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傲
QX13
类型:便携解码耳放
售价:碳纤维版¥1499 / 铝合金版¥1399
“外在层面,它使用碳纤维外壳匹配界面新颖、视觉敞亮的1.99英寸屏幕,并标配磁吸皮套,集功能与便利性于一体;内在层面,它以强悍的解析力为基础,充沛的动态作武器,肆无忌惮地展露着自身实力。难听点儿说,如果不考虑形态和使用场景的差异,这个‘外向型选手’疯起来根本连自家JM21也不放在眼里。”
引言
在古早的随身HiFi江湖里,耳塞与大块头前端的“捆绑哲学”曾是金科玉律,想要发挥耳塞潜力离不开素质与推力俱佳的播放器或解码耳放,可现实是好的声音和随身玩家追求极致便携的理念之间一直横亘着一道天堑,直到这些年“小尾巴”逐渐蓬勃发展,金字塔顶端高端型号的进化之路便成了打破这种“优秀音质”和“便携刚需”矛盾的关键。
不断探索高端小尾巴形态的各个品牌无疑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功臣,从前几年推力足以撼动大耳的audirect Beam 3Pro、性能参数顶尖的乐彼W4,到半年前的“指尖胆机”iBasso Nunchaku,每个品牌都在为这个神奇的产品种类赋予新的可能性。作为飞傲KA系列、BTR系列多款产品的老用户,飞傲小尾巴产品线的动向也一直在我的关注中,去年KA17就凭借下放自品牌中高端产品的台机模式、THX AAA 78耳放等“标志性”的技术,在高端小尾巴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正好奇KA系列还能以什么样的形态再度突破时,没想到我等来的是以QX为名的全新小尾巴系列,而首款型号就是价位比KA17高出不少的QX13,这次就借着这款新品聊聊如今的高端小尾巴进化到了什么程度。
![]()
客观体验
QX13外形相比市面上其它“同质化”的小尾巴一眼就显得“鹤立鸡群”,它正面采用了一块高屏占比的1.99英寸IPS屏幕,下面配置三枚实体按键,外观一体化程度极高,可能有些烧友会担心按键不会像设置在机身侧面的同类产品便利,我实际盲操尝试了一下,塞到口袋里手指也可以轻松区分不同按键,而且不同操作习惯的玩家可以在“HID按键”设置里切换不同控制逻辑,极大程度上照顾到了用户的差异性。而且设置菜单中还有七种滤波、两挡增益、左右声道平衡、音量级数等加起来堪称“周全”的个性化功能,其中飞傲惯有的PEQ设置同样没有缺席,兼容Switch等设备的USB1.0模式也进一步丰富了QX13的使用场景,除此之外它3.5mm接口支持SPDIF同轴输出的设计在小尾巴产品中比较少见,同样算得上是小小的亮点。
显示界面的设计QX13可以说是同时兼顾了美观度、实用性和个性化。它提供了四种不同UI主题界面,分冷暖两种色调和横竖两种风格(还可180°翻转屏幕),其中我个人更喜欢横屏冷色调的主题二,它的界面中包含音量、增益、音频格式、EQ等全部日常使用时所需的显示信息,并且点睛之笔是展示出了QX13“智能供电电压判断+动态供电切换技术”的独特之处,电流、电压数据通过汽车仪表盘式的显示风格直观反馈内部处理器的调节过程,驱动易推耳塞时低能耗的数据和驱动高阻耳塞、大耳时更充沛的供电对比鲜明,使QX13有趣之余也透露出自己“聪明”的一面。
值得一提的是,台机模式下的QX13不用被充电线绑定在桌面上,飞傲之前推出的ESTICK迷你纯净电源(需另购)也支持这款新的高端小尾巴,1100mAh的独立电源通过侧边接口和QX13连接之后不仅声音可以获得大幅提升,而且体积依然袖珍,通过合体皮套吸附在手机背后看起来像一款不大不小的“中尾巴”,在通勤出街用来搭配难推的旗舰耳塞是个绝佳的解决方案。
