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淮安街头还笼罩在薄雾中,京养堂中医馆门前已排起长队。这些从周边市县慕名而来的患者,只为求诊于那位戴着老花镜、总爱在把脉时微微皱眉的赵海林老中医。诊室墙上“大医精诚”的匾额被晨光镀上一层金边,与电脑上智能诊疗界面构成奇妙的和谐——这恰是这位行医四十载的老中医最真实的写照:一手紧握《黄帝内经》的千年智慧,一手推开互联网医疗的科技之门。
![]()
(图一)
诊台前,赵老正通过视频仔细观察着一位患者的舌苔。该患者胃痛反复发作三年,西医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各类抑酸药越吃越没效果。“舌苔白腻,脉象弦滑,你这是肝气犯胃啊。”赵老边说边在电脑上调出患者半年前的电子医案,“上次开的柴胡疏肝散见效但没除根,这次得加上煅瓦楞子制酸,再配合...”面诊结束后,医助立刻将代茶饮的处方推送到患者手机。这种古老脉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无缝衔接,在京养堂早已成为日常。
药房里飘出的苦涩香气,藏着赵老独创的“三辨五调”体系精髓。今年5月,一位重度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行了线上面诊。赵老辨其属脾肾阳虚证,开出健脾温阳膏方的同时,还配了肠胃贴。“膏方治本,外敷治标,医助监督着患者的饮食作息。”三个月后,患者多年腹泻竟奇迹般好转,特意送来锦旗时感慨:“原来中医不只有苦药汤,还能这么‘智能’。”
![]()
(图二)
2025年京养堂互联网医院上线后,赵老的诊疗智慧被赋予了更广阔的天地。家住洪泽湖边的渔民老周,通过手机视频复诊时举着刚捕捞的菱角问:“赵大夫,您上次说这个能健脾胃,我天天煮粥喝成不?”屏幕这头的赵老笑着调整了处方:“菱角性凉,你胃寒得配上两片生姜。”第二天,带着淮安水乡湿气的草药包裹就送到了渔船上。这种“望闻问切”的数字化延伸,让68岁的王大爷也成了“科技粉”——他总爱向病友炫耀手机里存的电子处方:“瞧瞧,我这萎缩性胃炎的方子,赵大夫隔空调了五次药,比我家闺女网购还勤快!”
![]()
(图三)
每每夕阳西下,最后一位患者满意地拎着药包离去。赵老站在馆内,看着药房里的智能煎药机还在运转,准备着明日要发出的药剂;而他的案头,那本写满批注的《脾胃论》在台灯下显得格外厚重。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这位老中医用最传统的心,驾驭着最现代的技术,让流传千年的岐黄之术,继续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它的灵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