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杜聿明回忆南京保卫战中,国军装甲兵团的参战情况。国军当时虽然编组了装甲兵团,还采购了英国、德国造的装甲战车,性能不亚于日军装备。
但奇怪的,堪称国军后期第一名将的杜聿明,指挥的这支装甲兵团却几乎毫无建树,耻辱性地撤出南京,装甲兵团几乎团灭。
![]()
到底怎么回事?大家看原文: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九日,上海抗日阵地全线崩溃后,我军仅有的机械化部队一一一陆军装甲兵团,共有战车、搜索车、战车防御炮三个营,也奉令向湖南湘潭撤退。
同时,这三个营在上海参战的一部,已经撤回南京。当时决定搜索营、成防炮营沿京(南京)赣(南昌)公路撤退,战车营搭上火车向长沙输送。
但是由于蒋介石对于这一战略撤退事先毫无计划,沿公路走的车辆没有油料,沿铁路走的战车没有平车装载,这些部队一直就在南京方山营房待命。等到敌人迫近时,才弄一点油料,将汽车开走;战车则是将客车篷车拆毁后才装上车的。
在待命期间,有一天(大概是十一月二十日左右)晚上十点钟前后,何应钦忽然找我去说:“现在决定唐生智守南京,委员长(指蒋介石)要将德国战车全部留在南京抗战。”
我说:“德国战车虽然是我们现在最好的战车,可是有枪无炮,威力不大;而且为数只有十五辆,在南京河流错综的江湖地带作战,性能也不适宜。不如留下英国的水陆两用战车和炮战车,有枪有炮,又可以水陆两用,适宜于南京附近作战。必要时还可以横渡长江,开往江北。”
何说:“你不要想撤退江北,委员长说要死守南京,应照命令将德国战车留下。”
我见这种情况,不敢再说,但心中总是百思莫解,为什么蒋介石、何应钦都不根据战车的性能使用,而一定要留德国战车在南京抗战呢?
笔者按:杜聿明当时名位不高,不敢违抗上命。但这也折射出他的性格中的愚忠的毛病,在大节上虽不会出错,但这无疑制约了他作为一名前线重要将领的发挥。此时如此,后来在缅甸也是如此,淮海战场同样如此。这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国军混乱无序的缩影。
陆军装甲兵团自十二月四日开出最后一批车辆撤离南京后,即与留在南京抗战的第一连失去联系。
十二月十三日南京沦陷,我想这一连战车一定全被消灭。但是战车是如何使用又如何被消灭的,一点情况也不了解。
直到二十日以后,才有该连自南京陆续逃回来的官兵报告经过。
原来自战车连向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报到后,对于如何配合步兵作战没有得到明确指示;等到十二月五日,忽然奉到长官部的命令开往汤山附近协同某军(我记不清是哪一军)作战。
该连当日到达汤山附近即遭到敌机的俯冲轰炸,次日清晨参加战斗,以后数日继续在京(南京)汤(汤山)公路及光(光华门) 方(方山)公路一带先后配合好几个部队与日军作战。
在方山附近战斗中,战车三辆被日军击毁,遗弃在公路上。
十二月十二日,中华门阵地被日军突破,守军溃退,战车无人指挥,找卫戍司令长官部也无人负责。
笔者按:关于指挥之混乱,笔者将在后续唐生智守南京一篇中详解,请各位稍待。
战车连长见上自卫戍长官部下至各军师情况均极混乱,即自动撤到下关,准备找船舶渡江。到下关后,见仅有几艘小火轮皆被第三十六师控制(据宋希濂讲实际上是被卫戍司令长官部控制),只找到四只木拖船将战车装上。
又向第三十六师的一个营长借到一只小火轮;正在拖着木船过江之际,突然又有一只小火轮追来,不准这只小火轮运送战车渡江。双方经过激烈争执,因小火轮上第三十六师的官兵较多,强迫将绳索砍断。
载运战车的木船既无舵又无桨,不能掌握方向,只有听任江水冲击,顺流而下。有的木船在沙滩上搁浅,有的一直冲到江阴附近,官兵才只身脱险逃回。这一连战车就是这样毫无意义地断送了。
保卫南京战役,虽然战前既无准备,战时又无攻守进退的全盘计划,以致全军覆没,丧失了抗日部队的元气。可是其间也有一些中国人民的忠勇儿子,激于爱国义愤,作出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如上述被击毁的三辆战车中,一辆战车上的两个战士中的一个(记不起姓名)逃回后,很气愤地对我说,当他的战车被敌人打坏时,排长怕死不支援救护他的战车就往后跑。
他俩看到敌人的轻快部队已跟踪追来,想到继续在坏车上打必被敌人活捉,下车逃命又感到耻辱,就“决心与战车共存亡,埋伏在战车内,相机打击敌人”。
果然敌人第一线部队来清扫战场,搜查战车,贸然长驱直入,向南京前进。
这两个战士一直隐藏到下午四时前后,看见敌人又有一大队步兵来到,两人计议这是狙击敌人的最好机会。“他妈的,老子一个换你几十个!”他俩轻轻地将机关枪从战车转塔前后两端伸出,突然袭击,打得敌人落花流水,滚滚倒地的有几十人。
可是敌人也非常顽强,,立刻散开,前仆后拥地向战车攻击。但好几次皆未得逞,因这一大队敌人仅有步兵武器,没有平射炮和山野炮,无法击毁战车。
就这样地战斗到黄昏以后,敌人仍无办法。这时两个战士商定,丢掉战车乘夜撤退。他俩离开战车不远,敌人突然以机枪迫击炮轰击,他的战友不幸牺牲了,他自己脱离敌人逃回。
当这个战士历尽千辛万苦回到湘潭向我报告以上的情况时,我只在口头上称赞了他的英勇杀敌行为。
一直到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五日,日军为截断我西南通海防的交通线,由钦州防城登陆,深入南宁,十二月三十日,我军在昆仑关歼灭敌人中村正雄所部将近一个旅团之后,在卤获的文件《皇风万里》这本小册子内,发现日军叙述到南京战役的经验教训时,也谈到这一辆战车的埋伏狙击,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
这时我才知道这两个战士才是真正的勇士。
我急忙再找这个战士时,才知道他已在昆仑关战役中为祖国、为人民英勇牺牲了。
这两个英勇的战士,实在是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子。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顽强地与日军单独作战,创造出当时预想不到的奇迹。他们真是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好儿子!
最后,推荐一个非常棒的深度历史类公众号,我也常看。
本篇完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