![]()
QX13有碳纤维和铝合金两种不同机身外壳的版本,我手上这台是碳纤维款式,相比铝合金版本减轻的6g重量在实际使用中的感知其实比想象还要明显一些,其表面采用了超透UV光油处理,观感柔和立体,缺点是易沾指纹,建议尽量戴套使用,碳纤维外壳与正面屏幕的衔接处有一圈银色包边处理,工艺方面打磨得也很细致,边框、屏幕以及按键区域的衔接严丝合缝。
手机与耳机之间拖曳一台重量格格不入的解码耳放不是件舒服的事,自苹果手机配备磁吸设计以来市面上相应配件愈加丰富。最近HiFi圈的磁吸大尾巴也掀起了一股浪潮,紧跟潮流的QX13不仅另购的合体皮套支持磁吸,而且在标配皮套中也内置了两块弧形磁铁,完美契合我手头的15 Pro MAX,它64.2*30.7*13mm的体积加上皮套后也仅比手机磁环略大一圈,不仅阻碍不到手机镜头且单手握持也没有负担,碳纤维款式约33g的重量吸附在手机背后用力甩都不会脱落,甚至不戴手机壳的情况下,捏着QX13轻轻松松就能把手机拎起来,针对非苹果手机用户QX13也附赠了引磁片,需要注意的是,苹果用户如果手机壳比较厚的话也建议使用引磁片,或者直接买带磁环的手机壳。
![]()
![]()
声音表现
如今素质比肩低端播放器对于高端小尾巴来说已经不再是难事,QX13声音中格外充沛的信息量也说明了这一点,只不过出乎我意料的是,比起同类产品在有限素质上不断做出取舍,QX13更像一个撕掉背心的健美先生在360°无死角展示自己发达的肌肉。
它以堪称“暴力”的解析性能把全频段声音中每个细节都进行了写实的呈现,不加掩饰地让听者感受到饱满的音乐信息量扑面而来,其三频量感没有明显的倾向性,相较于我们常说的中低频突出的“流行声”、高频华丽的“器乐声”,QX13的声音个性更多是基于强悍解析的基础上尽可能不遗漏每种音乐类型的特点,它描绘出的音乐场面是最大程度上复刻音乐本身所包含的内容,高还原度的中频在古典编制里能够精准雕刻出木、铜管及弦乐等器乐的结像,在人声流行里也可以让不同歌手的声音特征鲜明。虽然与一些风格圆润醇厚的小尾巴比较QX13可能会稍显“正经”,但它能做到毫不露怯地“秀肌肉”也可以说是走到同价位器材中“解析流”的第一梯队了。
![]()
除了过硬的解析素质,QX13的动态表现更是一大亮点,即使在手机供电(非台机模式)下它就有着极为出彩的声音能量感。以马勒《第二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为例,开篇持续不断的颤音与低音提琴急促的节奏使场面中瞬间充斥着一股紧张的音乐气氛,在QX13的演绎下这股声音张力十足,强弱之间的对比非常直观,弦乐推进到2分钟左右,管乐把曲目气势抬升至新的高度,在开阔的空间框架下,这段管弦乐的情绪渐进在QX13的演绎下被具象成了能量之间的拉扯,主导抗争命运主题的铜管组把气势托举得辉煌、高昂,而弦乐组一方面强化了音乐的节奏底蕴,另一方面当铜管将能量抬升至顶峰时,低音弦乐又如潺潺流水般让声音再次变得服帖。
许多千元级小尾巴在呈现这一段音乐时都难免会显得有气无力,无法把曲目中从肃穆到抗争再到黑暗中出现曙光的情绪完全体现出来,而QX13则用声音“秀肌肉”的同时将其从紧绷到松弛的状态变化也掌握得游刃有余,“张弛有度”地还原了这首曲目所要表达的情感。
