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大邑安仁古镇华公馆里,11支乡村队伍唱红了半边天。
这是四川省第五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成都大邑赛区现场。主题叫“四川‘乡’当潮”,主办单位列了一长串:县委宣传部、文体旅局、农业农村局、团县委。
协办的还有融媒体中心和各镇街道,架势不小。上午9点半,悦来镇的《欢天喜地庆丰收》舞蹈一开场,场子就热了。西岭镇合唱团张嘴唱《背二哥》,国家级非遗西岭山歌直往人耳朵里钻。
新场镇乐队弹原创《新场》,古镇的青石板、老茶馆全在调子里晃。鹤鸣镇更绝,“农具超模”扛着犁耙、背着竹篓,走T台比城里模特还带劲。
晋原街道大合唱《回望大邑》,老辈人听着直抹眼——过去的穷山沟,如今真变样了。台下游客挤得密匝匝,肖女士举着手机录个不停:“比看明星演唱会还带劲!”11个节目演完,晋原街道抱走一等奖,新场、青霞拿了二等奖。
“《新场》写的是咱镇的景、咱镇的人,得奖了,咱腰板更硬!
”新场乐队队长胡静笑出了褶子。不止大邑热闹,前两个月宜宾珙县13个乡镇“打擂台”,岳池13支队伍“拼创意”,东兴区把文明实践和演出揉一块儿。珙泉镇靠肉兔、蚕桑产业故事拿了冠军,岳池花园镇用方言小品逗得观众直拍腿。
“土节目为啥能火?
”有观众边鼓掌边琢磨——地里长出来的故事,最扎心。
西岭山歌是老辈人传了几辈子的调,新场古镇的歌是年轻人现写的词,老和新拧成一股绳。主办方说了,还要挖更多乡村故事、找更多文化能人,让乡村文化“活”起来、生活“潮”起来、产业“火”起来。有人犯嘀咕:节目火了,能引得来游客、带得动买卖不?
看珙县,去年竞演后,冠军乡镇的文旅收入涨了两成;岳池的小品上了短视频,带动周边农家乐订单翻番。
“乡土文化不是老古董,是活的传家宝。”有村支书说得实在,“农民站上舞台,文化才能扎根田野。
”过几天,大邑的优秀节目要冲市级了,大邑的山、大邑的水,要唱给更多人听。想知道哪些节目能突围?点个关注,后续动态不迷路。
注:文中活动细节以官方发布为准,个人观感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