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的火热仿佛来得格外早,六月中旬的阳光就炙热了起来。午后,我在办公室处理好了文件材料,装了一些反诈、安全宣传资料和我的出门三件套(笔记本、印泥、茶杯),拎着包就直奔辖区企业去了。
走访了两家企业,还算顺利,没有突出的矛盾纠纷,一些小的意见建议我都记在笔记本上。下午四点半,阳光依然火热,炙烤着园区的水泥路面,衣服湿了干、干了湿,再加上园区是滩涂上刚刚开发出来的,路也不怎么熟悉,心情不由得烦躁起来。
导航到第三家企业,是个渔网厂,企业不大,有一栋办公楼、两栋厂房,但车间里机器的轰鸣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走到办公楼和厂房之间连廊下边时,看到两个穿着工装短袖的男子正在激烈地争吵,一个60岁左右、一个30岁左右。他们看见我走来,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没想到这趟走访企业,还有意外“收获”。
两人气冲牛斗,眼看矛盾要升级,我赶忙上去调节氛围:“我是滨海新区派出所的民警,两位老板先歇歇气,大热天的,有什么事情跟我说说。”年纪长的男子瞥了我一眼,气冲冲地说:“我不是老板,当不起这个老板,辛辛苦苦在厂里干了十几年,快被人家赶走了,今天必须给我说法,不然我肯定不依。”说完,继续攥着两只拳头,年纪轻的男子说:“我姓申,是这个厂的负责人,他也姓申,是我们厂原来的工人。”那个老申立马嚷着说:“我还没离职呢,凭什么说是原来的工人。”这一听,我基本上明白了个大概,就对小申说:“厂长,要不我们一起去你们办公室聊,外边天气也热。”然后回头,拉着老申满是老茧的手劝道:“老申,天气热,您老先消消气,到办公室我帮你说说理。”我拉着老申,跟着小申来到二楼厂长办公室。
到办公室坐下来,小申厂长把情况介绍了一下。原来二人是亲戚关系,老申今年63岁了,在这家厂里工作多年,有一手修机器的好技术。小申父亲过世后,小申从上海回来接手这家企业,年轻、大学生、有思路,生意做得活,上了智能化设备,效率大大提高,于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把一些超过60周岁的工人劝退了。老申依着自身是长辈,跟厂子也有感情,不同意离职,吵闹了好几次,矛盾已经到了非常尖锐的地步,社区协调过几番,但效果不好。
找到问题,我就对症下药,分头跟两边做工作,摆事实、讲道理、谈感情、说法律……老申看着我,突然想起什么,一手抓紧我的手,一手拍拍脑门,激动地说:“你是不是姓李的那个警官?你还记得我吗?”我疑惑地摇摇头。“20年前,老汤灶10组,那个6岁才报上户口的孩子……”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到20多年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
那时候交通没有现在这么方便,没有电脑,工作全靠两条腿、一张嘴和一支笔。我是个闲不住的人,上级提出“入户调查”的概念,除了值班,我就每天骑着“二八大杠”下社区,两年时间几乎跑遍我社区的3161户村民和12家小企业。老申那时候还是农机厂的技术员,结婚10年没孩子,领养了个孩子,由于不懂政策,孩子户口一直拖着没办。有次我入户走访来到他家,了解到情况,就用了一周时间围绕小孩上户口的事情走访调查、形成材料,帮忙联系医院找到出生证明,最终给小孩户口报上了。20多年过去,我几乎忘了这事,老申依旧记在心里,我不禁有所感动。
见气氛有所缓和,我趁热打铁,建议道:“都是自家亲戚,你们双方的出发点都是好的,老申舍不得对厂子的感情,小申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从厂子长远发展考虑。这样,老申的班就不上了,小申以厂子的名义给老申发个聘书,请老申做个兼职技术顾问,每年定时来厂里指导指导,根据厂子效益给老申包个红包,表达一下感谢。”小申红着脸爽快地答应了,老申粗糙的手紧紧握住我的手,连声向我道谢。化解矛盾的欣慰、劳动人民的质朴让我不由得心潮澎湃起来。
跨越20年的两次走访串联起了最质朴的警民情谊,也许这就是我们入户走访的意义所在。
身为人民警察的我们,忙碌穿梭于大街小巷、阡陌村落,借“走千企 入万户”走访服务活动契机,不仅要将反诈、安全等知识送进家家户户,更要实实在在为百姓解决难题。所谓,民心之所向,警力之所使。
(海安市公安局滨海新区所副教导员 李卫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