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倡议书
亲爱的市民及游客朋友们:
当前,东南亚地区登革热疫情持续蔓延,广东省佛山市已出现基孔肯雅热本土暴发疫情。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均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属于急性传染病。三亚市近期高温多雨,蚊虫繁殖活跃,正处于这两种传染病的高发期。为守护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现向全体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源头治理,清除蚊虫孳生地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传播离不开伊蚊,而积水是蚊虫孳生的“温床”。请大家主动参与环境清理:
(一)每周对房前屋后、阳台、楼道等区域进行“翻盆倒罐”,清空花盆托盘、废旧轮胎、饮料瓶等容器内的积水,尤其注意空调外机接水盘、地漏周边等隐蔽处,确保无积水残留。
(二)家中水养植物(如富贵竹、绿萝)需每3天彻底换水,同时刷洗容器内壁;建议优先选择沙土、水晶泥等无土栽培方式,从根源减少蚊虫产卵环境。
(三)及时清理生活垃圾、杂草堆和卫生死角,保持房前屋后及公共区域的排水沟渠畅通;小区物业、单位后勤等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绿化带、地下车库、垃圾中转站等公共区域开展集中灭蚊。
二、科学防护,降低被叮咬风险
伊蚊多在清晨和傍晚活跃,做好个人防护是避免感染的重要手段:
(一)家庭安装纱门、纱窗,破损处及时修补;夜间睡眠时使用蚊帐,傍晚时分可借助电蚊拍、灭蚊灯等物理方式灭蚊,如需使用化学灭蚊产品,优先选择低毒环保型喷雾。
(二)外出时尽量避开清晨5-7点、傍晚6-8点蚊虫活跃时段,减少在树荫、草丛、池塘边等潮湿阴暗处停留;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驱蚊剂,且每隔2-3小时补涂一次。
三、主动监测,筑牢健康防线
若出现疑似症状,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是关键。请大家牢记:
(一)近期有东南亚、非洲等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或去过佛山等有本土病例报告地区的市民,需做好 14天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突发高热(体温超过39℃),伴随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剧痛,或皮肤出现皮疹、牙龈出血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诊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情况,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二)积极配合社区、疾控部门开展的蚊媒密度监测、布雷图指数调查等工作,若发现居住区域蚊虫数量明显增多,及时向物业或社区居委会反映,共同推动集中消杀。
防蚊灭蚊,人人有责;健康三亚,共建共享。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主动清除一处积水、做好一次防护,共同切断蚊虫传播链,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三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年7月24日
此外
海南疾控发布防护指南
暑期出游
注意远离虫媒传染病
常见的有这些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
“罪魁祸首”——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以下简称伊蚊)
伊蚊体型小巧,身上有黑白相间的斑纹,就像穿着一件“斑马服”。它喜欢在白天活动,尤其是清晨和傍晚时分,这两个时间段是它们外出“觅食”的高峰期。伊蚊的繁殖能力极强,通过蚊虫叮咬导致病原体在体内传播。
![]()
临床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皮疹等,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流感等疾病相似,容易被忽视。因此,如有蚊虫叮咬史,尤其是近2周有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区旅居史,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
防控关键行动
(1)清除积水,断其孳生
家里的花瓶、花盆托盘、水桶等,别让积水长时间留存,做到“翻盆倒罐”;阳台、屋顶的杂物及时清理,避免积水形成;小区里的下水道、沟渠也要保持畅通,物业和居民共同维护,让伊蚊无处产卵 。
(2)防蚊叮咬,守护自身
外出穿长袖长裤,尽量选择浅色衣物,减少蚊虫“锁定”;在裸露皮肤涂抹合格的驱蚊产品,如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驱蚊液;家中安装纱门纱窗,睡觉用蚊帐,从物理层面把伊蚊挡在外面。
(3)可以通过环境整治,物理、化学、生物方法进行防治。
恙虫病
什么是恙虫病?
