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国仅用32天打赢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震惊世界……
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边境十年的平静。
现实远超毛主席的预料,32天的自卫反击战让印度60年没能再爬起来。
![]()
1962年中印边境之战,印度以惨败收场,这一仗不仅影响了政坛格局,还影响了印度军队的建设,甚至是印度未来的发展战略和东南亚格局。
1962年,中国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入侵的印军,仅用32天解决战斗大获全胜,印军王牌旅第四师第七旅被歼灭的消息引得印度举国震惊。
这支部队原属英国殖民主义军队,在二战中与德、日、意三国法西斯军队作过战,号称是打遍欧亚的劲旅。
结果在中印战争中被解放军全歼,旅长达尔维准将被活捉,对于战争的失败,印度方面苦思冥想总结出几点原因。
![]()
第一,武器太过落后
印度认为当时虽然兵力较多,大部分装备都是来自二战,甚至是一战时期留下来的武器。
以当时的李-恩菲尔德步枪为例,对比的是中国装备是五六式步兵武器,印度当时获得了美苏的支持,购买了大量武器,对比中国武器绰绰有余。
印军确实有很多万国造,这也是印度军队的弊端之一,时至今日,印度的装备也是参差不齐,武器同样也是万国造。
因此中印战败根本不能归结于武器的原因。
第二,地势海拔高
印度认为,自己的士兵大多数都是从平原过来的,没有做好高原作战的准备,战时的海拔达到了4200米以上,印度士兵很不适应,因此战斗力大打折扣。
这又是强行解释,如果说环境苛刻,两国军队都处在同一战场,条件都是一样,中国军队能克服高原反应,印军克服不了,这是自己士兵身体素质问题,跟地势海拔毫无关系。
第三,印度空军没有参战
印度普遍认为,当时的自己是继美苏之后的第三大军事强国,但自己的空军并未参战,如果参战势必能赢得战争。
如此理由更是荒谬至极,因为当时中国空军普遍装备了仿制苏米格17和歼五,还从苏联获得了SA-2导弹等先进武器。
![]()
在五十年代,中国在国土防空作战中获得过骄人战绩,多次吊打美国先进战机,印度方面,空军当时有25个主力作战中队,各形飞机1000余架,其中不乏“猎人”“神秘”战机和“堪培拉”轰炸机。
美国战机都打不过中国,印度战机还能在中国面前占到优势吗?何况当时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地理环境,气候复杂多变,地面运输能力并不足以为空军作战进行保障。
印度本来就无法派遣空军作战,这不是他们战败的理由。
综合以上三点,印度还是有很多不甘心,但中印战争对印度的打击的确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印度的发展历史。
中印战争对印度有多大影响?
![]()
1、影响了印度的政坛格局
首先,印度总理尼赫鲁由于这次战败个人政治声望一落千丈,一心认为部队将在前线高奏凯歌的民众,不愿意相信印军战败的事实,纷纷走上街头抗议,要求尼赫鲁立刻下台。
不少官员甚至在会议上对尼赫鲁出言不逊,即使解雇了国防部长也无济于事,尼赫鲁的政敌抓住机会对他推行的种种政策大肆攻击,并以国防威胁为由摧毁了尼赫鲁苦心经营的经济计划,使印度经济走上了畸形的发展道路。
战后不到一年印度国会第一次通过反对尼赫鲁政府的议案,不断承受各方指责和压力的尼赫鲁一病不起,1964年5月郁郁而终。
后续几十年间,印度军事、外交和教育都产生了巨大变化。
![]()
2、使印度增加军费开支
自中印战争之后,印度军费一直居高不下,两年时间里国防预算增加了一倍,为缩小与中国的武器差距,印度从此热衷于从美苏、欧洲、以色列等国进口武器。
进口美苏武器有很多条件,与谁交战都要限制使用,特别是不准用美国武器与巴基斯坦作战,这让印度十分憋屈。
苏联没有任何限制,印度更喜欢从苏联进口武器,1967年至1977年间苏制武器占印度军购的81.2%。
苏制武器大量装备印军意味着军费大量投入,印度军工科研经费只占印度军费的2%,等同于把印度拖上了一条不归路。
军事人员方面,印度十年内的兵力从400万人增加到825万人,据统计如今印度每年都要花费3%的GDP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
2019年印度的军费开支就高达700亿美金,我国的国防支出常年只占GDP的1.4%左右,可谓是真正以经济为重心发展,致力于改善人们生活。
中印在国防支出上的差别也为九十年代末,中印经济彻底拉开距离埋下了伏笔。
![]()
3、印度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战前印度通过提倡不结盟运动,国际影响力和地位非常高,甚至一度被视为第三世界领袖。
中印战争前夕,有53个亚非拉国家明确表示支持印度,战败后,原先支持的国家只剩下两个。
尼赫鲁亲自打了一圈电话才有18个国家无奈之下发文对印度表示同情,作为昔日的宗主国,英国对于印度的失败十分幸灾乐祸。
葡萄牙趁火打劫,中印战争爆发前一年,印度使用武力手段直接收回了葡萄牙在印度的最后一块殖民地,葡萄牙因此向美国告状,却因美国偏袒印度最终不了了之。
印度饱经国际政治冷暖后,开始全面检讨外交政策,从原来的和平中立不结盟政策走向双重结盟,既联美又联苏。
![]()
4、使南亚格局更加稳定
中印战争对印度的威慑,让印度对自身的行为多有收敛,此前的印度一直希望一统南亚,尼赫鲁在自传中写道:印度将来要建立一个包括印度、缅甸、锡金、阿富汗、和其他国家的联盟。
印度战败后一改此前狂妄态度,极其注意中国的态度和动向,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印度张巴基斯坦发动了突然袭击。
巴基斯坦在猝不及防之下部队节节败退,当巴基斯坦向邻国求救时悲哀的发现,此前信誓旦旦的表示互帮互助的国家全都不见了踪影。
此前的美国靠山竟然决定通过支持印度,来获得本国在东亚的权益,巴基斯坦前途一片黯淡,随时面临灭国的危险。
危难时刻中国及时伸出援手,不仅在国际上向印度多次施压,还向印度递交了最后通牒,让占尽优势的印度吓破了胆,赶忙与巴基斯坦签订了挺火协议。
巴基斯坦的危机解除,从此与中国成为了铁杆。
![]()
此后虽然印度与邻国仍摩擦不断,但鲜有出兵别国的行为,南亚地区的局势达成了微妙平衡,形成了数年的稳定局面。
时至今日,印度依然对曾经的战败耿耿于怀,他们不敢轻易进犯中国,一旦印度越过容忍的底线,中国军队不介意再次重拳出击,让印度再做一次世纪噩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