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蛾总科—舟蛾科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鳞翅目
有喙亚目
异脉下目〈缰翅下目〉
夜蛾总科
舟蛾科
舟蛾科(学名:Notodontidae)为鳞翅目的一个科。已知2000多种,中国有370种以上。其中有些是重要的落叶害虫,主要危害果树、森林和行道树。 中国常见的种类如舟形毛虫(Phalera flavescens Bremer et Grey),苹果舟蛾Phalera flavescens (Bremer et Grey) ,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等。
![]()
1.形态特征
舟蛾科昆虫与鳞翅目夜蛾科很相似。具听器,前翅M2从中室端部中央伸出,肘脉似3叉式,后缘亚基部经常有鳞簇;后翅Sc+R1与Rs靠近但不接触,或由一短横脉相连;喙通常发达,无单眼;鼓膜向下伸,反鼓膜巾位于第1腹节气门后。幼虫圆筒形,或有各种瘤突,臀足经常退化或特化成细突起或刺状构造。惊动时,抬起身体前、后端凝固不动,以身体中央的4对腹足支撑身体,故称为“舟形毛虫”。幼虫取食多种乔木和灌木,通常有群集性。在茧内或土中化蛹。
舟蛾成虫体中型,多为褐色或暗灰色,少数洁白或具鲜艳颜色。夜间活动,具趋光性。外表与夜蛾相似,但口器不发达,喙柔弱或退化;无下颚须;下唇须中等大,少数较大或微弱;复眼大,多数无单眼;雄蛾触角常为双栉形;部分栉齿形或锯齿形具毛簇,少数为绒形或毛丛形;雌蛾触角常与雄蛾异形,一般为线形,但也有同形者;胸部被毛和鳞浓厚,有些属背面中央有竖立纵行脊形或称冠形毛簇;鼓膜位于胸腹面一小凹窝内,膜向下;后足胫节有1~2对距;翅形大都与夜蛾相似,少数象天蛾或钩翅蛾,在许多属里,前翅后缘中央有一个齿形毛簇或呈月牙形缺刻,缺刻两侧具齿形或梳形毛簇,静止时两翅后折成屋脊形,毛簇竖起如角。腹部粗壮,常伸过后翅臀角,有些种类基部背面或末端具毛簇。
幼虫大多体色鲜艳并具斑纹,体形较特异,体背面平滑,胸足一般正常,少数种类中后足特别长,臀足退化或特化成两个较长而可翻缩的尾角。静止时常靠腹足固着,头尾翘起;受惊时不断摆动,形如龙舟荡漾,早有舟形虫之称,也是本科汉名的由来。
2.生活习性
舟蛾幼虫大多取食阔叶树树叶,常发生在森林、防护林、行道树和苗圃,如杨扇舟蛾、杨二尾舟蛾、榆掌舟蛾、槐羽舟蛾、栎蚕舟蛾、龙眼蚁舟蛾和黄檀丑舟蛾等。部分种类为害果树和竹林,如苹掌舟蛾、竹镂舟蛾和竹篦舟蛾等。少数种类为害禾本科农作物,如高粱舟蛾和豹舟蛾等。
3.生物学特征
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7月成虫羽化。7-8月为幼虫为害期,秋季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成虫多在夜间羽化,以雨后的黎明羽化最多。白天隐藏在树冠内或杂草丛中,夜间活动;趋光性强。羽化后数小时至数日后交尾交尾后1-3天产卵。卵产在叶背面,常数十粒或百余粒集成卵块,排列整齐。卵期6-13天。幼虫孵化后先群居叶片背面,头向叶缘排列成行,由叶缘向内蚕食叶肉,仅剩叶脉和下表皮。初龄幼虫受惊后成群吐丝下垂。幼虫的群集、分散转移常因寄主叶片的大小而异。为害梅叶时转移频繁,在3龄时即开始分散;为害苹果、杏叶时,幼虫在4龄或5龄时才开始分散。幼虫共5龄,幼虫白天停息在叶柄或小枝上,早晚取食。停栖时头尾向上翘起呈小舟形,故又名“舟形毛虫”。幼虫的食量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加,达4龄以后,食量剧增。
4.主要危害
舟蛾幼虫大多取食阔叶树树叶,常发生在森林、防护林、行道树和苗圃,如杨扇舟蛾、杨二尾舟蛾、榆掌舟蛾、槐羽舟蛾、栎蚕舟蛾、龙眼蚁舟蛾和黄檀丑舟蛾等。部分种类为害果树和竹林。少数种类为害禾本科农作物。
5.下属亚科
蕊舟蛾亚科(Dudusinae)
广舟蛾亚科(Platychasminae)
角茎舟蛾亚科(Biretinae)
蚁舟蛾亚科(Stauropinae)
舟蛾亚科(Notodontinae)
羽齿舟蛾亚科(Ptilodoninae)
掌舟蛾亚科(Phalerinae)
扇舟蛾亚科(Pygaerinae)
异舟蛾亚科(Thaumetopoeinae)
6.广舟蛾亚科
广舟蛾亚科(学名:Platychasminae)是属于舟蛾科下的一个亚科。
(1)广舟蛾属
广舟蛾属(学名:Platychasma)是属于广舟蛾亚科下的一个属。
