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近年来,淮北这座曾以煤炭为血脉的工业城市,正以文化为引擎,走出一条“文旅融合赋能产业转型”之路。
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淮北共接待游客180.2万人次,游客花费1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和13.4%。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正让淮北实现“工业锈带”向“文旅秀带”、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的蝶变。
以文兴业 锈带新生
“既能了解淮北的工业历史,又能欣赏炫酷的机械艺术表演,淮北真的越来越潮了!”市民张攀的赞叹,道出了淮北工业遗产转型的活力。作为昔日全国重要煤炭基地,淮北留存的斑驳厂房与老旧设备承载着城市记忆,当地以“保护性开发、产业化运营”路径,让工业遗存“开口说话”。
始建于1969年的淮北发电厂,曾是安徽最大火力发电厂,2018年关停后于2023年由建投文旅集团改造升级。冰冷机械零件化作艺术装置,老旧厂房变创客空间,转型后的老电厂1969文化街区成“可触可感可体验”的文旅地标。其中,工业博物馆由机组厂房改造而来,3537件展品搭配声光电、VR技术复原井下场景;紧邻的“夔牛天街”融合《山海经》IP,打造集商业、研学于一体的文商旅综合体,配套亲子乐园形成特色集群。
以文兴旅 运河流韵
10月1日晚,濉溪古城《运河千灯夜》夜游项目惊艳亮相,灯光勾勒的漕运商船与古建轮廓交相辉映,该项目以大运河文化为主线,实景演绎再现繁华。
1999年,作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隋唐大运河淮北柳孜遗址重见天日。多年来,淮北市持续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三篇文章,打造特色鲜明、环境优美、保护完好的大运河遗产淮北段景观带,让运河文化旅游“火”起来。
以文铸魂 薪火相传
近年来,淮北激活红色文旅动能,不断提升红色文旅影响力。双堆集烈士陵园、临涣文昌宫、韩村小李家入选“国家建党百年百条红色旅游线路”。濉溪县入选安徽省十佳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入选安徽省二十佳馆校共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推出纪录片《决胜淮海》、原创歌剧《向前》、淮北梆子戏《永远的嫁衣》等红色演艺剧目,举办多届小李家红色旅游季、临涣古镇红色文化旅游节等红色旅游节事活动,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文化人 小城大爱
中央政法委10月9日在京发布2025年第二、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令人瞩目的是,安徽淮北小伙宋士佳光荣上榜。今年7月,他在救起落水的张某一家后,因体力不支不幸牺牲。宋士佳的事迹正是淮北“好人之城”的生动缩影——全市18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人均占比稳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在文旅复苏的大背景下,淮北正用浓浓的“人情味”打造独特的“城市名片”。淮北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很多游客来淮北旅游后,都说淮北人特别热情,这让我们内心充满自豪。”“中国好人”谢现雷说。为烈士寻亲的周杨、活跃在基层矛盾调解一线的王士宏……当一座城市将“爱”融入发展基因,吸引游客的将不仅是风景,更是这座城市的温度与情怀。
文化是底蕴,更是资源。淮北的实践证明,文化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竞争力。淮北通过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构建区域协同、业态多样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擦亮“煤美与共、湖上淮北”的金字招牌,展现出崭新的城市形象。(陈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