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专家组突击检查化州农污治理现场。两天走访多个乡镇,设施运行情况成为焦点。
![]()
管网铺设不达标被当场点名。
部分村庄存在污水横流现象,臭味问题仍未根治。村民满意度调查结果低于预期。
专家组强调"三基本"是硬指标。看不到污水、闻不到臭味、听不到怨言必须同步达标。
化州目前治理率64.83%,距离全覆盖还有差距。资源化利用成最大争议点。
农田消纳标准难统一,雨季溢流风险被反复提及。有村民反映"治标不治本"。
治理资金缺口达千万级。
4203个自然村仅完成2725个,后续工程面临资金压力。雨季施工延误让进度雪上加霜。
云平台审核暴露数据失真。线上申报与实地核查存在20%误差率,部分镇街存在虚报嫌疑。
这个要不得啊要不得。典型案例触动神经。宝圩镇某村处理设施成摆设,管网接户率不足30%。
村民直言"检查完就停运"。
![]()
省标执行遇地方阻力。粤环函〔2025〕26号文件在基层落实打折扣,部分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旱季将至考验治理成效。
未来三个月降水量锐减,处理设施负荷将骤增。化州分局紧急部署排查工作。
村民参与度不足埋隐患。60%满意率红线难突破,部分村庄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现象。
这事得好好琢磨。
治理技术路线待优化。专家组建议分类施策:城郊村接入管网、分散村资源化利用、过渡带村建设小型设施。回头看机制亟待建立。
有村民反映"检查时运转、走后停摆",长效监管存在盲区。你说这叫什么事?数据打架暴露管理漏洞。
云平台显示完工的45个村,实地核查达标率仅82%。水分得挤挤了。化州模式能否推广存疑。
虽然建立三级评估体系,但人力物力投入过大,可持续性受质疑。雨季倒灌风险被低估。三丫江流域部分管网存在设计缺陷,暴雨可能导致污水回流。
得抓紧整改咯。村民自治缺位成短板。多数村庄未建立收费机制,后期运维资金无保障。
这问题不解决要坏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