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发|明见局
作者|周叙
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总有一些企业凭借迅猛的发展态势被冠以“传奇”之名,中国恒大集团曾便是其中之一。从一家地方房企成长为横跨多个领域的商业巨头,它的崛起之路曾被无数人津津乐道。
如今,港交所即将在8月对恒大实施除牌,该公司也将成首家退市房企。
也曾站上巅峰的恒大
恒大集团自2009年在港股上市后发展势头迅猛,市值一度达到4000亿港元,在房地产行业占据重要地位。其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涵盖金融、文旅、健康、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构建起庞大的商业版图,许家印也因恒大的成功多次跻身富豪榜前列。
但繁荣之下财务危机已在酝酿。随着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趋严,恒大长期依赖的“高杠杆、高周转、高扩张”模式弊端日益显现,资金链问题逐渐暴露。
2021年,恒大债务违约事件的发生在金融市场和房地产行业引起巨大震动,此后恒大便陷入了困境之中。
2024年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对恒大发出清盘令,其股票随之暂停交易。
按照港交所的规定,连续18个月暂停交易的证券可能被除牌,恒大的这一期限已于2025年7月28日届满。
值得关注的是,在清盘程序进行的一年多时间里,恒大始终未能就230亿美元(约1660亿人民币)的海外债务提出可行的重组方案。
据路透社等媒体报道,因债务重组失败被迫清盘恒大预计将在8月被港交所除牌。停牌时,其市值仅为22亿港元,较巅峰时期蒸发99.5%。
债务与经营的双重枷锁
巨额债务是恒大陷入当前困境的关键因素,也是提起恒大绕不开的话题。
截至2024年2月,恒大境内逾期债务达3203.05亿元,逾期商票2041.25亿元,未决诉讼2147件,标的总额5237.91亿元。
其中,海外230亿美元的债务更是让其不堪重负,这些债务涉及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供应商款项、理财产品等多个方面,影响范围广泛。
经营层面,恒大同样面临诸多难题。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消费者购房意愿降低,恒大楼盘销售不畅,销售回款大幅减少,进一步加剧了资金链紧张的状况,导致大量在建项目停工或进度迟缓,引发业主维权,损害了品牌形象。
此外,恒大此前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大规模多元化扩张,投入巨额资金却未能短期内实现盈利,反而消耗了大量资金加重了财务负担。
内部管理方面恒大也存在问题。2019-2020年,恒大虚增收入超5000亿元因而违反证券市场规则,被证监会罚款41.75亿元,许家印等高管被终身证券市场禁入。
恒大退市引发的连锁反应
作为曾经的房地产行业龙头,恒大即将被港交所除牌或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其一,给其他房地产开发商带来巨大压力。当前众多开发商正努力维持运营,寻求债权人支持进行债务重组以避免清算诉讼。恒大的失败案例让他们认识到市场形势的严峻,将促使更多房企重视债务问题,优化财务结构,降低经营风险。
其二,房地产“高杠杆、高周转、高扩张”的模式虽曾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但也积累了大量风险。恒大的境遇为行业敲响警钟,将推动行业向稳健、可持续的方向转型。
其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产业链稳定。恒大债务涉及众多金融机构和上下游企业,其退市可能导致部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增加,上下游企业账款回收困难。
恒大从辉煌到即将被除牌,是企业决策、行业模式转变和市场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一案例警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风险控制、坚守合规底线,唯有如此才能稳健发展,行业才能健康持续。资本市场中,传奇难以永恒,唯有敬畏风险、尊重规则,才能在浪潮中立足。
(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请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