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镇振兴村的食用菌产业还只是破土而出的新芽,如今已枝繁叶茂,结出累累硕果。这座近郊村庄,正以“蘑菇速度”刷新着乡村振兴的答卷——从试验田到规模化生产,从单一品种到多元拓展,一把把“致富伞”撑起了村民的希望,更撑起了产业升级的广阔天地。
科技赋能,小蘑菇种出“新花样”。振兴村的产业版图正在快速扩张。眼下,一千平方米的双孢菇温室已进入出菇倒计时,预计九月下旬将带着泥土的芬芳走进市场;十万袋平菇菌种正在紧锣密鼓地装袋灭菌中,十月初入驻温室后,将于十一月为市民餐桌增添“幸福滋味”。更令人振奋的是,巴西菇、双孢菇试种成功,3500平方米的种植区整装待发,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可稳定供应市场;而新引进的松茸品种也已悄然埋入试验田,一旦试种成功,将为产业再添“高端引擎”。“从‘有没有’到‘优不优’,我们正用科技打通产业链的每一环。”振兴村书记语气中难掩自豪。
规模升级,打造“全年不打烊”蘑菇工厂。产业活力的背后,是硬件实力的飞跃。新一轮建设热潮中,振兴村计划投入700万元,新建九栋温室、十七栋配套设施及现代化育菌车间,彻底打破季节性生产瓶颈,实现“四季出菇、全年供应”。预计年内首批扩建完成后,年产量将新增42吨,村集体收入将大幅增加。村党支部书记杜立民算了一笔账:“过去闲置的温室如今成了‘聚宝盆’,村民既能拿租金,又能学技术,家门口就业的岗位明年将突破300个。”
从“单打独斗”到“链式发展”,振兴村以一颗小蘑菇撬动了资源盘活、人才集聚、品牌增值的“大棋局”。正如村民笑言:“以前看天吃饭,现在‘蘑’力无限!”未来,这里还将探索深加工、农旅融合等新路径,让菌香飘得更远——毕竟,乡村振兴的故事,永远在“生长”的路上。(王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