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型攀比”正在流行:孩子深受其害,家长却一无所知

0
分享至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云湾朗读音频

作为一个心理作者,生养孩子之后,我和很多父母一样,更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也时刻对孩子将会触碰到的外界保持关注。

最近看到的一些深度报道,刷新了我对新一代孩子世界的认知。

比如中小学生标配,人手一个的儿童电话手表。

很多家长给孩子购入电话手表的初衷,是方便联系孩子,能实时定位孩子在哪里。

但令家长意想不到的是,一块电话手表,某一天竟然会演变成孩子的“精神鸦片”。

孩子们沉迷手表的时间越来越长,除听歌、玩游戏、聊天之外,甚至还能添加许多天南海北的好友;

同时在这块小小的屏幕背后,还滋生出了许多看不见的商业交易,诈骗、网暴和涉黄也时常会发生。

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它为什么会发生?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探讨。


很多家长应该很熟悉,某款国内的儿童手表,拥有“碰一碰加好友”和“微聊”功能。

它是一个封闭的儿童社交网络,只有同品牌手表用户才能互相加好友,进行语音视频聊天。

除实时通讯、定位查找外,它还自带等级功能

孩子使用手表时间越长,添加好友越多,经验值就越高,等级也就越高。

除此之外,它的社交功能还包括:好友圈、等级徽章、主页点赞等机制。

这最终推动了该款电话手表的圈子文化,从线上一直蔓延到现实——

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如果一个孩子的手表不是这个牌子,就会被排除在社交圈外。

一名四年级女孩的父亲告诉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他在小区里,曾亲眼看见几个用该款电话手表的孩子聚在一起,奚落另一个使用其他品牌手表的孩子。

另外在使用该品牌电话手表的用户主页圈,也存在着隐形的等级制度:

主页点赞高的孩子会“歧视”低点赞的孩子;

而主页点赞特别高(≥100万)的孩子,就会被圈子里的人奉为“大佬”。

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们交友的目的不再单纯,更像是一种功利互换:你给我点赞,我给你点赞;

一旦某个孩子无法提供点赞功能,就会被别的孩子从好友名单中删除并替换(手表的好友名单上限是150人)。


除了点赞,还有孩子会模仿成年人网恋交友。

他们会在好友圈留下一句cpdd(找情侣请联系我),而后与陌生人组成圈内情侣,互叫老公老婆。

且跟手机、电脑不同,电话手表时刻戴在孩子手上,孩子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它进行点赞、聊天。

在这个圈子里,商业买卖、网暴、网络诈骗,甚至涉黄都有可能会发生。

17岁的阡陌曾接受凤凰网科技记者采访,她的主页点赞数超过200万,属于“大佬中的大佬”。

与此同时,她也是一名bot代理商,手下有近50个二级代理商,都是未成年人。

她所售卖的bot,能够利用技术手段给手表用户的主页圈“刷赞”,帮助用户快速成为“大佬”。

通过售卖bot,她一年赚了6万多元钱。

可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她的烦恼也越来越多:

有人会对她言语骚扰,甚至无缘由辱骂她;

有人冒名顶替她,打着她的旗号卖bot骗钱;

也有人以“手机被没收,需买备用机”为由向她借钱,而后销声匿迹……

除了像阡陌一样做代理商以外,圈子里还有其它小生意可做:

比如卖号(一个主页点赞100万的账号价值1000元)、开小店、给别人拍视频、代理运营账号...…

甚至,还有一些成年人会用电话手表添加孩子,再引流到其他平台,给一些好处,引诱孩子穿着暴露做一些指定动作……

真可谓是乱象丛生。


那么问题来了——

这样一种隐藏在儿童电话手表背后的乱象,它为什么会出现,且愈演愈烈?