恙虫病由恙螨幼虫叮咬传播,其携带的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引发发热、特异性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和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四步防护法”,轻松远离恙虫
● 避开高发区域,避免在草丛、灌木等潮湿环境中坐卧休息或晾晒衣被。
● 穿对衣服:选择浅色长袖长裤,扎紧袖口裤脚,衬衣扎入裤腰内;避免穿凉鞋、短裤,减少皮肤暴露。
● 喷药防护:在外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等成分的驱避剂。
● 户外活动后及时更换衣物并洗澡,仔细检查全身(特别是腋窝、腹股沟、会阴、腰部等隐蔽部位)有无叮咬痕迹或焦痂。
出现症状别大意!
一旦怀疑被恙螨叮咬或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等症状,务必及早就医! 恙虫病是可以治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的关键。
蜱传染性疾病
常⻅蜱传染性疾病有哪些?
我国常⻅的由蜱⾍传播的疾病主要包括(不同地区主要流⾏种类不同):
(1)发热伴⾎⼩板减少综合征
是我国2009年发现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多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以发热、乏⼒、⻝欲不振、恶⼼呕吐、肌⾁酸痛、⾎⼩板和⽩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死亡。
(2)莱姆病
由伯⽒疏螺旋体引起。典型早期症状是在叮咬处出现不断扩⼤的⽜眼状红斑(游⾛性红斑),可伴有发热、头痛、疲劳等。如不及时治疗,后期可能影响关节、⼼脏和神经系统。
(3)森林脑炎
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主要流⾏于东北、西北林区。起病急骤,⾼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颈部强直(脖⼦发硬),可导致瘫痪、呼吸衰竭甚⾄死亡。
(4)其他
还有蜱传回归热、斑点热群⽴克次体病等。
![]()
生活习性
蜱⾍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外形像⼩蜘蛛或⼩甲⾍,有⼋条腿(幼⾍六条)
⽣活习性:蜱⾍本⾝不致病,但它是个危险的搬运⼯。它靠吸⻝哺乳动物、⻦类、爬⾏动物甚⾄⼈类的⾎液为⽣。
带毒⾼⼿:在吸⾎过程中,蜱⾍能将宿主动物体内的多种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等)吸⼊体内并储存。当它下次叮咬新宿主(包括⼈)时,就可能将这些病原体注⼊⼈体⾎液中,导致疾病发⽣。蜱⾍可携带和传播的病原体种类繁多,是已知传播病原体种类最多的媒介⽣物之⼀。
被叮咬后,警惕这些症状!
蜱⾍叮咬本⾝可能只引起局部轻微红肿、瘙痒、疼痛。但⼀旦感染了蜱传疾病,通常在叮咬后数天⾄数周内(潜伏期不等)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发热(最常⻅)
● 头痛、乏⼒、肌⾁酸痛
● 畏寒、寒战
● 恶⼼、呕吐、腹泻
● ⽪疹(如莱姆病的游⾛性红斑、斑点热群的瘀点疹等)
● 淋巴结肿⼤
● 严重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抽搐、呼吸困难、出⾎倾向(如⽪肤瘀点瘀斑、⽛龈出⾎)、少尿、肝脾肿⼤等。
防蜱请记住这些防护措施
● 清理庭院、菜园周围的杂草、灌⽊丛、落叶,减少蜱⾍栖息地。
● 避免在蜱⾍⾼密度区域(如茂密草丛、灌⽊丛)⻓时间坐卧停留。
● 处理家中宠物(猫狗)⾝上的蜱⾍,可使⽤兽医推荐的驱蜱产品。
● 进⼊草地、树林等环境时,穿浅⾊的⻓袖⾐裤,将裤腿塞进袜⼦或靴筒⾥,戴帽⼦。浅⾊⾐物便于发现附着的蜱⾍。
● 户外活动后,务必仔细检查全⾝⽪肤!同时检查⾐物、背包、宠物⾝体是否有蜱⾍附着。
![]()
![]()
![]()
![]()
来源:三亚疾控、海南疾控
编辑:陈 怡
审核:向顺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