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是五福之一,禄神在年画中频繁亮相,如“福禄双全”便是借助谐音,通过描绘蝙蝠与鹿来隐喻福禄。实际上,禄神最初是天上的星宿——禄星,属于北斗七星之一。
在封建社会,庞大的士大夫阶层通过科举制度等选拔途径,成为各级官吏,为朝廷效力,并领取国家俸禄。禄,即俸禄,代表官职与禄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是历代读书人的理想,他们渴望成为高高在上的官吏,掌握权力,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俸禄。唐太宗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时,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站在殿堂上,目睹天下英才纷纷被官位俸禄吸引,不禁喜从中来。因此,后世认为功名利禄如同诱人的香饵,俸禄遂被称为“禄饵”。尽管俸禄被视为君王的“禄饵”,但千百年来,人们崇拜禄神,仍寄望于那些食俸禄者能运用手中权力为百姓谋福祉。人们坚信,士人阶层大多善良,能为社会带来和平稳定。
禄神掌管文运和利禄,其出现与当时崇尚官位的风气密切相关。人们对禄神的崇拜,源于对改变自身身份的渴望,因此,不仅食俸禄的官员家庭,普通百姓亦然。禄神因而成为备受喜爱的吉祥神祇。
![]()
禄神亦被称作文神,因为要成为官吏享受俸禄,必须历经十年寒窗的孤寂,通过残酷且充满暗箱操作的科举考试或举荐,千辛万苦获得功名与地位,方能实现鲤鱼跃龙门的蜕变,享受国家俸禄。由于文章成为改变身份的关键利器,故有此称。
事实上,禄神原本是天上的星宿——禄星,隶属于北斗七星。《史记》记载,斗魁(禄星)状似头顶箩筐,其上六颗星依次为:一为上将,二为次降,三为贵相,四为司命,五为司中,六为司禄。这第六颗星便是禄神。
后来,人们逐渐将禄神人格化,以此拉近人与神的距离。禄神的转变与寿星的人格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禄神的出现与人们的功名心紧密相连,实际上,禄神就是功名神,其出现满足了人们的功名欲望。
尽管人们将禄神形象化,但禄神的外貌并不统一。典型的禄神形象是一副员外打扮,帽子上有富贵的牡丹图案,手持一把古色古香的羽毛扇,面容慈眉善目,三绺胡须,满脸喜色。
人们通常将福、禄、寿三位神仙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全部期望,象征着吉祥喜庆、富贵荣华、平安健康。禄星的身后有时会跟着一个童子,寓意禄星抱子下凡,希望孩子们沾染禄神的吉祥气息,长大后能享受俸禄,过上风光富贵的生活。
![]()
此外,张仙也加入了福禄寿三星的行列。民间有“张仙送子”的传说,这位张仙既能保佑天上星官托生在平民百姓之家,又能保佑孩子将来高中状元。因其独特的司职,张仙成为人们爱戴的送子神仙,跻身三星行列,并凭借其送子功能,取代了原来禄神的员外郎形象,成为新一任的禄星。
还有一种情况,禄神的年画并不绘制人物,画面上只有一只鹿。“鹿”与“禄”谐音,加之鹿在民间本身就是吉祥的动物,且寓有长寿之意,因此,人们有时也将鹿视为禄神。神鹿作为禄神可谓名至实归,在民间传说中,神鹿确实能为民造福。民间有说法,当天下太平安康、国家广施仁政之时,就会有神鹿出现。这里的神鹿正是民间对禄神的一种向往,因为天下太平,人们自然可以安享富贵荣华,禄实则是对吉祥喜气的向往。
禄是五福之一,常在年画中亮相。例如,“福禄双全”便巧妙运用谐音,以蝙蝠和鹿的形象暗喻福禄。此外,福禄寿三星相聚的图画也颇为常见,但内容各异:有的由福寿二字与鹿的图纹构成画面,有的描绘寿星骑神鹿,后有童子跟随,四周环绕蝙蝠,寓意寿与天齐、禄达百官、福善同降。
![]()
还有一种加官进禄的年画,禄神身着古代官员服饰,手捧七梁冠,或怀抱梅花鹿,冠与鹿谐音官禄,表达人们渴望飞黄腾达、加官晋爵的愿望。在年画中,利用谐音暗喻主题是常见手法,既富趣味性,又彰显民间艺人与百姓的智慧。
这类年画不仅新年时张贴,遇喜事亦然。昔日戏曲舞台上,禄神亦有其身影。戏班在正戏开演前,会进行“跳加官”仪式:一人穿红袍、戴白面具,手持朝笏,在台上走一圈,随后从后台抱出小孩,再走一圈后退出。随后,鸣锣开演正戏。
戏毕,此仪式再行一次,此时禄神满面笑容,手持写有“加官进禄”等讨彩字样的条幅。扮演禄神的演员台上即禄神化身,此举除讨彩头外,更寓祈求吉祥之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