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十天,别忘了“吃1果,食2肉,喝3汤”,打好基础,舒坦过秋!
![]()
随着三伏天的尾声渐近,末伏的十天(2025年8月10日至8月19日)成为夏秋之交的关键过渡期。此时暑热未消而秋燥已起,民间素有“末伏养好,秋冬病少”的智慧。结合传统养生经验和现代营养学观点,末伏饮食需兼顾清热、润燥、补虚三大原则,以下“吃1果,食2肉,喝3汤”的食养方案,助您平稳换季,为秋冬健康筑牢根基。
一、吃1果:秋梨——润肺降燥的“天然甘露”
![]()
末伏时节昼夜温差增大,人体易出现口干舌燥、咳嗽咽痒等“秋燥”症状。此时秋梨正值上市季,其性凉味甘,富含苹果酸、维生素B族及膳食纤维,堪称“秋季润燥第一果”。传统医学认为梨能生津润肺、清热化痰,现代研究则证实其含有的熊果苷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
推荐吃法:
![]()
1.梨子沙拉:梨肉切丁拌入黄瓜、草莓等食材,也可以加入百合、杏仁片等,根据个人喜好来,然后再淋上桂花蜜,静置一会后,即可开吃,清润开胃。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者宜将梨加热后食用,糖尿病患者建议选择青梨并控制摄入量。
二、食2肉:鸭肉、鱼肉——补虚不燥的优质蛋白
1. 鸭肉——滋阴养胃的“伏天清补佳品”
![]()
《本草纲目》记载鸭肉“主大补虚劳,最消毒热”。其蛋白质含量高于猪肉,脂肪却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尤其适合末伏“贴秋膘”而不腻。南京人“末伏吃鸭”的习俗中,盐水鸭能补充夏季流失的钠钾离子,而冬瓜老鸭汤则兼具利湿功效。
养生搭配:
海带炖鸭:
![]()
鸭肉斩块后焯水,海带也洗净切条,焯水捞出,然后把鸭肉和海带一同入锅,加入食盐、葱姜和料酒,炖煮至软烂。海带中的褐藻酸钠帮助排铅,与鸭肉同炖可中和油腻。
2. 鱼肉——高蛋白低脂的“秋补之选”
![]()
末伏食鱼宜选鳜鱼、鲈鱼等淡水鱼,其蛋白质消化率达90%以上,且富含硒元素增强免疫力。广东客家人有“末伏一尾鱼,秋冬不咳喘”的说法,清蒸做法最能保留营养。
创新吃法:
![]()
紫苏蒸鱼:紫苏叶铺底,放上腌制好的鱼肉,开水上锅蒸熟后取出,倒掉汤汁,重新加入葱、姜丝、辣椒和紫苏,淋上热油,去腥同时发散表邪。
三、喝3汤:三豆汤、莲藕汤、银耳汤——祛湿润燥的黄金组合
1. 三豆汤(赤小豆、绿豆、黑豆)——末伏祛湿“铁三角”
![]()
源自《朱氏集验方》的古方改良,赤小豆利水、绿豆解毒、黑豆补肾,三色豆按2:2:1比例熬煮,加少量冰糖。此汤能缓解末伏常见的湿疹复发、食欲不振,尤其适合长期空调环境下的人群。
2. 莲藕排骨汤——健脾补血的“秋藕最补人”
![]()
湖北洪湖莲藕此时淀粉含量达峰值,与排骨同炖,钙铁同补。藕中的黏液蛋白保护胃黏膜,单宁酸收敛肠道,对夏季过食冷饮导致的脾胃虚弱尤为适宜。注意:选用粉藕(七孔藕)久炖更糯;加几滴香醋可促进钙质溶出。
3. 银耳百合汤——平价“燕窝”润全身。
![]()
银耳多糖的持水性可达自身重量30倍,与百合、枸杞搭配形成“润燥金三角”。研究发现,银耳中的麦角甾醇经日照转化为维生素D,有助于秋季钙吸收。
四、末伏饮食三大禁忌
![]()
1. 忌过度贪凉:绿豆汤不宜冰镇饮用,西瓜等寒性水果每日摄入不超过200克。
2. 忌盲目贴膘:红烧肉等高脂食物每周不超过1次,优先选择白肉和豆制品进补。
3. 忌辛辣刺激:生姜、辣椒等调味品应减量,避免加重秋燥引发的咽炎。
![]()
末伏饮食调理需遵循“清补渐进”原则,正如《饮膳正要》所言:“四季脾旺不受邪”。通过这十天有针对性的膳食调整,不仅能缓解“苦夏”消耗,更能为迎接秋凉储备充足能量。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末伏与立秋重叠(2025年8月7日立秋),更需注重“先清后补”,避免过早大温大补引发燥热。建议配合早睡早起、适度晨练,实现饮食与作息的同步过渡,方能真正“舒坦过秋”。
![]()
关于末伏十天的饮食禁忌,就分享到这里,末伏十天吃什么最好?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爱喜一起分享,厨艺有限,请多多指教。想了解更多美食技巧,请点击我的头像进入主页观看!
感谢大家的阅读,美食每天更新。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觉得有用的点个赞,欢迎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最后别忘了关注一下,我们明天再见。
本文由爱喜聊生活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