广舟蛾(学名:Platychasma virgo)是舟蛾科广舟蛾属的一种动物。
![]()
①形态特征
体长16 mm,翅展45 mm。下唇须前伸,黄褐色,背面明显比腹面颜色深。头顶密被白色的直立长毛。触角黄褐色,基部黄白色。前胸被黄褐泛绿色的长鳞毛。腹部褐色。前翅污黄色,有2条黄绿色的横带:内带窄,其内、外缘都衬波状的褐边,在中室下缘呈角状向外突出,在翅的后缘形成1个大的褐色斑;外带宽斜,几乎与翅的外缘平行,其外侧衬锯齿状的褐边,但锯齿较浅而模糊;翅后缘在内、外带之间的区域也为黄绿色;中室中部有1个小褐点,中室横脉纹细,褐色,呈细弧形内凹。后翅浅黄褐色,端半部散布细小的褐色鳞片。
雄性外生殖器:背兜窄长;爪形突宽而长,凹槽状,末端圆;颚形突基半部宽大,端半部较骨化,细长,末端尖;抱器瓣狭长,端部腹缘有1枚细长的弯钩状突起;抱器腹宽,超过抱器瓣长度之半,端部延伸为1棍棒状突起;阳茎端基环盾状;阳茎细,明显比抱器瓣短,有细小的角状器。囊形突短,略呈三角形。
雌性外生殖器:第8背板后缘凹而简单;囊导管中等长,基半部一侧较骨化;囊体基部除囊突外还有1条骨化的长带。
幼虫:头部无次生刚毛,表面粗糙,P2毛比P1毛更接近颅中线。下唇缺刻相对深,前唇基有褶。上颚切区边缘光滑。吐丝器中等长。身体上的次生刚毛不均匀,大多在原生刚毛的位置上,常在疣突上。无前胸腺。第1和第8腹节没有背瘤,臀足不退化。
寄主植物:槭树Acer diabolicum。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湖北(神农架),陕西(太白山)。
国外分布:日本,朝鲜。
(2)绿舟蛾属
绿舟蛾属(学名:Cyphanta)为舟蛾科的一个属,分布于喜马拉雅邻近山区、中国西南部至中南半岛北部一带。本属前翅呈翠绿色,翅缘光滑,前缘平直,外缘呈半圆弧,两道翅缘相接出锐利的顶角,中室(discal cell)至少存在一个深色斑点,为最显著的辨识特征。
褐斑绿舟蛾(学名:Cyphanta chortochroa),舟蛾科绿舟蛾属的一个物种。
①形态特征
体长20 mm,翅展45 mm。下唇须黄褐色,第1、2节腹面的短毛浅黄色。触角黄褐色,基部背面灰白色。头部有黑褐色的直立短毛簇。前胸绿色,中后胸棕褐色。腹部浅黄色,背面有褐色毛。前翅绿色,中室内有1枚褐色小点,中室端有稍大的另1枚;中室外在M3与Cu1脉之间有1枚褐色圆形大斑,由此斑斜向上直达翅顶前的各脉上均有1个褐色小点;在臀区近基部的2A脉下有1个由灰色与褐色混杂组成的斑,其外缘的灰白色边线直达翅的后缘;外缘弧形,臀角不明显;缘毛绿色。后翅黄色,外缘区散生褐色鳞片,形成松散的宽带;缘毛黄色。
雄性外生殖器:背兜窄;爪形突较短,凹槽状;颚形突粗壮,向上曲;抱器瓣狭长,端部圆;抱器腹长,超过抱器瓣长度的2/3,其中部有1长方形板状突起,该突起的上缘密布短毛,抱器腹的末端有1枚指状突起;阳茎与抱器瓣长度相当,末端边缘具细齿;囊形突短宽。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陕西(大巴山),云南(金平河头寨)。
国外分布:印度西北部,尼泊尔,越南。
7.异舟蛾亚科
异舟蛾亚科(学名:Thaumetopoeinae)是属于舟蛾科下的一个亚科。
雪舟蛾属(学名:Gazalina),又名白雪舟蛾属,为舟蛾科的一个属,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至中国中部一带,另在台湾有一特有种。本属全身主要为白色,因而得名,雄虫胸部背方中央带有土黄色鳞片。
白雪舟蛾(学名:Gazalina purification)是舟蛾科雪舟蛾属的一种动物。
![]()
(1)形态特征
翅展27~30mm。头顶白色,额和下唇须暗灰色;复眼侧缘和下缘有暗灰色毛。胸部和腹部白色。前翅和后翅纯白色,无任何暗色线纹。
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短小,末端较尖;颚形突较大,比爪形突稍短;背兜狭长;抱器瓣大,弱骨化,抱器背几乎直,抱器端圆小而呈鸟头状突出;阳茎端基环后端较尖;阳茎较抱器瓣长,端部明显二分支;囊形突很短,中央微内切。
雌性外生殖器:后表皮突比前表皮突约长1/3;第8腹节背片大,后部宽;前阴片短宽;后阴片后缘中部弧形凹;囊导管较长,后半段粗而骨化;囊体小,无囊突。
(2)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台湾。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