一方面源于儿童电话手表本身的设计理念:

它通过等级功能、等级徽章、主页点赞机制,不断鼓励孩子在手表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

另一方面则源于孩子现实的孤独、内在的空虚。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曾采访一些沉溺于某款电话手表的孩子,

他们的家庭氛围、成长环境不一样,但共同点就是孤独、空虚。


比如一位是13岁的初一学生吴路。

吴路有一对控制欲非常强的父母,会严格管理他的手机,甚至翻看他的微信聊天记录。

有一回,父亲在微信上翻到他和朋友“骂来骂去”的聊天,大发雷霆,勒令他不要和那个朋友再来往。

事实上,吴路跟朋友“骂来骂去”,只是单纯为了解压,因为他觉得生活太无聊了。

电话手表是唯一一个没被父母监控的“法外之地”,令吴路得以在严丝合缝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丝空隙。

但那里,他可以发日常心情,也可以发一些他看的小说“书评”,自由地做自己。

每天晚上,他都会用电话手表跟朋友聊天。

他说:

我现在只有两个东西,吃好吃的东西,跟朋友聊天,其他也不敢奢求。

又比如一位18岁的高三女孩林韵涵。

林韵涵是一个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性格孤僻,社交和沟通能力偏弱。

她不知道如何跟人聊天,只会生硬的重复“你好”、“谢谢你”、“对不起”。

从小到大,她在班上一直没什么朋友,甚至还会被排挤。

电话手表圈对她来说,就像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没人知道她在现实中多么“奇怪”,会有人主动跟她打招呼聊天。

为了维持友谊,她曾在每天上学放学的车上,用两个多小时抱着手表不停地点赞。

这份努力带来的回报是:

她成为了别人口中的“大佬”,主页点赞量高达110万。

随后不少人带着各自的动机,主动过来跟她交朋友:

有人会每天对她嘘寒问暖,为她提供情绪价值;

有人会逢年过节主动给她发红包,塞十几块钱;

甚至,还有人跟她组成圈内情侣,要求看她的私密照片……

这一度令她感觉非常累,忍不住质疑沉迷手表圈的意义。

为此,她前前后后“退圈”了4次,但现实中依旧没有朋友的她,又一次次回到圈子里来……

她并不享受这个圈子里充满浮躁和虚无的功利氛围;

但除此之外,她又很难在现实世界中找到缓解孤独、安放自我的安全角落。

这是林韵涵的矛盾与无奈,也是现实中因孤独而沉迷手表圈的孩子们共同的矛盾与无奈。



透过隐藏在电话手表背后的种种乱象,我感到深深的无力与担忧:

一个原本为了安全和沟通而存在的工具,竟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孩子们的“精神鸦片”。

它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代孩子在成长中所面临的深层困境。

孩子本应是充满生命力的个体,他们的世界应该是开放、自由、充满探索的。

但如今,他们却被困在了一个封闭的社交系统里,把情感需求异化成了某种功利性的交易。

这不仅仅是一块电话手表的问题,而是关于教育的问题:

我们给孩子提供了太多外在的工具,却忽视了他们内在的情感需求;

我们用技术去管理孩子,却忘了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理解、陪伴和情感链接。

电话手表之所以会演变成这样,是因为它触及了孩子们内心最深层的需求

被看见、被接纳、被喜欢。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归属感,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通过电话手表,他们获得了一个看似安全、封闭的社交空间——

从中可以隐藏自己真实的一面,用点赞、等级、徽章来构建一种虚拟的价值成就。

但这种建立在数字和点赞之上的虚假价值感,是非常脆弱的。

因为当一个孩子为了获得点赞而不断刷屏,为了维持“大佬”的身份而付出巨大努力时,Ta其实是在用一种扭曲的方式满足自己对爱和认可的渴望。

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逐渐失去了对真实关系的体验,也失去了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力。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种关系还可能被商业力量所利用。

那些像阡陌一样的孩子,他们在虚拟世界中获得了一些利益,却也成为了剥削的工具。

他们被卷入了一种成人世界的交易逻辑,甚至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已经被人性在利益之下的复杂与黑暗所吞噬。

