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生男生女到底靠谁?相信这个问题大家一定都思考过。
以前许多人都觉得这是女人的问题,后来又觉得这好像是男人的问题。一时间,各种观点甚嚣尘上,将男女生育概率搅的一团雾水。
现如今,似乎又出现了反转。按照某些科学家的说法,母亲的身体状态,跟孩子性别脱不了干系。情况真的是这样吗?生男生女的主因难道在于母亲?
![]()
“土壤决定庄稼”?
众所周知,古时候的人们,一般会把生男生女的锅,甩在女人身上。
毕竟古代医学,不懂染色体的概念,一看到孩子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就开始默认“土壤决定庄稼”的这个理论。
许多女人由于生不出儿子,备受责骂。不少家庭开始找民间偏方,通过让女性喝符水、吃古怪食物,来产下男嗣。更有甚者,甚至直接休妻、纳妾,以此来维持香火的延续。
![]()
总之,古时候的大多数女性,的确承受了不少生儿育女的骂名。
至于中世纪的欧洲,情况则更为魔幻。
那时候的欧洲人相信,左侧睾丸生女,右侧睾丸生男。再加上当时的欧洲也是重男轻女,以至于不少欧洲男人开始结扎左侧睾丸,只为求得一个子嗣。
![]()
只能说,当时的欧洲人,虽认为生男生女在于男性,但其浅薄的认知,实在是过于牵强。
XY染色体才是生男生女的“钥匙”
像这种情况,直到20世纪发现性染色体的时候,这才慢慢改变认知的局面。只不过,其证明之路,依旧是坎坷异常。
1901年,克拉伦斯•麦克朗在研究昆虫螽斯时,发现雄性居然有一大一小两条染色体。为了区分它们,克拉伦斯•麦克朗将其命名为X和Y。
![]()
在此期间,克拉伦斯•麦克朗还首次提出,Y染色体决定了雄性的出生。但也正是因为这个言论,克拉伦斯•麦克朗被科学界骂为了“疯子”。
到了1905年,女科学家内蒂•史蒂文斯,开始为其站台。
内蒂•史蒂文斯通过研究黄粉甲虫,发现其雄性拥有19条大X染色体+1条小Y染色体,而雌性则是20条大X染色体。
![]()
经过一番分析,内蒂•史蒂文斯认为,Y染色体确实是性别的开关。
然而,其导师托马斯•摩尔根——也就是靠果蝇拿诺贝尔奖的那位,直接反驳了她的观点。因为这件事,两人一度闹得不愉快。
到了1906年,学术界大佬、哥伦比亚大学顶尖细胞学家埃德蒙•威尔逊,开始承接起了内蒂•史蒂文斯的衣钵。
![]()
埃德蒙•威尔逊做了许多独立验证,把昆虫、鸟类等的染色体测了个遍,逐渐坐实了内蒂•史蒂文斯的观点。
与此同时,他还动用媒体关系,通过一系列公关、话术等,将其他学界大佬一一说服。就这样,在埃德蒙•威尔逊的不懈努力之下,学术界这才接受了染色体控制性别的理念。
由于埃德蒙•威尔逊引用了内蒂•史蒂文斯的论文,因此这位被埋没的女科学家,也开始受到了关注,并被科学界正名。
![]()
半个世纪后,也就是1959年,科学家首次在人类身上得到了“性别开关”的验证。
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实验,最终确认女性卵子只提供X染色体,而男性的精子,则分为X和Y两种染色体。既然如此,所以孩子的性别,大概率就是由精子而决定的。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人类生男生女的概率,其实是符合二项分布的。
![]()
这就跟抛硬币一样,无论正面反面,都有50%的概率。最关键的是,每次的结果都是独立的,并不会受上一次结果的影响。
总之,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推理,最终定下了一个结论:“男人的精子,就是孩子性别的‘转换钥匙’”。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男人成了子女性别的“实锤背锅人”。甭管你生男还是生女,都跟父亲脱不了干系。
![]()
至于女性这边,积压了数千年的“冤屈”,终于得到了洗刷,大家再也不能以“生不出儿子”来为难女性了。
生男生女概率并不是50%?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根据近期最新的一项研究,科学家发现,其实母亲也有孩子的性别控制权。
2025年7月18日,哈佛大学某科研团队,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刷新三观的文章。
