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输赢,从来不是看兵多兵少,关键是会不会用人。蒋介石当年手里握着百万大军,麾下还有仨能打硬仗的狠角色,可他偏偏被猜忌和派系那点事绊住脚,始终没真正重用这几个人,最后解放战争输得一塌糊涂,只剩满肚子遗憾。
这三位被他耽误的大将,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硬茬,抗日战争时就打得日军哭爹喊娘,立下的战功没人能比。可到了决定国民党命运的解放战争,要么被晾在一边,要么被人掣着胳膊,一身本事没处使,急得直跺脚也没用。
先说孙立人,人称“东方隆美尔”。他是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的,学的是国外先进战法,带兵打起来真不含糊。抗日战争时,他带新38师去缅甸打仗,仁安羌那一仗,就靠一千多人硬生生冲垮日军主力,把被围的七千多英军救了出来,一下子就出了名。后来缅北反攻,他带着部队一路横扫日军,打下密支那,日军见了他的部队都绕着走,盟军都叫他“丛林之狐”。可到了解放战争,蒋介石因为他不是自己的嫡系,又跟美国人走得近,心里总防着他。把他派到东北战场,却压根不给实权,还得听杜聿明的指挥。孙立人想的打仗办法,一次次被杜聿明否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局越来越糟。后来蒋介石干脆把他调离前线,让他去训练新兵,等于把他的兵权全收了。这位在国外都能扬威的猛将,最后只能在后方坐着,看国民党军一路败下去。
再看薛岳,江湖人称“战神”。他的打仗本事,在抗日战争时算是发挥到顶了。他琢磨出的“天炉战法”,在三次长沙会战里把日军打得落花流水,前后一共灭了约11万日军,是抗战里灭日军最多的将领之一。可1944年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长沙没守住,薛岳只能带着部队撤退。就这么个能打的人,解放战争时照样没得到蒋介石的信任。解放战争刚开始,薛岳当徐州绥靖公署主任,管着华东战场。他本来想把兵力集中起来,跟解放军痛痛快快打一场,可蒋介石总在后面遥控指挥,今天让他去救这个部队,明天让他去守那个地方,好好的兵力被拆得七零八落。1947年1月鲁南战役,国民党军的整编26师、51师还有快速纵队全被歼灭了,薛岳因为这事被撤了职。后来蒋介石虽说又起用了他,可心里始终防着,处处给他设限制,让他没法放开手脚指挥,最后也只能看着战局一步步垮掉。
至于白崇禧,人送外号“小诸葛”,脑子活,会琢磨战术,跟李宗仁合称“李白”,是桂系的核心人物。抗日战争时,他当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台儿庄战役的战略部署和协调,他出了不少力;后来当桂林行营主任,昆仑关战役是他统筹的,把日军精锐第五师团打得够呛,不过一线指挥是杜聿明。可就因为他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一直被排挤。解放战争时,白崇禧带着华中“剿总”的部队,本来能跟华东战场互相配合,可蒋介石老猜忌他,俩战场始终没协同起来。淮海战役前,白崇禧提出把兵力集中起来守淮河,蒋介石压根没听。后来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役输得一败涂地,白崇禧急得直拍桌子,可一点办法也没有。更让他寒心的是,蒋介石兵败后还想抢他的兵权,逼得他只能带着部队退到广西,最后也没能挽回败局。
![]()
这三个人,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改变一块战场的局势,甚至能影响整个战争的走向。可蒋介石用人就认一条:是不是自己人。只信同乡和嫡系,对不是自己人的将领,不是防着就是打压。孙立人因为派系和出身被闲置,薛岳因为战局失利被撤职,白崇禧因为不是嫡系被排挤,这仨本可以当他左膀右臂的猛将,最后全成了局外人。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一路败退,蒋介石在南京总统府里看着战局地图,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对着地图直叹气。他手下不是没能打的,可就是因为自己不会用人,把人才埋了,把战机错过了一次又一次。而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用人只看本事和信仰,不管你是哪的、出身咋样,有能耐就给你舞台,所以徐向前、林彪这些将领才能把本事全发挥出来,最后赢了天下。
![]()
有人说蒋介石输在民心,也有人说他输在腐败。但不管怎么说,用人错了是真的坑了他。要是当年他能放下猜忌,真心重用孙立人、薛岳、白崇禧里的任何一个,解放战争的局面,说不定真能不一样。
历史没有如果,会不会用人,从来都是成大事的关键。蒋介石丢的不只是这三位大将,更是整个天下。而这几位被他辜负的猛将,最后也只能因为没遇到识货的上司,成了历史里的一声叹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