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也谈“焦米汤”
![]()
最近接诊了几例长期顽固慢性腹泻的孩子,尤其是小婴儿,服用药物后效果也不错,但是容易反反复复,这类孩子腹泻基本是常态。大便一天3、5次还带奶瓣,稍微吃多一点,或者稍微添加点肉蛋奶,大便就夹杂一些没有完全被消化的食物,或者大便次数增多,家长也非常焦虑。对日常的饮食都如此敏感,可况是药物,有些即使吃止泻药也不管用。
所以,这类孩子,得用更中和的方法去养。由此,我想到了食疗方——焦米汤 取适量大米,入锅干炒,炒至焦黄,香味溢出为止,炒的时候用中小火。
结果反馈还真不错有的孩子平时都是稀便便带奶瓣,喝了几天竟已经拉的成型了,也不带奶瓣了 ,很欣喜,说明焦米汤不仅止泻,还助消化。时间长了,是不是自然也长体重了。所以古人总结说,粳米能长肌肉。
食物的气是很中和的,所以能够常吃补益我们的五脏六腑。大米,我推荐以粳米为主,粳米就是颗粒较圆、质地较黏的稻米,比如东北大米、珍珠米。粳米,色白味甘,色白,可入肺、大肠,味甘香甜,煮粥柔润汁浓、醒脾补脾。
粳米在《伤寒杂病论》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比如阳明病白虎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阳明病热盛伤津耗气,粳米在此发挥补气养阴之功效;再看附子粳米汤治疗腹痛寒疝,桃花汤治疗下利便脓血,粳米在此有甘缓、止利之效。
那么,把粳米炒一炒,炒至焦黄,香味溢出,在原有补益肺脾、养阴生津的基础上,就增加了健脾止泻的功效。“吐下之后,定无完气”,长期慢性腹泻,气随津脱,焦米汤既能健脾止泻,又能润燥生津,阴阳同调,更符合“保胃气、存津液”的思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