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槽三刀,一个喜欢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吉林白城市白城运河一河段铺设地砖的新闻,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
网友拍摄视频显示,河道底部铺满了灰色"工"字形砖,两侧河堤有砖石加固,而该段河道内并无河水,两岸长满杂草。
此举遭到质疑,网友认为既浪费财政资金,又破坏河道生态,且不利于日后清淤维护。
当地水利局调查后回应,施工地点是白城运河经济开发区段2号雨水泵站排水口,铺设的并非普通地砖,而是混凝土连锁板块,主要作用是"防冲消能",防止雨水排放时产生的强大冲击力对河底造成破坏,形成冲击坑影响泵站运行和河道安全。
这一回应引发了公众对工程必要性与生态影响的进一步讨论。
三刀认为,大家对这项工程的质疑,主要聚焦在了公共财政的使用上。
虽然我们都知道现如今各地方上几乎是没钱的,相关部门也曾公开说明过要过“紧日子”,但白城不同,给人的感觉就很“大方”。
本来觉得这些钱可以用在更实在的地方,比如修缮老旧小区的供暖管道,补齐乡村学校的教学设备,推进欠薪问题的解决上。可现在眼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变成了河道里的“地砖”,静静躺在那里,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当然如果能起到防洪的作用那最好,只是不希望它是一个“面子工程”,不希望这是相关部门为了“花钱”而刻意打造的工程。
那么问题来了,铺设“混凝土连锁板块”到底有没有效果呢?或者说到底是不是合理的呢?
从生态的角度看,这项工程可以说是对河道生态的破坏。
因为天然的河床里是有泥沙、水草的,如果把“混凝土连锁板块”铺满河道底部,那么水生生物就会失去生存的空间,地下水的补给也会被阻断,甚至整个流域的生态平衡会被打破。
当然,关于这个问题,肯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相关工作人员说主要作用是"防冲消能",但最权威的答案,或许还需要经过专业的可行性论证才行。
![]()
相关部门说“需要调查核实”,其实也真够讽刺的。
河道治理本就是水利部门的职责,从项目的立项、审批、资金拨付,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会有参与,而面对公众的疑问,却以“不知情”,“需调查”来回应,难免让人觉得是“自己调查自己”的敷衍。
其实,大家想知道的并不是“地砖有没有铺”,而是“谁批准铺的”、“资金从哪里来”、“地砖的供应商与相关部门有没有关联”、“为什么如此明显不合理的项目能通过层层审核”。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明确的答复,那些所谓的“调查核实”只不过是拖延时间的借口,只会让公众的不信任感愈发强烈。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越是经济发展薄弱的地方,越是容易出现这类荒唐的工程。至于说为什么,想必这些地方的监督机制可能更薄弱,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突出,某些人很容易利用职权操控项目,把公共资金变成私人利益的“跳板”。
而每当看到这样的工程,大家的追问也始终都是一样的。
比如为什么民生领域的投入总是“捉襟见肘”,而“面子工程”却能轻易获得资金?为什么专业的意见总是“被忽略”,而拍脑袋的决策却能顺利推进?为什么监管的眼睛总是“看不见”,而问责的鞭子总是“打不到”?
我相信问题的答案,或许比河道里的地砖更值得深思。
文章最后,希望相关部门都能把钱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把力用在真正惠民的事情上。
郑重声明
文章素材来自官方媒体,作为自媒体创作者,始终本着客观、理性的态度进行时事的相关评论,无不良舆论引导。
此外,对于事件的真实性,自媒体创作者很难把控,所以也请大家理性阅读。
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