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印度和巴基斯坦爆发了最近几十年规模最大的空战,双方总共出动了110多架战斗机,激战了一个多小时。最终巴基斯坦宣称,使用中国制造的J-10C战斗机发射PL-15E空空导弹,击落了印军包括阵风在内的至少5架战斗机。
按说,阵风战斗机的性能并不在J-10C之下,虽然印军在数据链方面有点吃亏,但毕竟也是有备而来,也不至于如此不经打吧?最近路透社采访了双方官员,还原了那场空战的一些细节。
尽管印度官方从未承认自己的战斗机被击落,但一些官员在私下的采访中却承认了这一点。而且阵风被击落的原因并非是阵风的性能不行,而是中国的武器宣传造假,印度情报系统全被骗了。
![]()
据巴基斯坦方面透露,对于印军的袭击,其实他们早有准备,空军作战室内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办公室住了好几天了。
5月7日午夜刚过,巴军作战室内的电脑屏幕上就开始闪烁红光, 他们发现数十架印军战机在边境活跃,随后立即下令J-10C起飞。
这是提前准备好的预案,巴军准备对印军打一个伏击,而目标就选定了印军最好的阵风战斗机。若连最好的战斗机都能击落,以后印军自然就不敢再嚣张。
巴军早已经开发了一套完善的数据链,将武器装备跟空中和地面的检测设备互联,能够进行多域作战。这也使歼-10C能够从更远的预警机上接收的雷达信号,而不必使用自己的雷达,以免被敌人发现。
在印军战机向巴基斯坦一些地面目标发射导弹后,空军作战室下令J-10C转守为攻,向印军发射了PL-15E空空导弹。同时巴军还进行电子干扰,使印军的阵风战斗机飞行员态势感知能力下降。
最终,印军数架战斗机被击落。
![]()
而从印度视角看,印度官员认为阵风战斗机被击落的关键并不是性能问题,而是中国的武器在宣传上有假,印度情报系统被骗了。
巴军击落阵风战斗机发射的是中国制造的第四代远程空空导弹PL-15E,它采用的是捷联惯导卫星制导组合、双向数据链修正以及末端雷达制导的多种制导方式,是中远程超视距空中打击的“撒手锏”,官方宣传的射程是150公里。
印军得到的情报也是150公里,一直按照这个射程进行模拟训练和备战。空战当天,印军飞行员也是掐着150公里的范围行动,而且他们根本就没发现巴军的J-10C已经起飞。
印军事后复盘才发现,巴军是从200公里开外的地方发射了PL-15E导弹,印军飞行员直被击落前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这也就是说,PL-15E的实际射程要比宣传的射程远,这也表明,中国在武器性能的宣传上相当的克制,印度因此也当了一回老实人。
![]()
印方将阵风战机的失利归咎于虚假情报,殊不知战略忽悠也是军事能力的一部分,而且性能参数的战略模糊性也是现代军事博弈中最经典的陷阱。种策略的可怕之处在于,误导对手的战术生态位。
印度完全依据“150公里”设计作战半径,飞行员在预设的“安全区”内机动,却不知已踏入死亡险境。这如同让对手在错误的棋盘上落子——未战先败。
对外军售武器“低报性能”似乎是国际惯例,这一方面能降低买家的预期。另一方面,又给对手设置了陷阱,压缩其反应窗口。从而在实战中产生超预期的效果,既展现了自己的诚意,又赢得了买家的信任,从而巩固双方的合作。
冷战时期,苏联通过夸大自身实力震慑对手。比如1959年红场阅兵时,循环展示同一批R-7导弹,制造虚假战略威慑。美国看到了被迫仓促启动期“民兵”导弹计划,以应对苏联的导弹。
同样,美国也有类似操作。科索沃战争时,美军宣称其F-117隐形战斗机雷达反射截面仅0.001㎡,实际上该数据只在特定波段才能生效。最终,南联盟军队用苏联老式P-18雷达的长波段成功锁定,并击落一架F-117战斗机。
![]()
而中国更精妙之处在于反向宣传,用“低调”替代“激进”。当西方渲染“中国威胁论”时,中方反而宣称“射程仅150公里”——这种反逻辑操作,让印度彻底迷失。
这背后同样展示了中国对自己装备的自信,通常拥有实力的人不需要吹嘘自己的实力,反而刻意保持低调,在关键时刻才会展示自己的实力。以往不论中国武器还是中国制造的普通商品,往往被西方国家指责质量不佳,但这一战J-10C和PL-15E已经为中国正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