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有嘉兴市民在网上发了自己刚提的新车被虫“咬”的照片,并提醒,谨慎停在栾树下,它还会往里钻。从照片上看,虫子呈棕褐色,细看,两侧有多只绒毛状的“小细脚”,车主说的被咬部位应该是车子的塑料件连接处,有几处明显的小窟窿,“一边咬一边往里钻”。
![]()
![]()
![]()
栾树里的是什么虫
究竟是谁在啃食车辆?
“有点像夜蛾幼虫。”看到记者的照片后,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张绍勇表示,虽然不是高清图,根据自己的经验暂时这么判断,具体得等自己抓到虫子研究下才能定论,“很有兴趣”。
![]()
对于有些懂行网友说的是“切根虫,它的颚超级硬”,张绍勇说,“切根虫又称小地老虎,是夜蛾科地老虎属的一种,确实能消化木质素这些。”
![]()
夜蛾幼虫是一个非常大的家族,它们长大后就是我们晚上常常见到的“扑棱蛾子”。
为什么夜蛾幼虫会被怀疑有能力咬坏车子?
这要从它们的身体结构和习性说起。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强大的咀嚼式口器。夜蛾幼虫拥有非常典型的咀嚼式口器,主要包括一对坚硬、带齿的上颚。它们依靠这对强大的“大牙”来啃食植物的叶片、茎秆、根部甚至果实。一些钻蛀性的种类,甚至能钻入坚硬的植物组织内部。
当它们爬到车辆上时,可能会出于探索、寻找化蛹地点,或磨砺口器的本能,对某些障碍物进行啃咬。车辆上的塑料部件(如电线护套、传感器套管等)的硬度,可能恰好在其上颚的处理范围之内。
![]()
“虽然大部分夜蛾幼虫以植物为食,但它们并不总是能分得清‘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在寻找食物或栖息地的过程中,它们会啃咬沿途遇到的各种物体进行试探。” 很多夜蛾幼虫有夜出习性,这增加了其行为的隐蔽性,车主很难当场发现。
记者查询后发现,浙江地区栾树滋生虫子的报道的确有,基本每年都会发生,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
春季,以蚜虫居多,会分泌黏性蜜露,污染车身、地面,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等地都有过报道。秋季,以啃咬类害虫,就是夜蛾幼虫居多,啃食车辆塑料部件,造成孔洞,这两天温州、嘉兴就有报道。
![]()
![]()
但是,目前关于车辆被咬的报道,多来自车主和网友的推测,尚未有昆虫学家的权威鉴定报告确认就是夜蛾幼虫所为。
所以,确切说,夜蛾幼虫确实是“嫌疑犯”之一,而且是一个拥有“作案工具”(强大口器)和“作案动机”(探索、磨牙)的合理怀疑对象。
“除了夜蛾幼虫,一些其他昆虫也可能具备类似的能力,例如某些种类的甲虫幼虫(如天牛幼虫,拥有极强的咀嚼力),蟋蟀或螽斯(也拥有发达的咀嚼式口器)。” 张绍勇说。
为什么会种植栾树?
资料显示,栾树,别名灯笼树、摇钱树等,是无患子科栾属的落叶乔木或灌木。
据江南晚报此前采访,大约在2010年—2020年期间,栾树开始被引入无锡的道路绿化,主要用于丰富落叶色叶树种比例,提升秋季景观效果,弥补香樟、广玉兰等常绿树中的不足。
据统计,截至2022年,无锡市管绿地共种植13500余株栾树,数量仅次于香樟。太湖大道、凤翔路、隐秀路、贡湖大道都是以栾树为主的道路。
![]()
无锡山水东路两侧的栾树 (张权/摄)
无锡绿化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栾树树形整齐、色叶表现优良,但在后期的引进种植过程中也发现,相比其他树种,栾树存在蚜虫等病虫害的比例会多一些,因此,无锡现在对绿化树种的使用更强调植物多样性,避免单一树种过度使用。
此前,已有不少无锡市民反馈,春夏相交的时节,栾树下方总是十分黏腻,仿佛树上在“滴油”,这些黏液就是蚜虫惹的祸。
据此前报道,无锡出现的蚜虫主要是栾多态毛蚜,主要寄居在栾树上。蚜虫在无锡有两次盛发期,第一次出现在4月中旬,这时候适逢栾树发芽;5月为第二次盛发期,是栾树长叶期间。蚜虫爱吃嫩叶,“吃饱喝足”后会产生大量分泌物,也就是那些黏答答的“细雨”。
![]()
因此,无论是从防虫咬还是防黏液的角度,都不建议把车停在栾树下方。
编辑:李旭
责 编:金钟
校对:罗丹硕
编审:祝建新
来 源 :江南晚报此前报道、都市快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