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放了个"大炮仗":乌克兰若不改革,俄乌冲突将打到2034年!
这位前乌军总司令虽一年多前卸甲,赴英任大使,却始终盯着战场,频频针对当下紧张的战场局势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铁将军"这话不是随便说的,但12年战争究竟意味着什么?
![]()
作者-水
12年战争?
扎卢日内发话了,而且一开口就是个"重磅炸弹"。
这位在乌克兰被称为"铁将军"的前总司令,虽然已经卸甲归田跑到英国当大使,但眼睛依然死死盯着乌克兰的战场。
![]()
最近他接受乌克兰"左岸"频道采访时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如果乌克兰再不改变打法,这场战争可能要打到2034年。
12年!
要知道,二战也就打了6年,朝鲜战争3年,连绵不绝的越南战争也"只有"20年。
![]()
如果扎卢日内的预测成真,那这场始于2022年的冲突,将成为21世纪最长的地区战争。
但这位"铁将军"不是在危言耸听,他的预测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亲身经历。
扎卢日内是谁?他可不是什么纸上谈兵的理论家。
![]()
这个人在2022年亲自指挥了乌军的反攻行动,一举夺回了赫尔松州、扎波罗热和哈尔科夫州的大片土地。
在乌克兰军队最困难的时候,正是他稳住了军心,带领乌军打出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反击战。
直到2024年阿夫杰耶夫卡"崩溃"前夕,他才被解除总司令职务,交给现任统帅西尔斯基。
![]()
离开前线后,扎卢日内被"安排"到英国当大使,表面上是外交任命,实际上是远离了乌克兰的军事中心。
但即便如此,这位经验丰富的军事指挥官依然在关注着战场的每一个变化。
他的预测不是基于猜测,而是基于对战争形态演变的深度观察。
![]()
扎卢日内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如此悲观?
答案就在战争本身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上。
钝刀割肉
要理解扎卢日内的预测,得先搞清楚战争形态的变化。
![]()
从2022年的闪电突袭,到2024年后的消耗拉锯,俄乌双方都在调整战术,但乌克兰的应对显然慢了半拍。
问题在哪?
俄军已经不求快速推进,而是要耗光乌军的有生力量。
![]()
扎卢日内把这叫做"新战争",不是你退我进的传统战法,就像用钝刀反复切割,不致命,但每天都在失血。
这种打法最耗人心,也最考验一个国家的综合承受能力。
看看数字就知道了:2024年俄军发射了900多架无人机,目标不是炸点什么,而是要压垮乌克兰的防空系统。
![]()
乌军靠老旧的S-300和少量"爱国者"硬扛,早就喘不过气来了。
基辅等大城市成了"无人机试验场",每天都在上演防空大战。
更棘手的是俄军的光纤无人机,抗干扰还能打50公里,精准打击乌军的后勤线。
![]()
后方不再安全,前线指挥官坦言:"战场成了立体空间。"
乌军被迫分散补给,没开打就耗得够呛。
扎卢日内最担心的是,俄军的打法变了,乌克兰却还在用老地图找新路口。
数据更加说明问题:18-25岁男性应征率比2023年下降近三成。
![]()
一些城市出现逃避体检、伪造病历的情况,甚至流行起"如何不上前线"的攻略帖。
动员体系在慢慢塌陷,这才是扎卢日内最担心的"底座"问题。
如果这个趋势不刹车,乌克兰的持久战根本打不下去。
光靠步兵冲锋,早就不是这场战争的解法了。
![]()
战争走到了另一条路口,从推进战变成了消耗战,从速度较量变成了耐力比拼。
这就是扎卢日内所说的"新战争模式",残酷、持续、看不到尽头。
20年阿富汗的教训
这种情况,历史上并不陌生。
把这几个例子放在一起看,问题就清楚了:叙利亚内战打了13年仍未结束,也门冲突拖了9年还在继续。
![]()
更别提阿富汗战争,美国打了整整20年,最后还是灰溜溜地撤了。
这些冲突有个共同特点:都进入了"消耗战模式"。
为什么会这样?
过去的战争,谁的坦克多、飞机强,基本就能决定胜负。
![]()
现在不一样了,无人机、精确制导武器让小股部队也能造成大规模杀伤。
防守方只要有足够的技术支持,就能让进攻方付出巨大代价。
兰德公司的报告显示:乌克兰需要至少2年时间建立有效的防御体系。
但问题是,俄罗斯也在进化,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强。
![]()
在"第一视角"光纤无人机的帮助下,俄军将火力覆盖区扩大到50公里,摧毁了乌军的后勤线。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技术进步让防守更容易,但也让攻击更精确。
双方都在军备竞赛,谁也不能彻底压倒对方。
国际调停也变得无力,欧盟外交政策研究所坦言:战争可能持续3-5年。
![]()
更关键的是,现代冲突的背后往往有大国博弈的影子。
俄乌冲突不只是两国之间的事,它牵扯到美国、欧洲、中国等多方利益。
这种复杂的国际关系网络,让冲突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
美国国防部的评估很直接:俄乌冲突进入"消耗战阶段",双方都面临人力资源枯竭的风险。
![]()
但谁先撑不住?这成了比拼国家综合实力的马拉松比赛。
扎卢日内的12年预测,正是基于这种"马拉松逻辑"。
他看到的不只是军事层面的消耗,更是社会承受力的极限测试。
出路在哪?
那么,有没有破解之道?
![]()
扎卢日内的答案很简单,一个字:"变"。
他认为乌克兰现在和俄罗斯比人口消耗、土地消耗、装备消耗,这不是能赢得战争的方法。
现在乌军必须拿出变革的决心,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技术突破"上面去。
这不是空话,扎卢日内提出了具体的"三支点战略"。
![]()
第一支点是技术能力:乌克兰必须建立自主的军工体系,不能永远依赖西方援助。
数据显示,乌克兰无人机生产能力提升了300%,但配套跟不上,受制于进口零件。
一旦西方援助断线,将难以为继。
![]()
第二支点是动员体系:传统征兵制度正在崩溃,必须建立分层动员系统。
基层以领土防御为主,中层技术与战勤支援,高层构建战略储备。
不仅是打仗,更是支撑战争的社会结构重建。
第三支点是防御体系:前线不应再以壕沟和地堡为主,而需构建纵深多层防御。
![]()
真正的现代防御,不是人海,而是"无处可击"。
但扎卢日内也很现实,他对西方维和部队的效果持怀疑态度。
真正的安全,是靠自己建起来的防御系统,不是指望外援,这和很多政客的想法有很大冲突。
今年泽连斯基接受采访时,将西方"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一定要让欧美派遣维和军队才肯谈判。
![]()
马克龙也宣称已经获得30多个国家支持,有5万名"远征军"可以随时到乌克兰部署。
但扎卢日内提倡"靠人不如靠己",对西方也不太信任。
他的预测带着一种冷酷的现实主义:如果能在2026年前完成军工体系自主建设、征兵改革和防御网络初步部署,就有可能在2030年前逼迫俄方进入谈判劣势。
![]()
而若继续维持当前节奏,战争将进入他所描述的"延迟爆炸"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内部同样面临代价。
结语
扎卢日内预测,到2026年俄军必须进入城市征兵阶段,其社会稳定性将大幅动摇。
届时可能是战局的关键拐点。
这不是一场比谁先停战的游戏,而是谁先准备好承受战争的全部代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