![]()
从文章内容来看,该团队这些年来,一共研究分析了5.8万名美国女性,包括她们的14万名子女,也一一被列入了研究范畴,整个研究群体的生活时间跨度长达60年。
按照研究人员的说法,拥有三个或多个孩子的家庭中,出现清一色男女的概率更高。为此,研究人员还特意列出了一个数学统计模型。
根据模型来看,假如你生了三个男孩,那么下一个孩子仍是男孩的概率高达61%。假如你生了三个女孩,那下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则是58%。
![]()
也就是说,生孩子这件事,并不是独立的。下一任孩子的性别,总会受上一任的影响。你以为的男女50%概率,仅仅只是理论上的概率罢了。
除了已生育的孩子数量以外,孩子的性别还跟母亲的年龄有关系。研究人员表示,母亲的首次生育年龄较大的时候,那她大概率就会生出单一性别的孩子。
比如你到了28岁以后才繁育,那么接下来出生的孩子,要么就是“和尚团”,要么就是“公主团”。反正到了一定年纪,能同时拥有男孩女孩的概率,微乎其微。
![]()
母亲的体质会影响生男生女?
那这种现象背后的因素又是什么呢?
研究人员分析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月经周期会发生变化。而这一变化,会带来阴道PH值的改变。
部分女性在年龄增长以后,其阴道的PH值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利于X染色体的存活。
![]()
至于另一部分女性,情况则恰恰相反,她们阴道内的PH值会上升,随之而来的,就是生男概率的增加。
当然了,除了阴道PH值以外,母亲的基因也会对生男生女产生影响。从显微系统来看,女性有两个特殊的基因位点,它们分别是NSUN6基因和TSHZ1基因。
假如NSUN6基因附近出现变异,那么该母亲就只生女儿。而TSHZ1基因附近出现变异的话,则只生儿子。
![]()
从以上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在生男生女这方面,母亲并不能完全甩锅。像阴道酸碱度、基因组附近的突变等,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性别。
所以作为孩子的父亲,大可不必将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了。
当然了,虽说母亲得背一定的锅,但锅也分大锅、小锅。那口大的锅,至今仍在父亲身上,这纯生物铁律,是甩不掉的。
![]()
比如父亲的Y精子活性强,那么孩子有90%的概率是男孩。这时候就算母亲阴道的PH值再低也没用,丝毫不会影响Y精子的“冲击”。
除非父亲的X和Y染色体活性都一样,都是50%的存活概率。在这种情况下,母亲身体的微调控,就能起到作用了。
这是如果母亲阴道的PH值较低,那么接下来生女孩概率可能就会提升到51%。
![]()
可见,生男生女其实就是一场匹配赛。当你匹配到了合适的队友,那么孩子的性别大概率就能由你掌控了。
清宫生男生女计算表,准吗?
其实关于生男生女这个话题,自古以来都讨论的绘声绘色。
有人说,清宫早就有了生男生女计算表。按照这些人的说法,清朝宫廷御医会根据阴阳五行、易经八卦,并结合受孕月份、孕妇年龄等,来推算出孩子的性别。
![]()
这种表格拥有好几个坐标系,就跟3D建模似的,专供皇室选择子女性别使用,据说很准。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所谓的清宫表真的准吗?
2017年,北京大学某团队对3万名孕妇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研究人员将月份、年龄等数据,全投进了表格,结果发现清宫表的预测成功率,仅仅只有50%,跟抛硬币差不多。
![]()
这么看来,传的神乎其神的清宫表,大概率就是星座占卜的汉化版本了。如果这表格真有用的话,那为啥同治皇帝是独子?而其他全是公主?
当然了,无论生男生女,都是生命的惊喜。既然老天爷给了你这个孩子,那么孩子的性别就是ta最大的人生勋章,所以不要纠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