城池坚固,非一日可下。”

“贼寇时常派出精锐骑兵,游弋于千里粮道之上,袭扰我军补给。我若大军强攻金积堡,旷日持久,军心必乱,恐生兵变。”

“我若分兵清剿四处骚扰的贼寇骑兵,则兵力分散,正中其下怀。”

左宗棠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魏铁牛的脸上。

“此局,进退两难。你,告诉本帅,何解?”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一个堂堂的钦差大臣,两江总督,竟然向一个底层的大头兵问计?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马桂几乎要笑出声来,他觉得左宗棠肯定是打了败仗,气糊涂了。

魏铁牛没有去看那精细复杂的沙盘。

对他来说,那上面标注的山川河流,不过是一些没有生命的线条和土堆。

他真正的地图,刻在他的脑子里,刻在他那道刀疤上。

他浑浊的独眼缓缓地扫过堂上每一位将官的脸,看到了他们眼神中的轻蔑、嘲讽和不可思议。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左宗棠那张充满了期待和焦灼的脸上。

他沉默着,像是在思考,又像是在犹豫。

大堂里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这个疯狂的场景。

终于,魏铁牛伸出了他那只因为常年拉马缰而变得粗糙变形、黑乎乎的手。

他没有去指沙盘上的任何一个地方。

他只是在干燥的空气中,做了一个虚劈的手势,像是在砍断什么东西。

然后,他张开了干裂的嘴唇,从牙缝里,一个字一个字地,低沉地哼了出来。

那声音不大,却像三记重锤,狠狠地砸在寂静的大堂里,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左宗棠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在了原地...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