这不仅是对孩子身心健康的伤害,更是对孩童纯真世界的一种亵渎。

同时,像林韵涵这样的孩子。

她在现实中可能因为性格、能力、外貌等原因被排斥,这令她感到孤独、无助。

于是电话手表成为了她暂时的避风港——

从中他体验到了被需要、被爱的感觉,并获得一种替代性的归属感。

但这种感觉同样也是脆弱的,一旦失去,她可能会更加绝望。


身为孩子的父母——

当看到孩子沉迷于那块小小的电话手表屏幕,为几个赞而欢喜或焦虑时。

我们真正需要面对的,不是手表本身,而是屏幕前那个渴望被真正看见的孩子。

Ta其实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

Ta很孤独,Ta需要朋友,Ta渴望在我们的世界里成为一个真正被认可、被珍视的“大佬”。

我们无法阻止整个数字时代的洪流,也无法参与设计或改造某款电子产品;

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用我们真实的爱与看见,去填满孩子内在的空虚。

我们可以试着每天放下手机15分钟,全情投入地听孩子聊聊学校的趣事;

将“你作业写完了没”的质问,换成“今天有什么事情让你特别开心吗” 的暖心问候;

在闲暇之余,跟孩子一起做一顿饭、进行一次周末徒步、分享一本好书、看一部电影……

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足够丰盈时,虚拟世界里的点赞和等级就会逐渐失去它的魔力。

(注:文章人物均为化名)

作者 | 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广州心协三级心理咨询师,自体心理学长程在读。来源:武志红(ID:wzhxlx),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主播 | 云湾,暖心宝哥,每晚用声音伴你入眠。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6十点读书·听书×夜灯日历

2026年,十点读书×人民日报出版社,从上万本好书中精选出365本好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清单。

诺奖作品、经典名著、影视原著…各类型全覆盖;

雨果、莎士比亚、加缪、老舍、萧红…一次读过瘾。

扫码即听,省去一切挑书、选书麻烦。


而且每本日历都可以绑定3个手机号,全家都能听。

自带的小夜灯,轻轻一触、即可照明,照亮每一位认真生活的普通人。

现在下单,直接“拍1发9”不要错过~

「 2026十点读书·听书×夜灯日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李泽洋夺全运会男子百米冠军:请苏炳添等前辈放心,中国短跑的大旗由我们来扛

李泽洋夺全运会男子百米冠军:请苏炳添等前辈放心,中国短跑的大旗由我们来扛

红星新闻
2025-11-17 22:58:14
快船108-110输76人遭4坏消息!祖巴茨严重下滑,2绝配难有贡献!

快船108-110输76人遭4坏消息!祖巴茨严重下滑,2绝配难有贡献!

细话篮球
2025-11-18 11:23:41
蒋介石私生活有多混乱?贴身秘书晚年才敢说破,宋美龄的做法绝了

蒋介石私生活有多混乱?贴身秘书晚年才敢说破,宋美龄的做法绝了

百态人间
2025-11-17 16:43:41
同样三房太太,霍英东的规矩有多狠?严禁二房三房合影,子女不准碰生意,大房赢麻了

同样三房太太,霍英东的规矩有多狠?严禁二房三房合影,子女不准碰生意,大房赢麻了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17 12:46:52
为何航母速度都在30节左右?30节换算成陆地交通工具,又是多快?

为何航母速度都在30节左右?30节换算成陆地交通工具,又是多快?