手机供电时QX13呈现出的声场是规整开阔的,空间内的不同元素分布有序,不显拥挤。而台机模式下素质上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它整体声音骨架搭建得更加结实有力,声场的支撑感变强,横纵向的开阔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不同声音元素之间的层次划分也在有序的基础上更加清晰分明,把在演绎大编制曲目时原本“中规中矩”的规模感变得更加立体生动。最重要的,QX13强项之一的动态表现在台机模式下更是得到了非常大的加持,搭配旗舰耳塞、甚至大耳去聆听古典编制乐也都可以展现出非常出色的效果。除了素质上的区别,台机模式下的QX13中频厚度也有着显著的改善,平时聆听张国荣的《风继续吹》,他声音里那种娓娓道来的倾诉感是非常令人着迷的一点,打开台机模式能清楚感受到他嗓音会变得更加低沉醇厚,相比常规模式也更有韵味。
![]()
玩法搭配
总的来说,QX13是一个以中正高素质为声音基石的前端设备,从搭配角度来看正符合我“前端打基础,耳塞调风格”的选择思路。以我个人为例,平时在听醇厚温暖的流行人声时我会选择搭配一些声音暖润热情的耳塞,比如DITA的MECHA,既能展现QX13解析力的突出,两者风格的调和也使人声具有不错的厚度,进一步增添声音感染力。而QX13更让我惊喜的是,它驱动类似LUNA这种超旗舰耳塞也完全没有压力,这套搭配弱化了QX13偏张扬的声音个性,但又能显现出它扎实的素质功底,QX13高频质感是清晰透亮的,且很好地控制住了声音的毛刺感,在驱动LUNA时发挥出了耳塞高频延展性优异的特点,把小提琴音色中的悠扬诠释得稳而不飘。
而且QX13宽广的声音框架和底气十足的动态很好地展现出LUNA“箱味儿”十足的一面,在演绎古典器乐时场面感相比中低端播放器驱动也丝毫不差。除此之外这套搭配两者中频都不会在还原声音的过程中添加过多修饰,如果喜欢韵味更足、厚度更高的中频可以尝试搭配AZLA的Foamax耳塞套,它一定程度上可以让音色变得暖润浓郁,使这套搭配在器乐效果出众的基础上对流行人声也有了更高的兼容度。
![]()
这几天我在办公室、家里等固定场景下,非常热衷于用QX13+ESTICK电源推我的主力大耳FT7,QX13最大拥有900mW+900mW的推力,在驾驭飞傲自家FT7的时候丝毫不显吃力,能够建立起规整、健康的声场框架,发挥出了FT7空间塑造方面的优势,容纳多数古典大编制曲目的舞台都不显拥挤,很好地刻画出了交响乐应有的宏大场面,乐器位置关系处理得清楚、真切,比起大多数同类产品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当然,要和平时用的台机相比,QX13驱动下的FT7声音密度上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结像形体感的饱满度略显逊色。音乐适配方面,我个人更喜欢用这套搭配聆听大小编制曲目,毕竟106mm平板振膜的FT7即使是非完全体也比耳塞更具声音规模。
![]()
结语
从学生时代至今我最感慨的就是手机越来越离不开我们的生活,对随身器物的要求也越来越回归简单。有时候,我会觉得如果没有小尾巴,HiFi和生活会不会脱节?好在高端小尾巴的进化远比我想象中要迅速,用料层面的不计成本和供电层面的各显神通都使它们一步步蚕食着低端播放器的市场,而飞傲QX系列的诞生可能又为其注入了新的催化剂。
QX13作为这个系列产品的首款型号,身上承载着飞傲对于“小尾巴”这一成熟品类的更进一步思考。外在层面,它使用碳纤维外壳匹配界面新颖、视觉敞亮的1.99英寸屏幕,并标配磁吸皮套,集功能与便利性于一体;内在层面,它以强悍的解析力为基础,充沛的动态作武器,肆无忌惮地展露着自身实力。难听点儿说,如果不考虑形态和使用场景的差异,这个“外向型选手”疯起来根本连自家JM21也不放在眼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