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营销圈最近有个热词:AI全流程自动化。有人说这是噱头,无非是把零散工具拼在一起;也有人说,这可能是中小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
抱着验证的心态,我仔细研究了客第壹AI赢销大师系统。这套宣称能覆盖"内容创作-获客-服务-成交-裂变"全链条的工具,到底是真能解决实际问题,还是停留在概念层面?我们一点点拆开看。
![]()
内容创作:能不能摆脱”靠人堆、看运气“的困境?
做营销的都知道,内容是基础,但中小企业常面临两个死结:一是没人写、写得慢,二是写出来的东西没效果。
![]()
客第壹的"壹稿过"模块,核心思路是用AI替代基础文案工作。它会先消化企业的产品资料、行业数据,然后根据不同平台特性(比如公众号、小红书、口播脚本)生成内容。比较有意思的是,它不是简单套模板,而是会结合SEO关键词和用户痛点,比如卖SaaS工具的企业,能自动生成"中小企业如何用AI降本30%"这类直击需求的标题。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效率,1个人能完成传统10人团队的产出量;二是稳定性,避免了人工创作时"今天灵感爆棚、明天毫无思路"的波动。但要说写出爆款,最终还是得靠企业对用户的理解,AI更像是把"合格线"提上来的工具。
![]()
获客与服务:流量来了,接得住、留得住吗?
流量引来了,客服跟不上等于白搭。尤其是电商、教育这类咨询量大的行业,深夜咨询没人回、客户问题重复回答,都是常态。
![]()
"极客玛"模块做的是"数字分身":把企业的客服话术、产品信息喂给AI,让它7×24小时接咨询,同时自动给客户打标签(比如"关注价格"、"纠结功能")。更实用的是"一客壹群",每个客户进群后,群里既有AI客服秒回,也有真人服务人员跟进,避免了传统1V1私聊"客户找不到人"或1V N群聊"被冷落"的尴尬。
测试下来,它的核心价值在于"不丢客户":咨询响应速度从平均10分钟缩短到10秒内,客户流失率能降多少不好说,但至少不会因为"没人理"而跑单。
![]()
销售跟进:能不能让沉默客户”活“起来?
企业里常有种浪费:大量客户躺在微信里,销售顾不过来,慢慢变成"死粉"。客第壹的"壹客通"想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
它的逻辑很简单:把销冠的跟进经验(比如"客户3天没回复就发案例"、"成交后第7天推复购福利")变成标准化流程,AI按这个节奏自动跟进。比如给"犹豫期客户"发竞品对比表,给"老客户"推续费优惠,既避免了新人销售"不知道说什么",也不会让老销售因为忙而漏掉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智能提醒":当客户提到"价格"、"优惠"这类关键词时,会立刻通知销售介入。这比纯AI硬推更灵活,毕竟最后拍板的还是人。
![]()
裂变增长:老客户能不能变成“推销员”?
企业做裂变,常卡在"客户不愿分享"或"分享后难追踪"。"裂变魔方"的思路是用工具降低分享门槛。
![]()
它有两个核心功能:一是"福利工具箱",企业可以设置"分享得红包"、"拉3人进群得优惠券"这类活动,AI自动发奖励、记数据;二是"素材库",把海报、文案统一存好,客户分享时直接调用,不用自己改。
这种模式不算新鲜,但AI的作用在于"自动化":从活动规则设置到奖励发放,全程不用人工盯着,适合没精力做精细化运营的中小企业。
![]()
最后说句实在话
测评下来,客第壹这套系统的优势在于"闭环":从内容生产到客户裂变,用AI串起了营销的全环节,避免了企业用多个零散工具"数据不通、重复劳动"的麻烦。
但它也有局限:AI再智能,也替代不了企业对行业的理解——你得先清楚自己的客户是谁、痛点在哪,AI才能帮你把事做好。
所以,AI能不能接管营销全流程?目前看,更像是"AI做80%的重复工作,人做20%的决策和创意"。对中小企业来说,这可能就够了——毕竟,能把人力成本降下来、把客户流失率压下去,就是实实在在的增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