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当年那档子事儿,有个事儿挺叫人琢磨。
1938年,武汉、南昌都落到了日本人手里,大片国土灰飞烟灭,中国地图上添了不少太阳旗。
可偏偏,这仗打得天翻地覆的时候,中国西北那嘎达,有个叫延安的小地方,日本人瞅了半天,愣是没敢大动干戈。
你说怪不怪?
太原、山西,那都是一把把地攻下来的,装备、人马,日本的华北方面军那是说一不二的主儿。
可离得这么近的延安,中共中央的老家,就跟没看见似的,日本人就是绕着走。
这事儿,后来开国大将肖劲光老先生在他回忆录里就说过,不是日本人心善,也不是他们瞎了眼,是毛泽东早就给日本人布置下了三道“天堑”,一道道,比铜墙铁壁还厉害。
![]()
你想啊,日本鬼子打仗,最擅长的就是那种大平原上的“闪电战”,机器一开,坦克一响,人马一冲,就跟推土机似的。
可延安那块地方,你翻开军事地图一看,那叫一个“绝”。
满眼的黄土高坡,沟沟岔岔,梁梁峁峁,那地势,说句不好听的,是人待的地方吗?
那路上,哪有什么宽敞的大马路?
全是羊肠小道,跟着山势九曲十八弯。
那得看地形。
![]()
哪有什么能展开阵型的开阔地?
一不小心就掉到沟里去,好不容易爬上梁,对面又是悬崖。
这地方,对咱们老百姓来说,是家,是生存的地方,可对日本人,这简直就是个天然的巨大迷宫。
他们的坦克、大炮,进来就跟瘸了腿似的,跑不快,也打不准。
人再多,一旦开进去,立刻就被地形割裂开,变成一小拨一小拨的,各自为战,想汇合都难。
毛泽东可太明白这片土地了。
他把整个陕北根据地,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战场游乐园”,专给日本人设计的那种。
他对部下说过:“我们的部队,要像水银一样,往哪儿漏,都能找着缝儿钻进去。”
![]()
这话说的,就是陕北这种打法。
八路军的战士们,在这片土地上长大,哪条沟,哪座山,闭着眼睛都清楚。
鬼子来了,他们就能化整为零,晚上悄悄地就从鬼子眼皮子底下溜过去,把鬼子的补给线给一刀切了,岗哨端了,碰上落单的小股部队,那就是他们的“大餐”。
那会儿,1939年左右,日本人也知道这块“心腹之患”不好惹,也来过几次“扫荡”,想把延安周围的部队给“犁”一遍。
他们自己才像掉进泥潭里,鬼子的重武器在这里根本使不出来,反倒是八路军,神出鬼没,冷枪、手榴弹,就像刮风一样,没完没了。
他们有时候刚进一个村,后勤路上就被断了;部队刚开进个山谷,说不定就从四面八方冒出子弹来。
这种“打一枪换个地方”的游击战,耗得日本人够呛,可就是不见啥成效。
![]()
对日本大本营来说,打延安就像是把最好的部队往一个无底洞里扔,别说速战速得了,就是把人给耗死,钱给烧光,也未必能拿下。
这第一道“天堑”,就是大地的鬼斧神工,也是咱们灵活游击战的绝招。
要是说黄土高原给延安披了层铠甲,那奔腾不息的黄河,就是横在日本鬼子面前的第二道“天堑”。
你想啊,黄河以西是延安,以东,那就是鬼子占着的山西。
这条母亲河,那时候,就成了一道军事上的“红线”,轻易谁也过不去。
黄河中下游,那水流,尤其壶口瀑布那块,你想想,那浪头子打得,谁敢轻易下去?
日本人想从山西那边渡河过来打延安,那不仅得跟老天爷斗,还得跟严阵以待的八路军河防部队硬碰硬。
![]()
毛泽东深知这条“母亲河”的重要性。
1939年,军委那边就下了死命令,调集了重兵,就让肖劲光他们负责,在黄河西岸数百公里的地方,硬生生给敌人布下了一道防御网。
从宜川到府谷,沿河的每一个能渡人的地方,每一处山坡,都筑起了工事,炮楼、碉堡、战壕,一样不落。
八路军就熟悉这地势,把火力点都设在高处,能把河面上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
日本人也不是没试过。
1939年秋天,日本鬼子集结了不少兵,飞机大炮也带上了,想着在黄河上搭个浮桥,强渡过来。
可那黄河水太猛了,一冲,浮桥就散架。
就算他们坐着小船,艰难地往对岸划,等着他们的,就是西岸高地上射来的密集的子弹。
![]()
几次尝试,都是鼻青脸肿地退回去,黄河边上,留下了不少尸体,还有他们的装备。
这条流淌了千年的母亲河,那时候,就像一条守护神,跟人民军队的决心,融为一体,把日本鬼子西进的路,彻底给堵死了。
日本人站在山西那边,望着对岸的延安,中间隔着的,就是这道自然和人力结合起来的,他们永远也跨不过去的“巨龙”。
前面说的地理和黄河,那是看得见的“天险”。
可毛泽东给日本人设的第三道,也是最要命的一道“天堑”,那就是“人心”。
这道防线,你看不见,也摸不着,可比任何石头砌的墙,都还结实。
那阵子,共产党把地分给了千千万万的穷苦老百姓,这功劳,谁能不记着?
![]()
在陕甘宁边区,军民的关系,那真是“水乳交融”,别提多好了。
一个村子,就是个小小的战斗堡垒;一个老百姓,就是个小小的“情报员”兼“后勤兵”。
为了对付日本鬼子和国民党那两边的封锁,毛泽东一声令下,号召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部队就开始开荒种地,机关里的人也织布、做衣服。
这样一来,延安就能自己养活自己,不愁吃,不愁穿,就能撑住,就能打下去。
你想啊,这种全民皆兵的样子,鬼子在中国其他地方,哪见过?
他们能占一座城,可他们怎么能征服城里的人心?
在延安,但凡来个生面孔,立马就有人警觉,报告上去。
![]()
鬼子要是敢来个小规模的渗透,老百姓们立刻就给游击队报信。
日本人面对的,从来不是一两支军队,而是一个个活生生、拿起武器就要跟你干的人民。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里就说得明白:“战争的威力,最深厚的力量,就藏在老百姓身上。”
日本人就算运气好,真的过了前面两道“天堑”,最后也得被这片“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给淹死。
这地方,有黄土高原这“死亡迷宫”,有黄河这“巨龙屏障”,再加上老百姓这“人心长城”,三道“天堑”,层层叠叠,把延安给严严实实地保护起来了。
日本人里的那些个“战略家”,也不是傻子。
他们算来算去,得出一个冰冷的答案:真要是打延安,投入那么大,死伤那么多,最后能捞着啥?
几乎就是零。
![]()
与其把人马陷在那儿,还不如留着劲儿,去打那些更有“价值”的地方。
所以啊,整个抗日战争,延安这座小城,虽然挨过鬼子的炸弹,但地面上的部队,愣是一次都没上去过。
它就像一座灯塔,在最黑的夜里,给全中国的抗战队伍,指着方向,保住了革命的火种,最后才有了燎原的大火。
这可不光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毛泽东那种看问题的战略眼光,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证明了打仗赢不赢,最终看啥?
不是铁疙瘩,也不是炮弹,是人,是心,是智慧。
(注:本文创作过程中,参考了部分历史资料,如肖劲光回忆录等,力求在严谨史实基础上,以生动鲜活的叙事风格呈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