云上乌托邦
2025-11-17 12:07:42
墙倒众人推!无缘冠军的孙颖莎到底输在哪?邓亚萍的话一针见血

墙倒众人推!无缘冠军的孙颖莎到底输在哪?邓亚萍的话一针见血

丁丁鲤史纪
2025-11-17 15:58:28
德国为沈伯洋打开大门后,中方宣布德财长访华,中德该好好谈谈了

德国为沈伯洋打开大门后,中方宣布德财长访华,中德该好好谈谈了

阿七说史
2025-11-17 08:55:10
红了!拜合拉木征服日本球迷:他又帅又壮,中国男足竟有这种高手

红了!拜合拉木征服日本球迷:他又帅又壮,中国男足竟有这种高手

国足风云
2025-11-17 15:54:27
杨毅爆料:巴黎奥运会时,队内没人盼着樊振东夺冠

杨毅爆料:巴黎奥运会时,队内没人盼着樊振东夺冠

花心电影
2025-11-18 09:43:41
震惊!一“博导”仅高中学历,包装成外国院士、大奖获得者被抓了

震惊!一“博导”仅高中学历,包装成外国院士、大奖获得者被抓了

火山诗话
2025-11-18 07:20:30
火箭主教练:拥有杜兰特很奢侈,到了胶着时刻把球交给他就好了

火箭主教练:拥有杜兰特很奢侈,到了胶着时刻把球交给他就好了

稻谷与小麦
2025-11-18 11:23:31
日本冲绳、长崎两县知事反对高市早苗修订“无核三原则”

日本冲绳、长崎两县知事反对高市早苗修订“无核三原则”

新华社
2025-11-17 22:57:02
王曼昱教练张海峰火了,指导方式爆笑全网,给孙颖莎“致命一击”

王曼昱教练张海峰火了,指导方式爆笑全网,给孙颖莎“致命一击”

花心电影
2025-11-17 20:08:10
见了美方后,郑丽文立场变了:台湾是“国家”,坚持“武力保台”

见了美方后,郑丽文立场变了:台湾是“国家”,坚持“武力保台”

顾史
2025-11-17 12:30:10
安德玛不想给库里“打工”了

安德玛不想给库里“打工”了

钛媒体APP
2025-11-17 19:29:36
成都师范学院德阳高级中学原党委书记黎仁忠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成都师范学院德阳高级中学原党委书记黎仁忠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极目新闻
2025-11-17 15:48:26
就在刚刚!泰方高层突然宣布,中方将采购50万吨泰国大米的消息

就在刚刚!泰方高层突然宣布,中方将采购50万吨泰国大米的消息

百态人间
2025-11-17 16:39:01
鸡排哥找不回自己,派头十足令人讨厌

鸡排哥找不回自己,派头十足令人讨厌

陈意小可爱
2025-11-18 03:01:41
确认裁员了,很严重,大家做好准备吧!

确认裁员了,很严重,大家做好准备吧!

关不羽
2025-11-18 09:03:23
李玫瑾教授:没出息的孩子,吃饭时大多有3种表现,要及早纠正

李玫瑾教授:没出息的孩子,吃饭时大多有3种表现,要及早纠正

大果小果妈妈
2025-11-17 20:47:09
2025-11-18 11:39:00
十点读书 incentive-icons
十点读书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
22376文章数 96685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怕听力改革拖后腿?26年俄语高考听力变化适配样题,提分有方向!

头条要闻

德媒:德副总理是"在艰难时期"访问中国 暗示不寻常

头条要闻

德媒:德副总理是"在艰难时期"访问中国 暗示不寻常

体育要闻

直到退役那天,“海湾梅西”也没去欧洲踢球

娱乐要闻

曝喻恩泰离婚2年前转移走300箱茅台?

财经要闻

青云租陷兑付危机 集资与放贷的双面生意

科技要闻

马斯克破防了!贝索斯62亿美金入局"实体AI"

汽车要闻

更加豪华 更加全地形 极石ADAMAS

态度原创

本地
艺术
手机
健康
公开课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艺术要闻

优雅浪漫的绘画,美到让人想直接住进去!

手机要闻

曾开发iPhone Air 苹果明星设计师离职 跳槽AI初创公司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